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東漢末年奇幻百科全書 > 第76章 三國英才:潘璋,馬忠;徐幹,仲長統

第76章 三國英才:潘璋,馬忠;徐幹,仲長統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不知閣下尊姓大名?“仲長統眼中閃爍着好奇的光芒。

呂小布深吸一口氣,緩緩道:“在下呂布。“

“呂布?“衆人大驚失色,聲音不由自主提高了幾分。

呂小布伸手示意衆人稍安勿躁,微微一笑:“正是。“

衆人環顧四周,見無人注意,才松了一口氣,連忙拱手道:“可是那溫侯呂布?“

呂小布淡然颔首:“正是。剛聽諸位高談闊論,我心十分向往。還請各位不要見外。“

幾人入座暢談,酒過三巡,話漸投機。潘璋雖貪杯,卻談吐不凡,滔滔不絕地論及天下大勢;馬忠言辭謹慎,卻字字珠玑,切中時弊;徐幹學識淵博,仲長統少年英才,言語間透露出超越年齡的智慧。

殘燭将盡,夜色漸深。幾杯濁酒下肚,談話已入佳境。

仲長統揮袖言道:“人事為本,天道為末。天之運行,有其客觀規律,不以人之意志為轉移。人們隻需順應天時,盡心耕耘,自然有所收獲。唯人事之盡耳,無天道之學焉。“

他環顧四周,繼續道:“世人常将自然之變與人間禍福聯系,認為天降災異乃政治不修之故,實乃謬論!創業者奪天下,毀業者亡國,皆因人事所緻,非天命使然。信天道而背人事者,是昏亂迷惑之主,覆國亡家之臣也。“

呂小布聞言,輕撫杯盞,思索片刻。窗外夜風卷起一陣樹葉沙沙聲,如同天地間的低語。他緩緩道:“統兄所言頗有見地。天命确與人事興衰無關,然'道'卻實存于萬物之中。萬物生滅變化,皆是道意的體現。這種'道',非人格化的神明,而是宇宙運行的規律本身。“

徐幹眼中精光一閃,接道:“故學者,求習道也。通過學習,人可達不朽之境,是通向道的不二途徑。然此學非解釋經典名物、訓诂章句,而是追求聖人大義之本心。“

他放下酒杯,正色道:“凡學者,大義為先,物名為後。明白聖人大義之所極并終生踐行,方為君子所為。那些隻記誦物名章句,假裝博學以求名者,不過是'鄙儒'、'小人儒'耳。“

呂小布雙眼微亮,颔首道:“幹兄高見。吾亦以為,人天生情性中包含善惡,各人禀賦不同,所含善惡多寡有别。然心有後天學習之能,可去惡存善。人心天生有'智',才智高下有别。聖人與常人之别,不在天性之仁德,而在才智之高下。“

燭火躍動,映照在呂小布剛毅的臉龐上,影影綽綽間似有神明附體。他語氣漸強:“才智既可用以追求道義、砥砺德行,亦可造福百姓。在才幹與德行之間,當以才幹為先,正所謂'唯才是舉'。“

他凝視徐幹,聲音沉穩有力:“如荀子所言,人性本惡,需教育改進,此亦是道的意志。教育,乃是改變人性、揚善抑惡的根本途徑。“

四人相視一笑,皆為呂布才學所折服。潘璋舉杯向呂小布緻敬:“溫侯學問深厚,令人佩服!“

馬忠也端起酒杯,恭敬地道:“溫侯能在此亂世中遊刃有餘,必有過人之處。不知溫侯心中,可有安邦定國之策?“

潘璋放下酒杯,眼中醉意稍減:“自從前朝武帝起,實行察舉制,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内考察、選取人才推薦。如今地方長官出于私心舉薦門生故吏、好友親朋,甚至營私舞弊、朋比結黨。舉薦的都是自己人,我們這些普通人如何才能出頭啊。“

