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夏從琴室出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又遇到下班高峰期,堵得一塌糊塗。眼見着自己沒辦法按約定時間出現在吃飯的地方,于是趕忙給朋友發了信息:“路上太堵了,我估計要遲到半個小時……”
朋友回複:“沒事,我先點菜。”
看着導航上一長條紅到發紫的路況,這麼堵下去估計半個小時也到不了……
林子夏有些着急問司機:“還有沒有更快的路線?”
司機說:“今天是周五,哪都堵!”
林子夏有些懊惱自己竟然忘了今天是周五,應該避開晚高峰,哪怕提前二十分鐘,也不至于現在以龜速前進。
前後左右看了一圈,全是車,一動不動。忽然,瞥見窗外挂着一牙新月,旁邊還有一顆明亮的星。瞬間,林子夏的注意力被拉回到當下,此時的自己坐在車裡,面對着堵得一塌糊塗的路況,隻因為自己沒有提前出門,趕上了周五的高峰期。事已至此,無論現在多着急,都到達不了目的地,不如就好好坐在車上,想想看現在還能做什麼?
想到這裡,又給朋友發了一條信息:“你餓了就先吃,我估計半個小時也不一定能到。”
看到朋友回了一個字“好”,林子夏放下手機,深吸一口氣,發現剛才着急和懊惱的情緒不見了。繼而意識到自己剛才之所以出現着急、懊惱的情緒,是因為自己陷入了“反刍思維“的模式,也就是對負面情緒本身及其可能原因和後果的反複思考。就像牛會把在胃中半消化的食物再退回口中咀嚼,當沉浸在負面想法中無法自拔時,就像反刍動物一樣把早已消化的念頭不斷地拿回來反複考量。好在,剛才窗外的新月和星星打斷了自己的反刍模式,從而将注意力拉回當下,從而得以立刻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問題。
“前面就到了!請拿好随身物品!”司機的聲音将林子夏再一次拉回當下。
“謝謝!”說完在路旁下了車,直奔目的地。走進餐廳,遠遠看見朋友在朝自己揮手,徑直朝她走了去。
“抱歉,路上太堵了!”林子夏邊說邊坐下。
“沒事,又不着急!咱們先吃飯,一會還要請教你幾個問題。”朋友笑了笑說,并示意服務員上菜。
吃完飯,服務員熟練地端走盤盤碗碗,換上茶飲。
朋友一邊倒茶一邊說道:“我這兩周回去認真想了想自己接下來到底想做什麼,也想聽聽你的建議。”
林子夏認真聽完朋友最新的進展,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說道:“我們先來回答兩個問題,一個是我想做什麼,另一個是我能做什麼。分别列個清單。”
朋友按林子夏的提示,将兩個問題分别寫在紙上,并在問題下面列出相應的内容。
“接着,再看看你能做的這些事裡,哪一項是你最擅長的?輕輕松松就能做得比别人好,那大概率它就是你的天賦所在。”
朋友從自己能做的列表中圈了一個出來,确實自己在做這件事的時候輕輕松松就能做得比大多數人好,姑且稱之為“天賦”吧。
“現在來對比你想做的事和你的‘天賦’,我們就會得出一個清晰的‘方向’。這時候問自己:不給錢,還想不想做?”
朋友看了看自己的筆記,鄭重其事地點點頭,說:“不給錢也想做,貼錢也想做!不過我有信心能賺到錢,讓這件事更加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