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個真正的“自己”又是什麼呢?正要問,一擡頭發現「鱚寶」已經跑出去半裡路了。飛飛下意識想快步追上,無奈深一腳淺一腳地在雪裡艱難前行,隻能喊其稍稍等下自己。
待走近之後,氣喘籲籲地問:“那如何了解自己呢?”
隻見那健步如飛的姑娘輕巧地說了一句:“讓心帶着你走!”
飛飛試探性地問:“那豈不是很任性?”
「鱚寶」聳聳肩,反問道:“任性有什麼不好?”
雖然很清楚“任性”這個标簽多少帶有負面的評判,但“任性”是身邊人對飛飛評價最多的一個标簽,因此下意識脫口而出的時候也用的是“任性”這個詞。在漫長又幽暗的成長道路上,也曾害怕被人貼标簽,也曾擔心自己在别人眼中不夠完美,更沒有勇氣面對别人讨厭自己,為此而受到的傷害皆因自己不夠強大。好在,最終這些傷口上長出的是翅膀。每當因外界的幹擾而痛苦的時候,飛飛會有意識地問自己兩個問題:
第一個是你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生活狀态?
第二個是你不要什麼?
于是,飛飛面對選擇的時候,唯一的标準就是選自己想要的,不想要的再好也不要。當然會有很多聲音幹擾,但在”任性“這一點上發揮淋漓盡緻——弱水三千,隻取一瓢飲。在她看來,人不能太貪心,什麼都想要的人往往什麼也得不到。有取必有舍,既然已經選擇了自己想要的,那麼不想要的就跟自己沒有關系,再好也跟自己沒關系,不貪心。這時,人們又為飛飛貼上了另一個标簽——“純粹”。對此,飛飛隻是一笑而過。多年來,摸索出一個規律,那就是每當“天人交戰”的時候,堅定地選擇站在“天”的一邊肯定不會錯。當一個人無條件地臣服于“自己”的“天性”時,他就超越了“人性”,而這大概就是某種程度上的“天人合一”吧。
飛飛繼續說道:“任性無非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拒絕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但有時候我們做一些事并不是因為喜歡,相反是因為不喜歡而想要找到解決辦法。生命中,如果有明确堅定而熱烈地喜歡着的事,那是非常幸運了。如果能盡量做自己熱愛的事的人,無疑是相當有勇氣了。”
「鱚寶」附和道:“确實。”
“不過在現實中,我們多數時候是在處理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事,因為總有不想做不喜歡的事要面對,所以大部分情況下我們的選擇不過是對不喜歡/不想做的事的一種折衷。比如我不喜歡自己情緒不穩定,或者不喜歡自己情緒低落,于是我找到的解決方案是保持情緒穩定就可以盡可能避免情緒低落或不穩定。”
“那你不喜歡高漲的快樂嗎?”
“我隻是不喜歡情緒起伏太大!換句話說,情緒達到一定高度之後,似乎很難一直維持在那個高度,意味着刺激一旦減弱,就會掉到正常水平,但在掉落的過程中也會産生失落感。我不喜歡這種失落感。不過,當我在保持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會出現另一種感受,雖然那種感受不比那種高漲的快樂,但它是一種更輕盈的愉悅。”
「鱚寶」不置可否地表示她更願意追求高漲的快樂。随即連翻了七八個跟鬥,一溜煙不見了。飛飛感覺自己的雙腳已經凍得沒了知覺,正想拔腿打道回府,隻見那「鱚寶」披着一件大紅鬥篷,手裡舉着紅梅出現在眼前,得意地說:“踏雪怎麼能少得了紅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