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永遠不會對現狀感到滿足。
在學校裡上學時會羨慕在外面已經工作的成年人,認為他們有了賺錢能力,不再被拘束,想去哪就去哪,于是期待着快快長大!
而等真正離開了校園,真正進入社會成為一顆身不由己的螺絲釘時,又開始無比懷念曾經校園的日子,幻想一覺醒來能夠重回課堂!
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不知足,大家就這樣互相羨慕着,永遠對現狀不滿,永遠抱怨,永遠得隴望蜀…」
……
“這個作文有什麼問題嗎?”
高二十班的班主任章志文來找蔡清,本是想商量下周晚自習換課的事,來的時候正好見她在批改試卷。
想說的話還沒說,蔡清反而先從抽屜裡拿了一張試卷給他,還特别強調了一句先看作文部分。
章志文不明所以地接過蔡清遞來的試卷,一目十行掃完了作文開頭,沒看出哪裡不對,這字還行啊。
“再看下作文題目。”
蔡清提醒道。
章志文看向作文題目。
和大多數命題作文一樣,先是一段簡短的引子,大抵說小時候總期待長大,長大後又期待成功,人在期待中成長,在期待中長大…
最後題目要求閱讀以上材料後,結合生活經曆與感悟,寫一篇文章。
“……”
看完題目,再去看作文,章志文像是反應過來什麼,快速将手中試卷翻面,名字那欄寫的正是李卓。
“他完全跑題了。”
蔡清從口袋裡摸出一包煙,抖落出一根點上,朝章志文遞過去一個眼神,後者搖搖頭說已經戒了。
“要求以“期待”為題,他把“期待”曲解成一種欲壑難填的貪婪,不滿足…”
蔡清将煙灰抖落在桌旁的陶瓷煙灰缸内:“這是他剛轉過來第一個月月考的卷子,我後來找他談過一次,但他好像沒怎麼聽進去。”
其實除跑題外,這個作文其他方面倒是沒什麼問題,開頭點出結論,中間展開事迹叙述,結尾首尾呼應寫一些挨得上邊的名人名言進行點題。
但跑題就說明很多問題了,尤其這個年紀的孩子,正值年輕氣盛的時候,是最不該這麼悲觀的。
如果連“期待”都不允許存在的話,那活着該多麼悲哀啊。
稍微一看就知道這小孩心理出問題了,作為“問題小孩”的班主任,章志文想的就更多了。
首先這小孩家裡挺有錢的,其次他性格孤僻内向,保不齊哪天出個什麼事,那他的責任可就大了。
不同于章志文苦皺着一張臉,蔡清這個科任老師倒輕松不少,邊改作業還抽空八卦了一句:“莫良最近在幹嘛?”
“好像是每天給李卓做飯?”章志文想了想,又補充道,“根據那幾個送貨工說,他對水果蔬菜的品質要求特别高,隻要稍微有一點點磕碰都不要…”
蔡清滿臉無語和不理解,最後隻憋出一句:“他哪兒蹦出來的?”
莫良來曆神秘,出手又十分闊綽,到現在為止,除了知道一個名字,其他的信息依舊是一片迷霧。
“算了…搞不懂。”
不過通過他的行為還是揣測出了一個信息,他對李卓是友善的,之前琢磨的那些什麼豪門恩怨,什麼悄無聲息尋仇的情節應該都可以完全推翻了。
*
辦公室的對話場景被系統實時地告知給莫良,并勸道:【我覺得你應該記一下你現在這個身份的信息…】
站在連廊上的莫良對系統不斷單獨重複的背景信息置若罔聞,隻全神貫注地望着某一個教室的方向。
對别人或許是完全看不清的距離,但對莫良而言就像近在咫尺,如果他想,幾乎能看到李卓皮下細密交織的毛細血管,看到他琥珀色眼眸中清晰的瞳孔紋路。
系統在一旁出聲提醒:
【這樣看來,任務目标很不合群,這樣不太好,宿主盡快進行引導…】
莫良不以為意:
【有什麼不好呢?我的孩子隻要有我就夠了,我會給他全部的愛意,比整個宇宙總質量加起來還要多數倍的…】
系統:
【………】
*
十班空空蕩蕩的教室裡,隻有李卓坐在自己的位置整理着上一節的筆記。
教室外的走廊擠着一排不斷探頭探腦往樓下張望的學生,幾乎每一層都有這樣的情況。
最熱鬧的地方當屬操場。
據說兩個上體育課的班級在自由活動時打了起來,起因似乎是之前的一點小過節,後來演變成肢體摩擦,最後莫名其妙演變成兩個班級的混戰。
幾個主任和各自班級的帶班老師都已經下去了,但怎麼就是拉不開。
這個事兒可太新鮮了。
上節政治課上到一半,不少人被外面的動靜吸引,心不在焉的總往外看,到了下課,幾乎是迫不及待地往外湧。
等到課間時分結束,預備鈴都已經打響好一會兒了,外面的學生才依依不舍地回到教室。
在老師沒來之前,班級裡依舊鬧哄哄地聊着剛才的事兒,作為情報達人的鄧餘亮自然被前後桌圍着不斷追問。
連一些别的組的同學都特意跑過來聽八卦,就在旁邊的李卓就像不感興趣一般,隻是做着自己的事,中途有所覺察般看了一眼窗外。
哦,一隻鳥撲騰着飛過去了。
或許為了處理兩個班打群架的事,課程老師來教室的時間遲了許多,一進來便沉着臉,發了好大一通火。
那節課上的也是一波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