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灼灼狼牙藏鳳阙 > 第112章 趙煜晨被盯上了

第112章 趙煜晨被盯上了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宣德殿上,朝陽未升,冷光斜照入殿中金漆蟠龍柱,映得四壁沉沉。

沈瑾瑜步履匆匆入殿,未及更衣,隻披着一身素缟太子常服,靴底帶雪,衣角未幹,親衛緊随,手執尚未入檔的兵調急折。

殿内,兵部侍郎張問青正垂手侍立,神色沉定,見她進來,隻冷冷一揖:“太子殿下。”

沈瑾瑜不回禮,徑直将調兵文書攤于幾案之上:“西嶺營遭襲,趙煜晨重傷未醒,刺客三度逼營,影部再動。我要調北鎮三營,立即馳援。”

張問青微一拱手:“殿下所言屬實,兵部自當查驗核實。但陛下龍體違和,太子尚未正式登基、诏書未下,攝政令牌尚未送達兵部備案。依大晟律例,兵調令需由禦玺钤印,或三公一并參驗方能施行。否則……臣不敢擅動一兵。”

沈瑾瑜倏地擡眼,鳳目如刃:“張侍郎,你這是質疑太子攝政聖旨的效力?”

張問青語氣不卑不亢:“殿下攝政雖由聖斷,但诏未公示,兵部未錄,便仍屬‘内廷親政’,而非‘國體權令’。臣身為兵部侍郎,調兵之事,敢不謹慎?”

沈瑾瑜緩步前行,雙手負後,聲音壓低:“趙煜晨如今尚未醒,西嶺有叛,暗衛回報有人借‘内應号令’擅開東側哨門。張問青,你确定要讓一紙‘未錄聖旨’的藉口,成為你不調兵的理由?”

張問青低頭,唇角竟微不可察一挑:“恕臣直言,朝中動蕩之際,兵權出自一人之手,尤應謹慎。況且——若有人借‘營地遇襲’為由,調兵布陣,實則圖謀内宮,臣将何以自處?”

殿中瞬間落針可聞。

沈瑾瑜定定望他,眼神冰涼透骨:“你在暗指我謀逆?”

“臣不敢。”張問青躬身行禮,“臣隻守本職,恪法度。陛下尚在,政權未廢,臣不得私授兵令。”

良久,沈瑾瑜輕聲而語,卻字字灼骨:“若趙煜晨死了,張問青,你以為你還能站在兵部這道門裡說話?”

張問青神色一頓,随即鎮定如常:“若趙大人真為國捐軀,兵部當請封忠烈。但臣依舊不敢——調兵。”

沈瑾瑜眼中一線血絲暴起,指尖微顫。

她從未如此深刻地感受到:哪怕皇帝病榻,哪怕攝政在手,隻要舊制未破,一道兵令也能被千斤文網所掣。

她緩緩轉身,一言不發,隻将那道急折收入袖中。

離殿之際,侍從低聲問:“殿下,若梁閣老尚未入朝,此事如何處置?”

沈瑾瑜望向未明的天色,沉聲吐字:“若今晨不破局,日後不必再談兵權。”

她步出殿門,風起雪殘,廣陽鐘響,回音如鼓。

政令在手,卻不能落地。太子之位,尚不敵一紙章程。

可若她連趙煜晨也護不住,攝政有何意義?

——

宣德殿午時再啟,朝臣未散,重重雪簾卷起,冷風撕帛。

金銮階下,一道老者身影踱步而入。衮袍拖地,銀須映雪,正是太傅梁知遠。

兵部尚書未到,侍郎張問青仍立于側,其人面如止水,方才那場針鋒對峙仿佛未曾存在。

梁知遠卻未看他一眼,隻目光炯炯地望向堂上沈瑾瑜,低聲一揖:“殿下。”

沈瑾瑜仍未坐,似在等待一錘定音。

梁知遠取出一方金玉令牌,正是前日由内廷所交、帶有禦前印玺與禦筆批注的“攝政令”。

“兵部拒調三營,理由不過是‘太子尚未正式登基’。那便請諸位大人,讀讀這道令。”他言語雖緩,字字震耳。

内監展開聖旨,念誦其中語句:“……朕病勢日重,朝政萬事,皆令太子沈氏瑾瑜攝理國政,監軍統兵,代行天命……”

衆臣心驚。

張問青臉色不變,隻沉聲道:“聖旨雖有,但兵符未更,三公未署,此令未歸兵部正檔,恕臣仍難擅動軍防。”

梁知遠看他:“張大人,若你心中真念陛下安危,今日當知大義何在。你忌憚舊制、怕朝議、守法度,可你是否想過,若西嶺營破,趙煜晨身死,誰還在乎兵部是否‘依法調兵’?”

張問青沉默。

梁知遠忽地轉向百官,目光炯然:“陛下卧榻之時,曾在老夫面前言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太子不可一日無權。’諸位,此話未曾下诏,但人證尚在——老夫便是人證!”

這話擲地有聲,滿殿震動。

“太子在,朝綱在;太子若死,朝廷即覆。”他頓了頓,望向張問青,“你是要擔這覆國之責?”

張問青眼中閃過猶豫。

梁知遠忽又開口,緩緩而語:“張大人,你若不信老夫,不信攝政聖旨,不信陛下言辭。那便請你,随老夫同往内宮,當面請示聖裁——看陛下,是否真願西嶺血流成河,再來定你這‘法度調兵’的章程。”

這句話如雪中霹靂。

殿中一時靜得隻餘風聲。

張問青面色發青,唇角顫動,終于躬身,低聲道:“臣……不敢抗命。”

他拱手深深一禮:“請太子殿下示下調兵令,兵部遵行。”

沈瑾瑜沉默許久,才緩緩點頭:“既如此,本宮命你即刻下調北鎮三營,增援西嶺。事成之後,朝議上我自會為兵部正名。”

“遵命。”張問青領旨而退,背影僵硬。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