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最美好的年華遇見最美的你 > 第58章 實習生活。打雜,打雜,還是打雜

第58章 實習生活。打雜,打雜,還是打雜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打掃衛生,接聽電話,打開水。這是實習動員會上老師一再強調的三件事。絕大多數同學到機關事業單位也好,企業也好,實習部門大都是人事、财務、工資這些關鍵崗位。這些都是一個單位的核心位置,除了極少數是單位主動到學校要人或者早就聯系好準備畢業後分配留下來的單位,其他的單位一般也不會把這些核心業務交由一個實習生辦理。人事和财務工作有些涉及機密本來就是知曉的範圍越少越好,加上學生對一些流程不熟悉,與其教導實習生學會還不如自己來得快一些,何況整個實習期也就兩三個月,對于一些大廠大單位來說,實習生可能基本情況還沒摸清楚就要返校了,也不值得培養。實習工作無非也就是一些簡單地抄抄寫寫,跑跑腿接聽電話、打掃衛生之類的小事,一句話,就是“打雜”。

3月15日,全體學生下到實習單位。甄亦凡和歐陽一起,被分配到省政協下面一家雜志社,專業極不對口。據說是後面臨時聯系的,這裡有一名1991年畢業的大師姐,可能是因為她的緣故吧,跟專業相差十萬八千裡的單位也接待了他們實習。學姐隻比他們大兩三歲,兩人就叫她慧雲姐。學姐對他倆很熱情,或許是同為校友的緣故,加上後來才知道她的男朋友也是張家界的,學姐對他倆很熱情,也很信任。兩人落腳不到半個小時,和大家見過面就安排他們幹起工作來。工作倒是很簡單,接聽電話和抄寫雜志發行單。就是抄寫好雜志發行對象的通訊地址,貼在包裹上好郵寄出去。學姐一再強調了接聽電話的事,要注意語氣和态度,最好第一時間去接,顯得要勤快些。

“叮鈴鈴,叮鈴鈴”,甄亦凡埋頭抄寫發行單,電話響了兩三聲他也沒去接,他想着把手中正在抄的發行單抄寫完,再去接電話也不過幾秒鐘。黃姐從一邊跑來接了,不巧正是找慧雲姐的就喊了一聲,甄亦凡感覺到學姐進門時對他掃了一眼。第一個印象好像有些槽糕,有些對不住這位學姐的熱情。歐陽其實也聽到了電話鈴聲,隻不過她隔得遠一些還以為近些的甄亦凡會跑過去接的,沒想到倒是讓黃姐搶了先,也有些不好意思,隻能想着下回自已速度快一些。下午,兩人還是抄寫發行單,對照着表冊上的名單一份一份抄寫,郵政編碼、單位地址、姓名、職務等等,發行單格式都印好了,隻要對着格子填寫好内容,保證投遞時準确無誤。簡單是簡單,就是要一張一張地抄,數量還不少的,雜志發行量有上十萬份。

第二天早上6點鐘,兩人匆匆忙忙在食堂買了包子饅頭就趕緊上了第一趟校車。來到實習單位還不到8點,先是打掃各個辦公室的衛生,然後提着開水瓶去鍋爐房打開水。其他幾個辦公室還好,唯獨社長的辦公室隻要他們打開水送進去,其他的一概不要兩個學生搞,不太好接近,當然,也不讓人覺得生疏,平時還是很熱情的。或許,也是看到學姐的面子吧。後來才知道學姐的父親是省裡一位領導。

8點上班之前的工作是打掃衛生和接開水,上班後就是接聽電話和抄寫發行單兩件事了。中間學姐也會過來檢查一下他們的工作,也許是為自己接收他們負責吧,也怕兩個剛從學校出來的學生大意抄寫錯了,弄得自己在同事面前沒面子。有時也會坐下來和他倆聊聊學校的生活。兩天下來,除了社長,其他人也都基本熟絡了。編輯部主任張哥,中文系研究生畢業,還有王哥、周姐、黃姐、丁哥和一名退休返聘的老編輯唐老師。除了社長和唐老師年紀大些,都是年輕人,很快就混熟了。唐老師人也不錯,快70歲了,爺爺輩,對兩個學生就像對自己孫子一樣和藹可親。一切都好,就是連續幾天抄寫發行單,伏在桌子上眼睛有點累。

每次坐校車回學校,同學們都會交換自己實習的感受。很多同學都是一天從早坐到晚,除了偶爾接聽幾個電話,什麼事也沒幹。一些同學倒是羨慕甄亦凡和歐陽他們雖然單調卻也充實的實習生活。

