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到琴前,邊演示邊說,“沒喝過酒也見過别人喝酒,剛開始大家還很輕松喝喝酒聊兩句,到第二巡的時候你看有點微醺了,第三巡酒開始有點多了,再到後面醉醺醺的時候走路踉踉跄跄的。”
阿水姑娘驚奇地拍手道:“這裡真的很形象,踉踉跄跄的感覺。”
林子夏演示完後說:“來吧,咱們開始吧。”
二人對坐,一人一琴,林子夏教一句,女孩學一句。等學第四句的時候,阿水姑娘驚奇地問道:“還要繼續學啊?!”
林子夏反問:“你覺得難嗎?”
阿水姑娘表示之前每節課隻學一句,這次竟然一下子學這麼多,很有成就感,當然很開心,但也有疑惑。
林子夏認真地說:“你發現沒?真正學曲子并不難,難的是基本功。第一階段的積累打下了紮實的基礎,現在隻不過是在将你會的那些指法重新組合而已。為什麼說慢就是快,就是這個道理。”
阿水姑娘開開心心地學了一句又一句,這種“快”的樂趣絕對是對前期“慢”的補償和獎賞。不過,這種快樂的氛圍很快就被一個小失誤打破了。
“這裡是掐起。你再來一遍。”林子夏糾正道。
阿水姑娘又重新過了一遍,但是在同一個地方還是彈錯。阿水姑娘自己也意識到了,連忙又重來一遍,還是在同一個地方出錯。林子夏見狀輕聲說:“别緊張,放松,跟着我彈一遍。”
阿水姑娘最後松了一口氣說道:“總算改過來了!”
林子夏笑笑表示:“今天就學到這吧。”
好習慣會慢慢累積,同樣,壞習慣也會慢慢累積。然而,改正一個壞習慣永遠比養成一個好習慣難得多。因此,要想改掉一個壞習慣,不如培養一個新習慣。當然也要警惕所有的習慣,因為它會将人拖入慣性無意識。
林子夏燒好水,兩人邊喝茶邊繼續聊。
阿水姑娘把玩着手中的杯子,若有所思地說:“想起剛開始學琴的時候,因為對自己有評判,總是不放松。剛才是太放松了,得意忘形,立馬給了當頭一棒。到底學琴要學到什麼程度才算學好了?”
林子夏想了想,認真地說道:“看你要什麼?也就是你為什麼學琴?這個問題在你學琴之前就問過了。”
阿水姑娘點點頭表示自己學琴是因為喜歡琴的聲音,能讓她靜下來。這段時間的學習又讓她體會到學琴可以調心。
林子夏表示:“學琴有三個維度,音、文、神。音就是音聲和琴曲;文就是與琴相關的文化、文人;神就是精神、情志。而學琴調心則屬于調養精神、情志的維度。有個簡單的判斷辦法就是當有人說:坐在你身邊很安心,就說明你學好了!”
繼而解釋說這個過程就像“打井”,确定方向正确之後,隻需專注地一下一下挖,不用去想:什麼時候能挖完,為什麼還沒有挖到有水的地方,井水到底長什麼樣,味道如何……這些問題會在你挖到井水的那一刻得到全部的回答!但在沒挖到之前,這些問題的答案任憑你想破腦袋也想象不出來,還會帶來無端的煩惱和焦慮;與此同時,警惕幹擾,時刻覺察自己有沒有跑偏,有沒有挖錯地方,發現跑偏及時調整。
林子夏最後總結道:“簡單說就是掌握正确的方法,專注于每一次跟琴的互動,保持覺察,當你發現自己的情緒越來越穩定時,就說明上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