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營帳外旌旗獵獵,如同千萬隻無形之手撕扯着天穹。俘虜們或坐或立,被分批編隊,神情各異。日光之下,有人面如死灰,眸中盡是絕望;有人忐忑不安,目光遊移不定;更有甚者,眼中竟閃爍着幾分難掩的期待,仿佛看到了新生的可能。
郝邵便是後者。
他斜倚着一棵被戰火劈得隻剩半截的老槐樹,神情恍惚地望着遠處那面繡着“呂“字的大旗。那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如雄獅的咆哮,震懾着每一個看到它的人。旗下,幾名甲胄鮮明的将領正依照呂布的吩咐,對俘虜們進行甄别分類。他們的铠甲在陽光下閃爍着冷冽的光芒,仿佛是天神下凡,掌握着在場每一個人的命運。
“壯者編入軍中,弱者送往鄄城...“
隐約傳來的話語飄入郝邵耳中,宛如一縷遊絲,勾起他心中那一絲微弱的希望。他苦笑一聲,蒼白的指尖無意識地撥弄着腳邊的草莖。今年一十五歲的年紀,正是血氣方剛之時,若論體格,他斷不算弱者。隻是此刻,心中卻如死水一般平靜,又如灰燼般冷寂。
“邵哥,你說咱們會怎樣?“身旁的小卒子陳六低聲問道,聲音裡帶着難掩的驚懼,如同風中搖曳的燭火,随時可能熄滅。
郝邵搖搖頭,沒有回答。他出身太原郝家,雖非大族,卻也頗有底蘊。十六歲便随軍征戰,為曹操效力。近日,曹操收服三十萬黃巾,又東征徐州,軍中人才輩出如繁星,他也因戰功卓著,被提拔為部曲督。麾下一管就是幾十号人,雖比不得校尉等大人物,卻也算是小有身份了。
恍然間,他想起十日前,他剛提筆給遠在家鄉的老母親寫了信。蘸墨揮毫,字字珠玑,信中頗為得意地提及自己的升遷,許諾日後寄回的俸祿會更豐厚些。
“足夠讓娘過上好日子,也許還能給小妹添些嫁妝...“郝邵回憶着自己在信中的豪言壯語,心中忽地如刀割般刺痛。
誰曾想,世事變幻如翻雲覆雨,一瞬可至滄海桑田。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戰,曹軍潰敗如山倒,他帶着殘部被圍,終究難逃被俘的宿命。那些曾與他同飲同歌、生死與共的兄弟,如今已有大半長眠于黃土之下,魂歸故裡。
“唉,隔壁的小菊還等着我回去呢。“郝邵忽然低聲呢喃,話語裡滿是苦澀。戰事過去已一日有餘,他們隻飲了些清水,肚中饑腸辘辘,如同有千萬隻螞蟻在噬咬。郝邵手不自覺地摸向懷中那個香包——那是鄰家女子小菊在他出征前塞給他的,說是保佑他平安歸來。香包上繡着一對并蒂蓮,針腳細密如蟻行,香氣雖已淡了,卻仍帶着幾分安慰,似乎還殘留着那姑娘指尖的溫度。
郝邵的眼中滿是絕望,既為自己,也為那些将永遠等不到歸人的人們。他們的希望,如同風中殘燭,随時可能熄滅。
“喂,别發呆了。“
一個突如其來的聲音打斷了郝邵的思緒,如同一根銳利的箭矢刺破了他的回憶之網。擡頭望去,隻見一名呂布麾下的士兵站在面前,手中端着一碗冒着熱氣的米粥。那士兵看上去不過二十出頭,臉龐黝黑如鐵,卻帶着幾分憨厚的笑意。與其他軍中士卒不同,呂布軍士兵的眼中閃爍着自信的光芒,如同星辰般璀璨。一眼望去,便知非比尋常。
“吃點東西吧,“士兵将碗遞到郝邵面前,熱氣騰騰,如同一縷生的希望,“剛熬的,趁熱喝。否則,味道就不好了。“
郝邵愣住了,一時間竟不知如何反應,仿佛被雷電擊中。在他的認知中,戰場上俘虜的下場不過兩種:要麼被殺,要麼被賣為奴隸。哪有敵軍主動送粥的道理?他接過碗時,手都在顫抖,如同秋風中的落葉:“你...你們不殺我們?“
