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宮微微一笑,拱手說道:“諸位的支持,正是雒陽重現輝煌的希望。世家大族的歸附,不僅能帶來流民彙聚,更能吸納一批飽學的士人、精銳的軍士,以及亟需的糧草物資。這些力量的加入,不僅為雒陽提供了穩定的基礎,更為我們重整旗鼓、開創盛世注入了無盡動力。隻要大家齊心協力,雒陽必能迅速崛起,成為兖州,乃至天下安定的中心。”
說到這裡,陳宮微微一頓,目光轉向呂小布,神色間透着敬意和贊許:“溫侯向來仁厚寬容,心懷天下蒼生,早已是世人景仰的明主。如今百姓四散、世家踟蹰,他們迫切需要一位能夠接納他們、安撫他們的領袖。隻要溫侯願意伸出援手,為這些世家和流民提供栖息之地,雒陽的複興必然為期不遠。人心若聚,資源必興。”
陳宮繼續說道,語氣愈發堅定:“隻要有人口,不管是耕種勞作的農民,還是建功立業的士人,都會為雒陽注入源源不斷的助力。到那時,不僅糧草儲備能迅速補充,軍隊的戰鬥力也将顯著提升。而溫侯素來以廣積糧草為要務,隻要以策略為引導,這些資源将成為穩固霸業的基石。”
呂小布聞言,沉思片刻,緩緩點頭,眉間浮現幾分思索之色,随後開口道:“人口的确是根本。但若想讓雒陽真正立足長久,僅靠這些流民和世家的歸附,遠遠不夠。陳宮提到的糧食問題,不僅僅是眼下的難題,更關系到未來的發展。若要長久安定,就必須徹底解決糧草的來源問題。”
他語氣一轉,目光掃向衆人,沉聲道:“因此,我決定在占領雒陽後,立即推行軍屯之策。通過開墾荒地,讓軍隊與百姓共同參與生産,一方面穩定糧草供給,另一方面也能讓流民安居樂業,逐步恢複雒陽的生産力。”
衆人聽聞“軍屯”二字,目光齊齊落在呂小布身上,等待他的進一步解釋。
呂小布繼續說道:“軍屯,不僅是為了安置流民和百姓,也是為了充分利用軍隊的力量。在雒陽,我們必須劃出大塊土地,安排流民和百姓開墾種植,恢複農耕。但這還不夠,我們需要讓軍中将士也參與其中。一半軍隊駐守操練,另一半輪流屯田,這樣既能穩定糧食供應,又能保證軍隊的戰力不會削弱。”
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的将領,語氣愈發沉穩,“尤其是現在,這兩年旱災、蝗災頻繁,土地荒蕪,糧食短缺。我們務必提前做好準備,一方面盡可能收購糧食,儲備豆類、肉類等食物;另一方面,鼓勵軍民種植高産作物,确保未來的豐收。”
呂小布在提出軍屯之策後,緩緩站起身,目光掃過帳中的将領和士人,語氣沉穩卻擲地有聲:“軍屯不僅是解決糧草問題的權宜之計,更是我軍與雒陽未來發展的根基。士兵和流民固然是開墾荒地的主力,但要讓他們全心投入,必須制定合理的制度,讓他們看到勞動的回報。”他停頓片刻,目光深邃,“我參考周朝的井田制,打算在軍屯中施行‘公田制’。所有屯田者,包括士兵、士兵家屬以及流民,都會分配一塊田地,每年固定上繳一部分糧食作為軍需,餘下的産出歸屯田者所有。如此一來,不僅能解決軍隊的糧草問題,還能激發屯田者的積極性。”
“諸位可知,為何我要推行軍屯,而非單純的屯田?“他環視堂下衆将,目光最後停留在神情專注的陳宮身上。
陳宮若有所思:“尋常屯田,不過是将荒地分予百姓耕種。而主公所言的軍屯......“
“正是。“呂小布接過話頭,眼中閃爍着睿智的光芒,“軍屯的核心,在于将軍隊與農耕相結合。這不僅是耕種之策,更是強軍之道。“
他走向大廳中央的沙盤,取出幾枚特制的木質棋子,分别擺在不同位置:“雒陽四周的土地,我們将其劃分為甲、乙、丙三等。甲等地距城最近,由精銳部隊輪值耕種;乙等地次之,交予普通士卒;丙等地最遠,則分給士卒家眷。“
高順上前一步:“主公的意思是,讓将士既能耕種,又不廢操練?“
“正是如此。“呂小布微微颔首,“但這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
他取出一卷竹簡,展開在案幾上:“每個軍屯區域,設立一名屯田司馬,下轄屯田曹、倉儲曹、技術曹三個部門。屯田曹負責統籌耕種計劃,倉儲曹管理糧草調配,技術曹則專注于改良耕具和水利。這樣不僅能利用他們的資源和影響力,還能避免權力過于集中。“
張遼眼中精光一閃:“如此一來,既能保證軍隊戰力,又能自給自足?“
“不止于此。“呂小布的聲音中帶着幾分激情,“我們要讓每個軍屯區域都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單位。士兵的家眷可以在營區附近定居,既能照料農田,又能照顧家庭。而士兵則實行輪換制,保證戰力的同時也能照顧農事。“
呂小布轉向高順和張遼,語氣堅定:“士兵屯田也不能因耕種而懈怠軍備,必須實施輪換制。在耕種季節,安排士兵輪流屯田,另一半士兵繼續操練,确保軍隊的戰鬥力不受削弱。而在非耕種季節,全員恢複訓練,保持精銳之師。這些士兵和他們的家屬,将成為屯田的骨幹。”
陳宮聞言,微微颔首,沉吟片刻後緩緩開口:“溫侯所言極是。軍屯不僅是為了補充糧草,而且也不會影響我軍的戰鬥力。
我們還可以免費給流民分一些雒陽捂住田地,并且支持大家開荒.獲得的田地就是他們自己的,糧食也隻需要提交一部分.這樣可成為吸引流民歸附的利器。流民多半是無家可歸、朝不保夕之人,但隻要我們給他們田地、穩定的制度,讓他們有糧可種、有家可歸,他們便會将雒陽視為新的歸宿。而這些流民之中,不乏擅長耕種的百姓,隻要給他們機會,他們便會成為軍屯的重要支柱,甚至逐步融入我們的體系,形成軍屯的民力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