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夜外頭都是電閃雷鳴,雨中夾着雹粒子都不帶停的。
沈青山聽着屋頂傳來的霹靂啪嗒聲,示意衆人趕緊進屋,又讓媳婦給大夥尋幾件厚衣裳穿上,關上門窗直歎氣。
托女兒的福,他們一家人齊心協力才能攢下銀錢修葺房屋,哪怕還沒修好,但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下,若還是住在原先的老房子裡,早就是外頭下大雨,裡面下小雨了。
沈青山又想到去年冬日他帶女兒進山看見蛇就覺得不大對,沒想到今年果真有災。
照這樣下下去,若明日還不停,受災的豈止是田裡的糧食,隻怕下河村各家住的房子都會被雨水沖塌。
“明日無論晴不晴,我都得去趟萬河鄉的看看老人和蠶室,不能讓他們受損。”沈青山将床底的碳盆取出,拿火鉗夾出爐子裡炭火給大夥取暖,望向楊繼宗:“我不定什麼時候能回來,子安,家裡就由你多照料。”
“您放心,家裡有我,明日我會去信給李大人,若受災嚴重,朝廷不會不管的。”楊繼宗開口安慰大夥,但他的話并沒有起到丁點作用。
在座的各位心裡都各有章程,與其靠當官的不如靠他們自個自救。
黃杏坐在邊上叮囑丈夫:“過去的路上注意安全,尤其是靠山走的時候,注意落石滑坡。”
“讓寶來同你一起去,路上也能有個照應,村裡的兔舍就交給我們來處理,我們會去通知大夥先不用上工。”
“那地裡的糧食?”
“爹,地裡的糧食交給我,我會想辦法挽救。”沈瑤搓着手道。
“我也可以幫忙。”楊文英起身給大家倒熱水喝。
洪李兩位匠人看着沈家衆人如此齊心,也在旁邊接話:“村裡若是哪家房屋受損,我們也可幫着修複。”
“兩位師傅,你們不用回家裡看看嗎?”
“我們的房子結實着不用看,家裡的婆娘能應付,況且咱們收了工錢怎好不辦事。”在沈家吃住半月,兩位匠人早就看清楚沈家為人處事。
所以他們願意留下來幫忙。
沈青山立刻站起身朝二人行禮:“那我先代村裡的鄉親們謝過各位。”
“好說好說。”
大夥在屋内熬到辰時。
沈青山再次打開房門,明明是早上,可外頭天還是黑漆漆的,暴雨依舊下個不停,雹粒子倒是沒落了。
見此情形也不知是好還是不好。
“阿瑤她爹,你們在家嗎?”大門外,羅老大和張春芽的爹過來敲門。
沈青山舉着傘開了門:“我正想去找你們,下這麼大的雨,就不必去蠶室上工了,等啥時候雨停了,你們再去。”
兩人臉上都帶着愧意,他們來也是為了這件事情:“真是對不住,等我們把家裡收拾好,一定過去幫忙。”
“你們各家都咋樣了,昨晚下雹子,家裡老人小孩都沒事吧,實在不行,就先把老人孩子送我家來避避。”
“家裡倒還好,不過是漏點雨罷了,我們主要是擔心地裡,辛苦種的糧食隻怕保不住。”羅老大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嘴裡發苦。
兩人道完就準備先去地裡看看,到底損失了多少。
“叔,我和你們一起去。”沈瑤已經在楊繼宗的幫助下穿好了蓑衣,戴好了鬥笠。
“阿瑤,你和子安先去地裡看情況,看完回來吃了飯再決定怎麼幹。”黃杏沖着女兒的背影喊道。
可惜雨聲太大,根本聽不清。
此時,堰河邊。
河水拍着岸邊洶湧湍急,水位已經比平日漲了不少,饒是如此,仍有流犯不顧危險,借此機會下河撈魚。
郭昌榮往岸上丢魚的時候,正好看見楊繼宗等人往地裡去。
“你們說,那兔舍的兔子現在能有人看守嗎?”
“這些佃農都着急地裡的糧食,誰會去管兔舍,郭老大,你的意思是……”
三人幾乎同時想到一處去,趁着沒人管,去偷幾隻兔子吃吃,也好改善改善下夥食。
當佃農們着急忙慌的跑到麥田裡一望,心都涼了半截,這一年,鄉親們算是白忙,白挨累種地了。
等着秋收後,收拾收拾去采石場服苦役吧。
好些人下了麥田,趟着水,看着那倒在地上一大片的麥子,嚎啕大哭。
這些都是糧啊,是他們救命的糧啊!
相比其他家地裡倒伏成片的麥子,沈瑤和舅舅家的麥田倒伏的很少,主要還是因為她挑選的種子是去年冬日收上來的麥種。
植株根莖比之前的要更粗壯,加上平日施肥鋤草除蟲,抗倒伏能力自然比其它麥種強,可見她一穗傳選種方法是有效的。
“阿瑤,咱們兩家地裡受損不嚴重,吃了早飯,我就拿鋤頭來挖渠排水。”楊繼宗站在雨幕中剛和沈瑤商量起對策,就見一幫漢子,頂雨朝他們走了過來。
羅老大和衆人望向沈瑤的麥田,眼裡充滿懇求:“阿瑤,你想想辦法,能不能讓咱們的糧食少受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