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快點快點,再晚些人一多,就得排隊了。”
鄭大友的步子邁得又大又快,他的娘子被生拉硬拽跟在後頭,見他這幅急吼吼的模樣,心中蓦地升起一股無名火。
她沒好氣地說:“這苦瓜到底有什麼好稀罕的?你該不是尋個由頭去看年輕漂亮的小娘子吧?”
鄭大友猛地刹住腳步,一拍大腿:“哎喲,我哪敢呀,我是真心實意想帶你去嘗嘗好吃的。我要去偷看小娘子還敢把你帶上?”
綢緞莊的張老闆與魏老哥憶苦思甜,對這碧玉苦瓜羹贊不絕口。隔了一日,便又帶上鋪中的幾個老夥計一同再去施記,其中便有鄭大友。
起初鄭大友心中也暗自納悶,自個主家張老闆這些年四處搜尋生絲綢緞,也是個有見識的,怎地會對一碗苦瓜羹念念不忘?
等碧玉苦瓜羹端到鄭大友眼皮下,他便有些許悟了。端看這外形便格外吸引人,這蒸過的苦瓜表皮碧如深邃寒潭,與鋪中前幾年進過的一種青天碧水綢色調格外相似,此種綢緞因為染色難得,一匹能賣出二十兩的好價呢。鄭大友暗自感慨自己頭腦聰明,竟然猜中張老闆喜好苦瓜羹的緣由。
鄭大友對苦瓜無感,隻是本着不浪費食物的心态動勺,沒想到第一口入喉竟讓他為之一振,羹湯中的魚蓉混入蟹肉,更添鮮甜,又能嘗出苦瓜的清苦之味,但鄭大友并不反感,反而詫異這苦味令人口舌生津,勞作一日的煩悶郁氣都消散不少。
一碗清苦與甘甜交織的羹湯喝完,還能将原本充作湯碗的苦瓜剪成小塊吃掉呢,一點都不浪費。
第二日,鄭大友又有驚喜。每每逢秋,他時常口舌生瘡,動不動就是上下兩排大疱疹,疼得吃啥啥不香。喝過苦瓜羹的第二日,口中疱疹便消下去一半。他又連喝了幾頓,困擾他多年的口舌瘡病在這個秋天不藥而愈。他的心中也真是奇了怪了,藥是苦的,苦瓜也是苦的,可為什麼喝藥他就不愛,這略略透着清苦氣息的苦瓜羹他卻能喝得津津有味,真是奇也怪哉。
自家娘子近來可比他暴躁多了。前日他吃過晚飯後覺得一股困意襲來,在廊下小憩一會兒。便被娘子罵得狗血淋頭,說他又懶又饞,吃飽倒頭就睡。他很是委屈,他不過就是吃得太飽困意來襲,況且他也是在自家屋裡睡,也沒上外邊兒别處去睡呀。
這不,他才拉上了他娘子一同來施記。
鄭大友娘子想想也熄了火,十幾年的老夫老妻,她還是知道自家漢子脾性的,有賊心也沒這個賊膽在她眼皮子底下暗渡陳倉。
眼瞅着施記就在十步開外,還能看到店中幾張空桌椅,鄭大友臉上一喜,正要上前去占桌,忽然從右側傳來一陣此起彼伏撼天動地的吆喝聲:“尚品食肆推出新菜嘞,白璧冬瓜盅,溫補滋潤,老少皆宜,快進店嘗嘗嘞~~~”
鄭大友娘子不自覺放緩腳步,尚品食肆門前,左側那個瘦高又白淨些的小哥眼尖地捕捉到這位潛在客人,殷勤地走上去:“這位娘子,要不要嘗嘗本店新品,喝完保管您容光煥發,渾身舒暢。”
鄭大友娘子半信半疑:“這菜真有這麼神奇?”
“是呀是呀”,白淨小哥笑容滿面,再下一記猛料:“不瞞您說,這冬瓜盅放在秦淮河畔的大酒樓中,可得三百八十八文一份呢,本店隻需一百八十八文一份,每日僅限量三百份呢。這天大的便宜您舍得錯過?”
“限量”、“便宜”,字字句句都講到鄭大友娘子的心坎上。
她咧嘴一笑:“那便給我們上一份。”反正她對那苦瓜羹也無甚好奇。
鄭大友不敢不從,隻能亦步亦趨地跟着,隻在心中暗暗感歎:完了,自家娘子的火氣是降不下去了!
肥厚的冬瓜掏空瓜瓤,穩穩地立在比冬瓜稍大一些的銅鍋中,瓜沿斜刀雕成魚齒狀。瓜内可謂炊金馔玉了,湯底就有紅棗、枸杞、桂圓、薏米、玉竹,主料則是新鮮現殺老鴨,先在砂鍋中炖足兩個時辰,骨酥肉爛,再轉入冬瓜盅内小火慢滾,極費功夫。
這道菜若是在竹風樓内上桌,内裡可就不止老鴨如此簡單了,而是得用金華火腿、幹貝、鮑魚、蝦米與山泉水同煮,那才叫真正的鮮呐。表皮也不會如此簡單,而是雕上“福祿壽”字樣或者龍鳳紋樣,給貴人們讨個好彩頭。不過在這市井之中嘛,尚店主的做法用料一切從簡。
鄭大友夫婦确實已十分滿足,不僅鴨肉美味,吸足湯汁的冬瓜肉更是綿軟鮮甜。勺子伸入湯中探到底,鄭大友和他娘子方驚覺:這冬瓜竟然是個兩頭都掏空的圓筒,可瓜内的湯汁滿滿,早已高過銅鍋邊沿。瓜皮與銅鍋之間隻有淺淺一層湯汁,這是如何做到不漏水的?
面對客人們探究的眼神,尚店主嘿嘿一笑,這可是他吃飯的絕活,如何能說?
好吃雖好吃,可鄭大友在這裡坐得卻愈發刺撓,渾身拘束。尚店主素來以身在竹風樓引以為傲,故而此間食肆雖為暫時過渡,裝潢擺設處處參考竹風樓之雅緻。譬如櫃面上擺着玲珑袖珍的太湖石,牆上挂着大幅的水墨山水圖,小小鋪面硬生生隔出三間雅座,用竹簾格開。還甚有市場,間間滿座,雖看不清人影,但聽着傳來的隻言片語,俱是“之乎者也“或是“君子有為無為”之類,聽得鄭大友牙酸,他這種大老粗,還是喜歡坐在像施記那樣熱鬧又肆意的小店中,拙樸是拙樸了些,但絕不會讓人望而生畏。
三山街市的食客們最近可謂大飽口福,施記和尚品各展絕活,各出奇招,鹬蚌相争,得利的可是他們這一群“漁翁”啊。
眼見兩邊對壘,各自的擁趸竟然也站在店門口中間的石闆道上,當街辯論起來。
“苦瓜清熱解火,看你們一個個面紅發燥的樣子,趕緊多喝些苦瓜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