士兵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如同夜空中的新月:“我們溫侯仁義無雙,豈會濫殺無辜?戰場上是敵人,放下武器就是漢家子民。你若願意,還可投我軍麾下。“他頓了頓,又補充道,“主要你們人太多了,雖然你們大戰之後沒有力氣,但是四萬人也不是小數目啊,所以溫侯就讓我們先給你們水喝,還望你們體諒啊。“
郝邵捧着粥碗,熱氣熏得他眼眶發紅,如同一團火在胸中燃燒,一時分不清是因為熱氣還是情緒使然。他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粥雖粗糙,卻是真真切切的熱食,如甘露般滋潤着他幹涸的心田。多少日子了,他已記不清上一次吃到熱乎飯食是什麼時候。那味道雖簡單,卻勝過了世間任何珍馐。
“溫侯...他是個怎樣的人?“郝邵終于鼓起勇氣問道,眼中帶着幾分好奇和警惕,如同一隻試探前路的小獸。
那士兵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如同被點燃的燈盞,就如同談及心中偶像的少年:“那可了不得!“他豎起大拇指,語氣中滿是崇敬,“溫侯神勇無敵,虎牢關一人獨擋十八路諸侯,方天畫戟所指,無人能敵。更難得的是,他重信守義,待将士如兄弟,視百姓如子女。“
士兵壓低聲音,像是分享一個天大的秘密般靠近了些,呼吸間帶着幾分熱切:“入我軍者,不但月饷豐厚,家眷還有安置。我原本是個無家可歸的流民,家鄉被災荒席卷,妻離子散,入伍不過一年,如今不但自己吃飽穿暖,還能每月寄些錢回給老家的弟妹。如今,我那小妹已有人提親,弟弟也在私塾讀書了。“
郝邵的心頭微微一動,如同一池死水被投入了一顆石子,激起層層漣漪。他小口喝着粥,感受着那溫暖順着喉嚨流入空蕩蕩的胃中,如同一股暖流注入冰冷的河床。他咽了口唾沫,猶豫片刻後問道:“當真?那...若我等加入,可有什麼規矩?“
士兵欣然道:“也沒什麼難的,主要是要信仰儒道教。溫侯說了,治軍必先治心,儒以立德,道以養性,二者相輔相成,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這樣的軍隊,才能真正為百姓謀福祉,為天下立太平。“
“儒道教?“郝邵心頭一震,眉頭微蹙,如同秋日的落葉,“聽着與我等平日信的太平道有何區别?“他本是出身儒家小戶,幼時誦讀四書五經,對那些神神鬼鬼之說向來半信半疑。隻是入軍之後,身邊多是信奉太平道的黃巾降卒,久而久之,也染上了幾分信仰,如同白布沾了墨,再難洗淨。
士兵神秘一笑,嘴角微揚,仿佛握有天大的秘密,壓低聲音道:“溫侯呂布乃是玄女親自選取的救世者,儒道教也是信仰道,三清和玄女的。“他看了看郝邵的神情,又補充道,“你認字嗎?認字的話可以去那邊領一個小冊子,上面寫得明明白白。溫侯常說,儒道乃華夏根本,治國平天下,皆須以此為基。猶如大廈之基石,不可動搖。“
士兵神情忽然變得更為鄭重,如同将要參與一場重要的儀式:“而且,信仰儒道教的兄弟,還有機會進入我們的精銳部隊。比如張遼将軍的偵察營和高順将軍的陷陣營,那可是全軍上下最受重視的隊伍!每次出戰,必先鋒陷陣,所獲賞賜,亦是尋常士卒的三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