呂小布忽然一笑,如春風拂面:“若仍沿用當今之制,外儒内法,以商君書為行政根據,行弱民、貧民、疲民、辱民、愚民之術,實則還有虐民、壹民二術。利出一孔,後以儒家束縛思想,必然導緻周期性亂世。“

衆人大驚:“什麼叫周期性亂世?“

呂小布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曆史的迷霧看到遙遠的未來:“掌權者第一代或可賢明,然誰能保證其子其孫能保持初心?後者往往隻留下壓迫罷了。這也是為何前漢不到三百年便戰亂四起,本朝也不到三百年戰亂紛紛而起。我稱此為王朝周期律。“

四人目光齊刷刷地望向呂小布,眼中滿是震撼與期待。

呂小布不急不慢地放下酒杯,聲音低沉而有力:“立國之道,首重制度。“

“制度?“徐幹疑惑道,“不是選賢任能、廣招人才嗎?“

“人才固然重要,然而再好的人才,若無合适的制度約束,亦會迷失方向。“呂小布身體微微前傾,聲音壓低,眸光猶如黑夜中的星火,“如今天下大亂,非一人之力可挽回。即便曹操、劉備之流能夠一統江山,然而其子其孫是否能保持初心?曆朝曆代,幾乎無一例外地遵循'賢明君主—昏庸繼任—朝綱潰敗—改朝換代'的周期律。若想打破此循環,唯有建立一套不依賴于君主賢明與否的制度。“

四人面面相觑,被這番論述驚得說不出話來。酒肆中其他人的喧嚣聲仿佛遠去,唯有他們這一席之地被籠罩在一種神秘而莊嚴的氣氛中。

仲長統率先反應過來,激動地問道:“溫侯所言制度,究竟為何?“

呂小布環顧四周,确認沒有外人偷聽,這才從懷中取出一卷竹簡,緩緩展開。竹簡泛着古樸的光澤,在昏黃燭光下,字迹若隐若現,帶着幾分神秘氣息。

“此乃我所構思的治國新法。“呂小布語氣莊重。

四人湊近觀之,隻見竹簡上密密麻麻寫滿玄奧文字,論述天地規律、人倫大義、治國之道,字字珠玑,令人心神震撼。

“第一法:萬民平等,生而自由。“呂小布的聲音雖低,卻如驚雷震耳,“第二法:權力制衡,貪腐必究。第三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四法:言論自由,無罪讨論......“

每念一法,四人的神情就驚訝一分。這些理念在當時簡直如天方夜譚,卻又在邏輯上找不出破綻。待呂小布念完,徐幹已是汗如雨下,仲長統面色潮紅,潘璋、馬忠更是互視一眼,眼中滿是震撼。

“溫侯所言,若能實現,天下豈不大治?“仲長統聲音微微發顫,仿佛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在眼前展開。

徐幹卻皺眉道:“然此制度需數代人堅持不懈方能見效,若中途有人作梗,又該如何?“

呂小布微微一笑,如智者般從容:“故而需先建立教化之基。儒家講仁義禮智信,道家談清靜無為,兩家本是一脈相承。吾欲取二家精華,去其繁文缛節,使百姓易于接受。同時,輔之以嚴明法度,使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皆在法律之下。“

“好一個儒道合一!“潘璋拍案而起,眼中精光四射,酒意全消,“溫侯此策,若能實現,必将萬世流芳!“

馬忠沉思片刻,忽然問道:“溫侯欲行此大計,必會與當世諸侯産生沖突。不知溫侯如何應對?“

呂小布目光如電,橫掃四人:“以力服人,以德懷人。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各路諸侯割據一方,貌合神離。我若隻争一時之利,或可稱王稱霸;然欲建萬世之基業,則需廣納賢才,共襄盛舉。“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四人:“諸位皆是當世英傑,不知可否助我一臂之力?“