和班上大多數同學相比,陳莯鴻的實習或許才算真正的實習。她在省文化廳下面的一家影視公司實習,是一家大集團事業單位。作為一名優秀的團委幹部,學校給她安排了很好的實習平台,而且還是單位主動到學校要人,隻要好好幹,留下來的機會還是很大的。她用自己幾年來的優秀,赢得了學校這個留在星城工作的名額。因為楚雲天的消失,讓她美麗的夢想破滅。但這個女孩還懷揣一絲希望,她仍然堅信着幾年後會有緣和他相遇,因此她要在星城留下來,為他們的未來紮下根。她幻想着那個男人事業有成後會歸來。

因為單位最終是要人的,因此除了接聽電話和打掃衛生這些打雜的事外,集團工資福利方面的工作她也很快就接觸了。大集團人員多,工作業務量自然也大,工資福利處有幾個科室,陳莯鴻所在科室主要負責工資這一塊,直接負責這一塊的是李科長自己。其實陳莯鴻有這個進來的機會,還得感謝這個科長。科長因為年紀大了,幹了30年的财務工作也厭煩了,退休前想去工會幹清閑一些的工作,集團分管領導也答應了她,隻是要找一個人接上手,也才有了陳莯鴻進來實習并且争取留下來的機會。李科長一心想早點去工會輕松一點,看到這個學生手腳勤快,嘴巴又甜,謙虛好學,她巴不得讓她早點熟悉情況和工作流程,盡快進入角色,就待6月份省計委分配後直接辦理交接手續。也就不遺餘力地指導她鍛煉她,還為這個實習生争取到了一間單人宿舍,免得她每天早晚來回學校單位兩頭跑耽誤時間,也方便她有時晚上加班加點趕任務。

面對李科長的傾囊相授和同事們的信任,陳莯鴻自然不會辜負大家和學校的期望。作為一名優秀的團幹部,她會為了學校也為自己争口氣。她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一些看似平凡之極的工作中,經常下班後加班加點幹工作,遇到忙時甚至周末都沒回學校和同學玩。從心底裡講,她也不想浪費這麼好的一個機會,她要用自己兩個月的出色表現,獲得單位的認可,最終留下來。随着分配體制的改革和“雙軌制”并行,一個中專生留在省城的機會已是越來越渺茫了。

同陳莯鴻一樣,原學生會主席王浩也是學校安排的一家到學校要人的單位,不過是一家省屬企業,勞資科要人,也算專業對口,不出意外兩個月實習後也應該會留下來。當然比起陳莯鴻的單位來肯定沒得一比,心中也有一些失落。轉念一想,四年的中專生活從一個小縣城來到大都市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也算逆襲了,總歸實現了身份的巨大跨越。因此他也極為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工作上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不僅主動幹好勞資科安排的事務,還充分發揮自己書法好、會畫畫和籃球等文體特長,經常幫宣傳科出工出力,積極參加職工籃球運動,争取一切機會展示自己的優秀,為實習後留下來增加一份籌碼。經過努力争取,一個星期後,他也為自己争取到一間宿舍,跟學校差不多,一個宿舍2個人,而且有單獨的衛生間,比起學校方便多了。隻是費盡心力留下來的他,怎麼也沒有想到1996年,實習期不滿一年還沒轉正的自己就會遇到企業破産改制,成為九十年代“下崗潮”第一批下崗工人。好在憑着一股不服輸不認命的銳氣和“霸得蠻”的心勁,他最終曆經20餘年的打拼硬生生在這個大城市裡殺出一條血路,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因為王曼瑤畢業後肯定留在星城,陳祎也放棄了回家鄉進稅務局的機會。他選擇了留在星城,幾經努力找人找關系最後留在了一家市屬企業人事科實習。因為臨時改變計劃,事出倉促,也隻有先找個落腳點以後再想辦法了,反正實習後找不到其他單位留在這個廠是肯定的,廠長是他老爸戰友。甄亦凡曾經和他說過“我倆是不是換一下實習單位,你到省政協去實習,人事處也可以的”,學姐已經告訴過他和歐陽,一個月後也可以到機關人事處實習。“這些大單位,實習可以,留人想都不要想。這裡都是背景大得吓人的”陳祎告訴他。甄亦凡他們呆了一個月,才明白這句話的份量。也确實,哪怕隻是個臨聘人員,文憑都是研究生,而且背後都有深厚的背景。其實學校安排的實習單位越是“高大上”,留下的幾率越小。這個道理其實很多人不是不明白,隻不過身不由己也沒辦法,誰叫自己沒有主動聯系的意向單位呢?

