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鎮.碼頭
賀予文來到碼頭附近,把這幾日做好的幾件工裝服交給這邊負責工人事宜的話事人。
對方檢查确認好了沒有問題,才将銀錢交給她。
“謝謝啊。”将錢收回到衣服口袋裡牢牢放好,賀予文道了謝,又往小鎮裡走去。
她還得多找找生意。
再過四個月,就有一艘開去滬市的輪船。
在這之前,她得要好好地攢夠了錢。
除此之外,她還要想辦法得到買票的機會。現在時勢混亂,開去城市的船少而又少,即便是有點存款的人家,想要買到一張去外邊的票也不容易。
更何況是她這個在小鎮生活了十八年,卻連溫飽問題都隻是勉強解決的窮苦孤女。
本來,她是打算多攢幾年錢,再去托人找關系買一張船票。
但前幾日,她打聽到消息,最近的時勢混亂,開去滬市的船隻出航次數也在減少,錯過了四個月後的那次,下一次就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了。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她雖沒讀過書,但這個道理,她也是明白的。
她不認識太多人,曾經試着去讨好售票的阿姨,向她打聽消息。
人家見她隻是個小姑娘,倒也沒怎麼為難她。隻是跟她明說了,現在要買票,除非她肯多花上先前兩三倍的錢,才能買上一張船票,畢竟這是現下唯一的一次出船機會了。
買票的人數多,而票卻隻有那麼些,雖還沒到售票的時間,但價也因着這情況給擡高了許多。
且因為買票的人多了,哪怕是多花上兩三倍的錢,也不一定能買上票。
但無論票價多高,票多緊銷,她都是要買的。
她想去看看她的妹妹。
八年前,她爹娘還在世,妹妹也才剛剛出生。但那年,爹突然生了重病,家裡的錢全用來治病,還向周圍人借了些錢,但病情總也不見好轉。
眼看着爹沒幾天活頭,家裡又欠着債,一日比一日艱苦,實在沒法再多養下一個孩子。
有牙人找來,想買了妹妹,送去城裡的一戶人家給人當童養媳。
爹娘犯了難,他們不舍得将才出生的孩子賣去,卻也沒條件将人繼續養在家中。
丁點大的孩子,相比起十一歲的她,不能幹活,平時也得照顧仔細些,養着更是耗錢。
這時,隔壁住着的王夫子夫婦找來,提出要收養妹妹。
他們夫婦平日裡一個教書,一個自己賣些繡品,溫飽不成問題,也最是心善,在小鎮上名聲極好。隻是王夫子身體不好,他們夫婦二人多年來一直未有所出。
這下突然提出要收留小妹,雖意料不到,卻又是情理之中。
隻是他們一家将要離開遠山鎮,去滬市那邊投靠親戚。
爹娘在思考了良久後,還是同意了。
将女兒送去一戶好人家生活,總比賣去給人當童養媳過着好壞不知的日子,或是跟着他們在這過窮苦不堪的日子好。
賀予文想留下妹妹,但也沒有辦法,她知道這是現下最好的情況了。
她和爹娘都跟人認真打聽過王夫子一家的情況,也有跟他們相處了多年的經驗,知道他們是好人,不會虧待了妹妹,會對她好,這便好了。
爹娘不肯收王夫子一家的錢,隻希望他們能夠一直好好地對待自己的女兒。
王夫子夫婦沒辦法,隻得買了一些合适她爹吃的藥送去,說全當是替這孩子孝敬爹娘的,他們才肯收下,之後娘又繡了三個“平安”字樣的香囊送去。
沒過多久,王夫子一家就帶着妹妹離開了。
過了半月不到,爹還是沒熬過,在夜裡走了。
娘受不得打擊,身子骨大不如前,又記着還有一個半大的孩子要養,硬是又撐了幾年,将家裡欠的債都還清了,留下來一些微末的錢給她之後,前年也走了。
整個家隻有她一個人了。
娘臨走前,有時候會意識不大清醒,念着她才出生就被送走的小女兒。
她知道娘挂念着妹妹,隻是怕她有負擔,所以從不在她這個女兒的面前提。
她們都知道妹妹的日子會比留下來過得好,但有時候,還是難免會挂念。
“文文,以後如果有機會的話,你能不能替娘去看看英英?”
英英,是妹妹剛剛出生的時候,全家人一起給她取的小名。
“好。”賀予文紅着眼眶應下了。
“也要記得,照顧好你自己啊。”
這是她說的最後一句話,賀予文還沒來得及應,她就咽了氣。
她記得娘的話,替人做繡活、做衣裳,偶爾也賣賣吃食,她一直攢着錢,就為了有朝一日攢夠票錢,去滬市找到小妹,替爹娘和自己去看看她現在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