此言一出,四人神情各異:仲長統眼中燃起熊熊烈火,徐幹若有所思,潘璋、馬忠對視一眼,露出了然之色。

潘璋猛地一拍桌案,酒杯中的酒水微微晃動:“溫侯金口玉言,潘某雖愚鈍,卻也明白幾分。世人皆言袁紹、袁術、劉表等人是當時英豪。今日聽得溫侯所言,那些人隻不過蚍蜉而已!“

馬忠眼中精光一閃:“大哥難得清醒時如此明智。“

潘璋不以為忤,反而暢聲大笑:“酒醉三分醒,裝醉避災禍。亂世之中,大智若愚者,方能全身而退。“

呂小布微微一笑,端起酒杯向潘璋緻意:“方才聽聞潘兄借酒消愁,實則乃是明哲保身之策。在這亂世,大智若愚者,往往能活得更久。“

“溫侯過譽了。“潘璋正色道,“不過是苟活而已,哪裡比得上溫侯雄才大略、氣吞山河?“

一陣沉默後,潘璋忽地起身,跪地叩首,動作之迅疾,令人猝不及防:“潘璋願為溫侯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馬忠見狀,也鄭重地跪下:“馬忠亦願追随溫侯,共創大業!“

徐幹、仲長統對視一眼,也同時拜倒:“願随先生左右,共謀大業!“

呂小布心中一熱,急忙将四人扶起,眼中閃爍着感動的光芒:“四位如此肝膽相照,呂某深感榮幸。從今日起,我等同心同德,共創新世!“

酒酣耳熱之際,潘璋忽然歎了口氣:“溫侯大業在即,潘某卻有一樁心事難解。“

“但說無妨。“呂小布和聲道。

潘璋面露難色:“家中妻子性情剛烈,若知我追随溫侯遠行,恐有不測。“

衆人聞言,不禁莞爾。馬忠更是打趣道:“潘大哥這是怕老婆啊!“

“非也!“潘璋正色道,忽然壓低聲音,“實不相瞞,家母娘子出身世家,滿腹經綸。隻因女子身份,不便抛頭露面,故而常在我面前作賢内助。那些指責我無能、責罵我酗酒的言辭,實則是為我掩護,使我能在這亂世中不引人注目。“

“此話當真?“呂小布驚訝道。

潘璋肅然點頭:“大丈夫敢作敢當,焉有欺瞞之理?家母娘子才識過人,胸有韬略。若非她在背後指點,潘某何德何能在這奉告立足?“

衆人聞言,俱是震驚。

“原來如此!“徐幹贊歎道,“潘兄不僅自身英才,更得賢内助相助,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馬忠也感慨道:“這才是真正的'内助'啊!“

呂小布若有所思:“天下女子,多有才華者,可惜時代所限,難展其志。待我成就大業,當破除此等陋習,使巾帼英雄亦有施展才華之地。“

“溫侯此言,不愧為千古未有之先見!“仲長統激動得面頰通紅。

酒過三巡,呂小布忽問:“諸位若随我左右,家眷安置可有難處?“

四人面面相觑,顯然都有顧慮。家庭牽絆,曆來是人生大事。

呂小布輕撫颌下短須,眸中閃過一絲精光:“我已安排大軍占據洛陽。若諸位願意,可将家眷遷往洛陽,我自會安排陳宮等人妥善照料;若諸位仍想保持現狀,亦無不可。“

說罷,他取出幾張紙,揮毫疾書,行雲流水間,龍飛鳳舞,數封書信已然完成。他手腕抖動間,墨香四溢,字迹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此乃信箋,交予陳宮即可。“他将書信分給四人,“諸位家眷持此信抵達洛陽,自有人妥善安置。待時局穩定,再行接來相聚。“

四人接過書信,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信箋上的墨迹猶帶溫熱,如同呂布此刻熾熱的抱負與信念。

呂小布微微一笑,目光如炬:“諸位且回去安頓家眷,三日後與我巨鹿城外會合。“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