程秋最終沒有選擇市人事局,他選擇了市國土局,局長是老鄉,實習後留下來的機會要大一些。段羽菲去了王磊的家鄉實習,為着未來的幸福生活做準備。林依婷回到她父母任教的大學勞資科實習,一家三口彙聚一起,其樂融融。還有七八個選擇回家鄉實習的,大都在縣直機關,應該是分配有一定的把握。

嚴琦其實是很想留在星城打拼的,她不在乎有沒有“鐵飯碗”,隻想趁着年輕,努力拼搏一回。可她最終還是拗不過父母,隻好回到縣人事局實習。在縣裡某部門任職的父母都替她安排好了,畢業後直接對口留下來,縣裡分管領導和局長也答應了,到時隻等計委派遣證一到直接上班。或許因為知道一些内情,幹部股股長對這個實習女生多有照顧,股長本人早年曾在勞動人事學校前身省幹部進修學校脫産學習一年,也算得上半個師兄。辦公室還有一名幹事,前兩年畢業的大學生。3個人一間辦公室,原本隻有2張辦公桌,嚴琦來了又搬來一張辦公桌,屋子裡擠得滿滿當當。幹部股管着全縣一般幹部的招聘、考核轉正等工作,業務還是挺忙的,每天來來往往辦事的人讓他們基本沒有空閑。大多時候,嚴琦也隻是接聽電話,為上門辦事的人倒一杯熱茶。業務上的事,雖然股長給了她兩本業務書籍讓她學習,卻也一時接不上手。

上了兩個星期的班,嚴琦就自己受不了了。每天,除了打掃衛生、端茶遞水和接聽電話外,就是跑腿往别的辦公室或者其他單位送表送材料。每一天都是重複着千遍一律的工作,讓她一點兒也提不起勁頭。一個月,她就覺得自己好像變了個人似的,再沒有了學校文學社那股子激情。從老爸老媽和局裡那些一有空閑就紮堆的女同事身上她一眼就看穿了自己幾十年後的樣子。這種溫吞水一樣平凡簡單的生活,不是這個女孩心中想象的生活。生活,應該是充滿激情和挑戰、充滿各種不确定和各種可能,隻有這樣的生活,才能逼出一個人的潛力和熱情。不過她把這一切都深藏在心底沒有表現出來,再失望,這個聰明的丫頭大事小事還是拎得清的。兩個月的實習表現直接關系到後面的分配工作,工作上還是踏踏實實的。至于以後的事,以後再說。

3月21日、22日兩天,省計委在省展覽館舉辦“全省大中專畢業生供需見面洽談會”。歐陽、甄亦凡、葉冬梅、李成玉、侯永剛等大多數留在星城實習的同學都向實習單位請假,想來這裡碰碰運氣,看能否抓住那一線留下來的希望。學校通知了所有學生,要想留在星城的6月份之前就要落實好單位。否則學藉檔案一旦從省計委分配回市卅原籍計委,再想分到星城就要交5000到10000元的城市增容費。

展覽館裡人山人海,甄亦凡他們根本就談不上如何挑選單位。由于中專生雙向選擇全省并未完全并軌,比如地區計委的限制,畢業後凡是省計委沒有留下的都要回到地市計委報到等待分配,不像大學生可以全國流通。因此絕大多數單位隻招大學生,大多要求本科學曆,少量招收大專生,中專生比例不足百分之一,而且基本上都隻招技術性人才,勞動人事學校培養的是管理型人才。轉了半天,幾個人就連遞簡曆的機會都沒有。大家不死心,又轉了半個小時才看到有兩個單位招收3個勞動人事和工資福利專業的崗位,并且不限學曆,盡管桌子上厚厚一疊簡曆,甄亦凡幾個也是恭恭敬敬地遞上自己的推薦表。招聘的工作人員也沒有和他們進一步交談的意思,隻是程式化地接過簡曆放在那厚厚一疊上面告訴他們“我們回去研究後再聯系你們學校”。簡曆上的地址和電話号碼,按照學校統一安排,留的是學校分配辦的。

找了大半天幾個人才找到勞動人事學校的牌子。别的學校都挂出大橫幅突出自己的位置,而勞動人事學校則是和另一個中專學校合租的一個攤位。學校連學生推薦表都沒拿出來,僅僅在一張桌子上擺放了一本學生學籍冊,要多寒酸有多寒酸。看來學校也不過做做樣子而已,根本就沒做指望。聽勞一班一位同學說,整整一個上午,學校就1個人光顧,點名需要一名男生。第二天,甄亦凡幾個人再沒去,太讓人失望了。

開頭的幾天實在太累,從早上8點到下午5點半下班基本上沒休息,偶爾中午還要加班。一回到學校宿舍什麼都不想做,有時連晚飯也不想吃。這裡又留不下他們,這裡的人背景都大的吓人,是他們這些普通學子想都不敢想的。一天到晚幹的又全是一些打雜之類的小事,做得再好也學不到東西,離自己學的專業十萬八千裡。幹了幾天,甄亦凡和歐陽兩人特别後悔自己選錯了單位。每天返校時在校車上和别人交流,别人都是一天從早到晚閑的沒事,隻有他們兩個,忙都忙不完。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