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長歎一聲,如秋風掠過原野,走上前一步,雙手虛擡示意他們不必跪拜:“不必如此。亂世中,生存艱難,這種事我能理解。爾等苦難,我心知肚明。你們一家困境,我當盡力相助。“
這一席話讓婦人淚流滿面,但張遼接下來的話卻讓夫婦二人如遭雷擊,愣在原地。
“既然如此,不必改姓張。“張遼頓了頓,語氣如鐵鑄就,“這個孩子若你們願意,我可收為義子。但他姓什麼,卻不必從我。你們既将他托付于我,那他也不必屈就。“
婦人睜大眼睛,嘴唇微張,似乎難以置信。她的丈夫瞪圓了眼,忙不疊地磕頭:“将軍!您願意收下我們這孩子...真是我等天大的福分啊!“
“不必多禮。“張遼擺手示意,目光溫和地看向那瘦弱少年,語氣中帶着不容置疑的堅定,“從今日起,這孩子就随我,改名為聶成。“
“聶成?“夫婦二人異口同聲,顯然不解其意。
呂小布穿越成呂布:家族秘史
站在一旁的成廉眼見此景,眉頭微蹙,終是忍不住出聲詢問:“将軍,此舉何意?'聶成'二字,又有何等淵源?“
張遼聞言,微微低頭,唇邊泛起一絲苦澀的笑意。那神情之中,藏着難以言說的懷念,如同夕陽西下時的餘晖,既溫暖又帶着即将消逝的憂傷。
“吾本姓聶。“張遼的聲音低沉而平靜,仿佛在訴說一個塵封已久的往事,“先祖聶臺,乃雁門馬邑一帶的豪商。漢武帝時,匈奴如狼似虎,肆虐邊疆。“
他頓了頓,目光似穿越時空,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先祖熟稔匈奴習性,又憂大漢邊患不息,便透過王恢向武帝進言:'和親之後,漢朝已取信于匈奴,若誘之以利,必能将之擊潰。'武帝聞言大喜,命先祖親赴匈奴軍營,向軍臣單于詐降。“
張遼的聲音中帶着一絲祖先的驕傲,雖是家族的秘密,此刻卻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先祖詐稱可斬殺馬邑縣令,令全城投降,匈奴可盡得城中财物。單于聞言,貪心大起,立時調兵遣将。先祖回漢後,以一名罪犯首級詐稱馬邑長吏之頭,示意時機已至。“
成廉聽得入神,不由得緊握拳頭,仿佛置身當年那驚心動魄的謀劃之中。
“武帝派五位将軍,三十萬大軍,在馬邑設伏。“張遼緩緩道來,眼中閃爍着複雜的光芒,“衛尉李廣為骁騎将軍,太仆公孫賀為輕車将軍,大行令王恢為将屯将軍,太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将軍,禦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将軍。五路大軍,皆隸屬韓安國,約定單于入馬邑時,一舉殲之。“
周遭之人屏息凝神,仿佛親曆那驚天之計。
張遼微微搖頭,歎道:“天算不如人算。單于行軍途中,見城野之間隻有牲畜,不見一人,心生疑窦。他攻下一處碉堡,擒獲一名尉史,得知三十餘萬漢軍埋伏于馬邑附近。計謀敗露,單于大驚,連夜撤軍。漢軍設伏,竟全無用武之地。“
成廉不禁感歎:“天意難違。“
“王恢見時機已失,下令收兵回師。'馬邑之謀'就此失敗。“張遼語氣轉冷,眼中閃過一絲鋒芒,“匈奴王大怒,立誓要殺先祖。先祖被迫隐姓埋名,改聶為張。自此,子孫後代,俱以張為姓。“
那對夫婦聽得似懂非懂,但也能感受到眼前這位将軍來曆非凡。成廉卻是聽得入了神,心中對張遼的敬佩之情更甚往昔。原來這位文武雙全的将軍,背後還有這麼一段鮮為人知的家族秘史。
張遼的目光重新落在那孩子身上,溫和卻又帶着幾分凝重:“今日收此子為義子,也是天意使然。雖我張氏改姓百餘年,我仍想讓這孩子随聶姓,算是我張遼對先祖的一點傳承吧。“
