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夜晚,呂小布一行人在真定城稍作歇息,第二天便準備啟程回兖州。冀州雖然沒有強大的宗族勢力,但趙雲和夏侯蘭憑借聲望,迅速從附近村鎮聚攏了兩千餘名年輕人。尤其聽聞是跟随溫侯呂布,大家更加興奮。畢竟,呂布素來以士人和平民一視同仁聞名,他的軍中并非隻容納世家子弟,普通人也能憑軍功出人頭地。這種平等的氛圍讓許多百姓對呂布充滿期待與向往,紛紛踴躍投奔。
呂小布在忙碌間,也特意前往拜訪了趙寵的遺孀與孩子。他帶去了一些金銀細軟,并代陳留太守張邈向趙家族人表達了誠摯的慰問,還叮囑趙寵之子趙平日後要好好習武,承襲父志。這番舉動讓趙家上下對呂布感激不盡。
麴義見趙雲和夏侯蘭分别帶着上千部曲歸附,而自己卻孤身一人,心中不免愈發感慨。雖面上不顯,但呂小布一眼便看出他的心思,笑着說道:“子龍與夏侯兄弟是常山人氏,附近的有志青年大多歸于他們名下。麴義将軍不必擔憂,我們可以在冀州多停留一日,或許能從附近的流民中招募到可用之人。”
麴義聽聞此言,老臉一紅,低聲說道:“溫侯,你也知道我走得匆忙,身無長物,連募兵的錢糧都難以解決,實在慚愧。”
趙雲和夏侯蘭聽後連忙說道:“将軍何必如此客氣?這是我們考慮不周。這裡離下曲陽不遠,當年黃巾軍地公将軍張角便是在此被皇甫嵩與钜鹿太守郭典圍殺。此地連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流民極多,許多人為求生計必會投奔麾下。我等族人願準備一些錢糧,供将軍募兵。”
呂小布也接過話頭,微笑着說道:“麴義将軍無須憂慮。我此行帶了一些金銀,其中一部分已贈予趙寵遺孀和趙平,但仍留有一部分本是為子龍與夏侯蘭兄弟的聘金。”
趙雲與夏侯蘭聞言,立刻站起身來,連連擺手說道:“溫侯厚愛,我等受之有愧。溫侯以天下大義為先,親自來請,已是莫大的恩情,我們豈敢收禮?”
呂小布擺擺手,笑道:“既然如此,這些金銀便全用來支持麴義将軍募兵吧!有子龍與夏侯兄弟資助,再加我這一份,想必能召募千人左右。”
趙雲和夏侯蘭聽完呂布的話,連忙擺手謙讓道:“溫侯言重了。溫侯為天下大義而來,又親自千裡奔波招募我等,已是莫大的恩情。區區錢糧,實不足挂齒。”
呂小布微微一笑,語氣坦然而堅定:“既如此,那這些金銀便用在正處吧。既然子龍與夏侯兄弟願資助麴義将軍,那我這份銀兩也一并添上。募兵之事刻不容緩,若能招募足夠人手,我軍實力自會大增。”
趙雲和夏侯蘭點頭表示贊同,迅速與呂布确認了資助的具體安排。最終,三人共同出資,準備在下曲陽與毋極兩地設立募兵點,并迅速派人散布消息。最終決定将資金全部投入募兵,預期至少能募集到一千人左右。
麴義站起身,目光中充滿感激之情,整肅衣甲後,深深鞠了一躬。他舉手加額,作揖禮,随後直起身子,語氣铿锵:“溫侯,子龍兄弟,夏侯兄弟的支持之恩,麴義此生銘記在心!日後麴義若有半點不忠,天地可鑒!”
趙雲和夏侯蘭安排族中元老守護好家鄉,并決定待雒陽穩固後,再派人将族人接往雒陽與他們團聚。随後,二人随呂小布、麴義帶着人馬一路向下曲陽進發,沿途招募流民與青壯。
一路上,隊伍行進順利,陸續招募了三百餘人,麴義因此心情大好。然而,當隊伍進入毋極境内後,連續兩個時辰未能募集到一人,原本的興奮漸漸被焦躁取代。
麴義終于忍不住問道:“這是什麼情況?莫非天色太晚了,大家都已回家休息?”
呂小布擡頭看了看天空,太陽雖然已落到山後,但餘晖仍然清晰可見。他的眉頭微皺,語氣中透着一絲疑惑:“确實奇怪,這毋極境内為何流民蹤迹寥寥,連之前那種面黃肌瘦的情形也難以見到?難道另有原因?”
