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康杜若對自己的母親實在很無奈也很無話可說。她的母親跟父親是同鄉,老式保媒結的婚,但隻有小學學曆。可以想象,随着康父的路越走越寬,夫妻倆的話題肯定越來越少。不過那時不講究“婚姻質量”,康母也不覺得與丈夫溝通不良有什麼問題。她一邊享受着“教授太太”的榮譽,一邊一門心思督促康杜若,把女兒的成績看得重若泰山,好似隻要女兒優異,自己就完成了相夫教子的偉大使命,是這個家裡不可或缺的功臣。
可實際上,以她的文化水平,壓根不能對康杜若的學習起到幫助。而康杜若也跟父親一樣,與她沒有太多可精神交流的東西,所以對她整天的唠叨和叮囑有些不厭其煩。
但現在她明白了,明白了父母之間不可彌補的裂痕,明白了母親為何像抓着救命稻草一般盼她出人投地。隻是這裡面的哪一件都無法對人明言,她更不想對簡淵說。
“你也看見了,住的雖然老舊了點,但好歹是自己的房子。”她最後避重就輕道,“我媽沒什麼謀生能力,何況又那個年紀了,我也不想她出去折騰,反正我養得起她。”
“你爸爸那邊呢?以他的能力,替你介紹個合适的……”
康杜若一擡手,止住簡淵的話:“離婚時,我爸把所有的積蓄都給了我媽,又供我到大學畢業,他已經盡到責任了,我不想再麻煩他。”
這叫什麼話?盡管簡淵習慣了西方那種,父母與獨立子女間相對疏離的關系,但他知道在國内這不是主流價值。以他少年時對康父的印象,他不像是因為再婚,就會對女兒不管不問的人。
可康杜若已伸手拿過了小餐桌上的文件,明顯不想再談這個話題。簡淵隻好就此打住,轉到了工作上來。
“這套書的第一本是前年12月出版的,投入市場後基本沒有水花。”他從包裡掏出了《戰國縱橫1》給康杜若,同時又指了指她正拿着的那張表格,“你看的這個,是我看過2以後拟的一個選題表,是我對市場價值和讀者群體的分析。我想請你幫我看看,順便問問你有沒有興趣做特約編輯。”
康杜若并沒有就這個話題展開讨論,不輕不重道:“為什麼找我做?你已經知道我是做什麼的了。”
“我對你的工作内容的确有意見,但我從來沒否定過你本人的才能。”簡淵輕輕歎了口氣,其實,他也說不清為什麼不能對康杜若的事撒手不管,索性臨時編了一個理由,“是我讓你的工作泡了湯,這個就當是補償吧。我得了意見,你得了利益,不是共赢麼。”
康杜若看了簡淵一眼,倒把這句話聽進去了。确實,如果不是因為當槍手而發生的不愉快,能和老熟人合作,知根知底,又不擔心對方拖欠報酬,何樂而不為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求同存異,理念是理念,工作是工作。
想到這,她終于開始看起選題表。原來,這本《戰國縱橫》是一本寫鬼谷子傳奇人生的書。不過曆史上到底有沒有鬼谷子還兩說,所以關于鬼谷子的部分,小說内容大多禁不起考據。但鬼谷子有四個非常有名的徒弟:龐涓、孫膑、蘇秦、張儀,他們都是真實存在過的人物,所以總的來說,這是本摻雜了杜撰成分的曆史類通俗讀物。
簡淵對第一本的意見批注是:一、核心讀者不明确;二、書名沒有自明性且看不出品類;三、沒有提煉出有效的閱讀價值。
看完這三個意見,康杜若不得不佩服簡淵的一針見血。她如果作為讀者拿到《戰國縱橫1》,也會對着三個問題一頭霧水:這是給誰看的?這是講什麼的?我為什麼要看它?
“先抛開内容不談,我對書的外表,始終要求一個貨架理論。”等她看完後,簡淵簡單介紹道,“在書店或電視琳琅滿目的圖書中,潛在購買者與圖書的交流時間是光速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在這個光速中讓購買者看到這書,且在看到的同時就理解了書本内容,激活他的内心需求。”
“這不容易辦到。”康杜若撇了撇嘴角。簡淵所說的狀态,幾乎是所有圖書都夢寐以求的狀态,就連康杜若那本《熒屏上的舞者》,頂着流量明星的光環,也不見得能在書山書海中脫穎而出。
但是簡淵沒有任何遲疑,他往沙發背上一靠,露出了一個自信微笑:“沒關系,我們不就是做這個的麼。”
《戰國縱橫2》預計4個月後出版,所以簡淵給康杜若開出了等同萬象編輯4個月的工資。這點他公事公辦,康杜若沒什麼意見,何況跟小鮮肉的煽情自傳比,這本戰國故事的内容可良心多了,至少不會引起心理不适。再加上審稿校對和印制都由萬象承擔,她主要就是重新打磨簡淵提到的那三點意見,所以從工作量來說,她已經賺得很輕松了。
兩人于是約好了定期溝通進展,總算有了一次不是以争執做結局的見面。臨走時,簡淵站在小咖啡館的門口,微笑着向康杜若伸出了手:“見面已經一個月了,我好像還沒說過這句話——能重新見到你,我很高興,真的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