說完,他轉向衆人,輕聲問道:“你們覺得如何?“
成廉毫不猶豫地點頭贊同:“将軍高義,聶成此名,甚合天意。“
那婦人聞言,眼淚如斷了線的珠子般滾落,撲通一聲再次跪倒在地,聲音哽咽:“将軍大恩,我等世代不敢或忘!聶成能追随将軍,乃三生有幸!“
徐姓男子早已淚流滿面,緊握妻子之手,嘴唇顫抖,想說什麼卻說不出口,最終隻低聲道:“從今往後,我全家必為将軍祈福。将軍恩德,吾等銘刻于心。“
“今後,我們便是一家人了。“
張遼話音剛落,目光微擡,仿佛望向遠方的戰場,又或是冥冥中的天意。他的聲音低沉而肅穆,帶着對命運安排的敬畏:“玄女在上,這或許也是冥冥之中溫侯的旨意。“
話畢,他伸出那雙曾握過無數次刀柄的手,輕輕撫過孩子的發頂,指腹間的硬繭觸碰到孩子柔軟的發絲,一剛一柔,恍如天地之别。柔聲道:“今後,爾等便搬至我府中居住吧。“
夕陽的餘晖穿透窗棂上精緻的花紋,斑駁的光影灑落在廳堂之中,為這個意外組成的“家庭“鍍上一層溫暖的金色。張遼望着孩子天真的笑臉,恍惚間竟看到了自己年少時的模樣。
夫妻二人再次俯身拜謝,那種發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婦人用粗糙的手背擦拭着眼角未幹的淚水,似乎終于放下了一顆懸着多時的心。她轉頭看向站在一旁的瘦弱少年,語氣中半是責備半是關切:“你看當兵多好,能吃飽飯。張将軍、成将軍多威武,而且心地又好。以後啊,不要天天琢磨你那些奇技淫巧的東西了。咱們搬去将軍的營地,你那些亂七八糟的玩意兒就别帶了,免得讓人笑話!“
張遼原本準備起身離去,聽到“奇技淫巧“四字,卻如被釘住了腳步。他想起溫侯呂布曾多次提及,亂世之中,不僅需要能征善戰之将,更需精通奇技淫巧之士。這少年或許正是溫侯所求之人才?他目光一轉,落在了那個少年身上。
“你們有讀過書?“張遼指了指少年手中的書簡,眉頭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那婦人點點頭,語氣中帶着幾分自豪:“俺們家頗有家私,家父生前教導過我們一些。隻是後來天下大亂家父不幸過世。而我們逃難到雒陽後,我由于嫁做他人婦,又有孩子,所以倒是荒廢許久。但是弟弟卻從不敢荒廢學業。“她頓了頓,語氣轉為歉意,“隻是弟弟着急的時候會有點口吃。還望軍爺寬容。“
張遼聞言,目光又落回少年身上,眼中的興趣更甚:“不久後,溫侯就會來到雒陽,我們将重建這座城市。到時,或許會需要像你這樣讀過書的人。“
“對了,你叫什麼名字?“張遼扭頭問向那瘦弱少年,語氣間不經意地流露出幾分期待。
少年聞言,垂首低眉,手中書簡捏得更緊,喉結上下滾動幾次,才終于開口:“回,回,回軍爺的話,小人,小人名叫馬鈞。“
“馬鈞?“張遼微微一怔,眼中閃過一絲詫異。這個名字似乎在哪裡聽過。他沉思片刻,想起來之前溫侯提到騎兵三神器的時候,說過馬鈞,畢堪,華佗等人的名字,說與他們都在吳資天書有記錄的人才。隻是不知道眼前這個結巴少年,是否就是那個能讓溫侯念念不忘的奇才。
他轉念又想起,劉洪就是張邈推薦給溫侯的,如今已深得溫侯厚愛。若是自己也能尋得一位奇才獻于溫侯,豈不是能進一步獲得溫侯的信任?
張遼與成廉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這個口吃的少年,或許真是天意送來的禮物。成廉微微颔首,似乎早已心領神會。
“你所做的奇技淫巧,究竟是何物?“張遼溫和的問道。
author's avatar
作家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