經過一番讨論,呂小布淡然說道:“反正我們的行程不急于一時。不如今晚就在毋極縣城休息一晚,明天上午募兵半日,随後再趕往下曲陽。”
麴義聽罷,頓時神色一松,欣喜地說道:“多謝溫侯體諒!我看今日可能天色将晚,明天我們定能達成目标,募集五百人!”
隊伍行至毋極縣城附近時,沿路雖有不少流民,但卻與此前在常山看到的情景截然不同。這裡的流民并未表現出明顯的饑餓與困窘,反而大多神色平和,許多人正排着隊朝某處行進。麴義見狀,心生疑慮,快步上前,攔住一人問道:“你們這是在幹什麼?”
那人看了麴義一眼,見他衣着雖整潔但并不顯得特别富貴,便以為他也是流民,語氣随意地說道:“你也是來鄄家領粥的吧?那就排到我後面去。”
麴義愣了一下,追問道:“鄄家?領粥?”
那人點點頭,拍了拍麴義的胳膊,似在安慰:“是啊,這兩年災荒連年,我們這些窮人連糧食都吃不上。鄄家是這毋極的大戶人家,把我們能賣的東西都收買去了。後來我們沒東西賣了,眼看活不下去了,鄄家卻開始施粥,每日都有熱飯熱粥可以吃,倒是救了我們一命。”
麴義聽完,眉頭緊皺,轉頭看向呂布,低聲說道:“溫侯,看來這毋極之地的流民大多已經被這所謂的‘鄄家’吸引了。難怪我們一路未能招募到人!”
呂小布聞言,沉思片刻,目光深邃:“此事不簡單,能在這亂世中如此施粥濟困,背後必有深意。鄄家不過是毋極地方大戶,卻能吸引如此多的流民,說明這背後另有目的。”
旁邊一個老人聽到呂小布等人的對話,插嘴說道:“我聽說,是鄄家的小女兒說服了她二哥,才讓他們家做了這件大好事。那小姑娘可真是個大善人啊!”
一旁一個年輕人也附和道:“可不是嘛!還聽說鄄家五姐妹都長得極為漂亮,真是人美心善,世上少有!”
麴義聽後,快步走到呂小布等人身前,低聲說道:“溫侯,我說咱們招募不到人,原來是毋極城内有個富戶鄄家攔路了。他們家趁着前幾年的災荒,收購了百姓手中僅存的值錢物件,當時家中儲備了大量谷物,結果趁勢斂了不少金銀。”
夏侯蘭聞言,不禁冷笑一聲,感慨道:“這真是為富不仁啊,趁火打劫的典型!”
麴義搖了搖頭,解釋道:“夏侯兄弟,此言差矣。後來他們家的小女兒勸說家人,說現在百姓饑寒交迫,不如開倉赈濟,将家中糧食分給四方鄉鄰。這樣不僅救人于水火,也是德澤四方之舉。她這一番話竟然說動了全家人,于是鄄家把谷物全部無償分發了出去。如今,附近的流民多靠鄄家生活,大家感恩戴德,對咱們招募人手自然有抵觸情緒。”
趙雲聞言,輕歎一聲,說道:“亂世之中,積财未必是明智之舉,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鄄家小女兒竟能懂得這一道理,實在不是普通人。”
呂小布點了點頭,目光中帶着幾分贊許:“不錯。這小女兒年紀雖小,卻有如此見識和胸懷,确實難得。更難得的是,他們全家竟然會采納她的建議,說明這家人頗為開明。如此智慧與善行兼備的家族,實在不凡。”
說罷,呂小布心中卻隐隐感到疑惑,暗自思忖:“毋極附近,何時出了這麼一個名為鄄家的大戶?如此明理而卓越的家族,為何在三國曆史上沒有任何記載?莫非是因時局湮沒于亂世,未曾留下記錄?”
他沉思片刻,随即擡頭說道:“既然如此,明日我們親自登門拜訪這鄄家。一來探探究竟,二來也算禮貌,畢竟他們的影響已觸及到我們的募兵計劃。”衆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呂小布、趙雲、麴義三人跟随人群來到鄄家施粥處,見一派忙碌的場景,百姓秩序井然地排隊領取粥食。施粥處的正中央,有一名年輕人正在指揮下人。他眉目清秀,面容俊朗,身上透着一股溫文爾雅的氣質,舉手投足間卻又不失幹練與從容。
趙雲走上前,抱拳問道:“請問閣下可是鄄家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