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多年都沒有回來過了……”黛玉坐在一隻小船上,看着岸邊來往行人,天空落下幾點小雨,頗有古時江南水鄉的感覺。
寶钗知道,黛玉父母早亡,曾将她送去賈家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來出國留學再回來,她也沒再回老家的城市。就連清明祭祖,也是在他鄉焚香燒紙聊表哀思。
黛玉好像沒有回家的勇氣了。
大概是最親近的人都離開了,沒有人的家已經算不得家,一個人回來隻能徒增傷悲。
“水沒有當年清了。”黛玉鞠起一捧水,歎了一聲,又任水從指縫中流走。
“工業化發展總帶來一些弊端,可悲的是我們現在也離不開這些發展了。”寶钗坐在她身邊,看着水中幾尾小魚揺着尾巴離開。
“挺好,讓美好的記憶活在過去,這樣才能永遠珍藏它們。”黛玉把濕手在衣服上蹭蹭,翻身枕在寶钗膝上,看着天上的小雨絲劃下來,打在她的臉上。
“讓美好的記憶活在我們的精神裡,并在此刻當下好好享受,再去展望并非100%完美的未來,那才是它們的意義。”寶钗伸手覆住黛玉的眼睛。
黛玉抓住她的手。
“也許你是對的,我想回家看看。”她輕聲說道。
……
林家在偏郊區的地方,有一片他們的土地,裡面蓋了好幾棟小樓帶一個庭院,也是黛玉曾經的樂土。
這裡已經成為廢棄舊宅。
大門不知被誰撬了鎖,歪倒在一邊。
黛玉在門口站了很久。
小時候她身體不好,又對世界充滿好奇,林如海給她找來各個領域的專家當老師,後來身體養的好了些,為了彌補小時候出去少的遺憾,林如海一有空就帶她和賈敏出去遊玩。
那也是她人生中最快樂的記憶。
她想向前一步,卻又想到病床上母親的病容。
枯黃,衰敗的臉,見到她後肉眼可見的恐懼,讓王阿姨抱走她,帶她回家,接着就是賈雨村的催眠。
再後來,就是冰冷的碑和終日悲傷的父親。
黛玉停在大門口,心就像落進深海,沒有可以抓的,沒有可以織成的,就那麼孤零零的潛在海裡。
寶钗握住她的手。
心找到了落腳點。
“好久沒回家,都破成這樣了。”黛玉反握住她的手,微微笑的走進林家。
“……”
“這裡的二三層是小圖書館,三層都是我爸的藏書,二層嘛,大家都能看,什麼書都有,各種配圖都很漂亮,我很小的時候身體弱,醫生讓少出門,我就天天鑽在書堆裡。有時候無聊的狠了,我就随機挑一本書,選一張配圖,想象自己身在其中,跟随主角們一起冒險。”
“這麼一想,就能想一下午呢。”黛玉笑吟吟的帶寶钗進入第二層。
這裡的書還剩不少,當初林家夫婦離世後,黛玉回來處理過家事,大部分東西都留下了,但是很多書被她捐贈了出去,隻留一些老舊書本在這裡,一直沒人動。
她撿起一本帶插圖的遊記,打開第一頁,是一群孩子揚帆起航,要去未知的遠方新世界。
“這張圖讓我遐想了好些天,後來真的出海了,又被太陽曬半死,讓海裡的死魚吓半死。”黛玉搖搖頭,将書本放回書架,“美好總是存在于想象中。”
“我也出海過,那次偷偷跟着我一個水手朋友出去,我特别興奮,但一路漂流,中間有幾次迷失航道,我暈船,暈乎乎的又吐,難受的不得了。”
“直到有一天晚上,暴風雨襲來,船長吓壞了,招呼全船人起來往海裡扔行李要逃離那片海域,那是我離死亡最近的一次。”
“但那晚的暴雨,雷電,突然讓我感受到了活着的意義。”寶钗拿過那本書,看着揚帆起航的孩子們。
“哦?什麼意義。”黛玉笑道。
“我在這裡,這就是意義。”寶钗看着黛玉。
黛玉垂眸深思,半晌才伸懶腰般伸出雙手勾住寶钗的脖子,笑的有些讓人看不清:“我就說,你要是當了心理醫生,成就一定很高。也不對,你這樣的人,做什麼都會成就高高~”
“你也一樣。”寶钗說道。
“我啊,對某些時間固定,業務固定,一輩子看不着頭的工作深惡痛絕,我隻能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歡的東西。”黛玉松開手,走到落地窗前,看着窗外松樹依舊昂揚不滅,“幸好他們給了我足夠的環境,讓我可以去做我願意做的事。”
“我已經很幸運了。”
“我也很想念他們。”黛玉看到窗邊一本畫冊,那是她的九歲禮物,精裝畫冊,畫着曆史中所有失落的古城,那本冊子幾乎有當初的她的一半高,她必須放在地上才能看。
“龐貝古城?”寶钗半蹲在她身邊,陪她翻看這本巨大的畫冊。
一座被火山灰淹沒的國家,曾幾何時能與羅馬古城比肩,可當自然界要毀滅它,也隻是一彈指的功夫。
黛玉叩上書本:“走吧,去别處看看。”
二人穿過庭院回廊,黛玉停下腳步。
當初賈雨村與她互相催眠,場景就是在這裡,那一天雪下的很大,而今天卻隻是小雨紛飛。
“以前上賈雨村的課,我總會着急忙慌的跑過這條路,每次都踩點到。”黛玉咂咂嘴,露出懷念的神情,“雖然那家夥該死一千次,但我還是好懷念過去的日子哦。”
“過去的他不是現在的他,懷念吧,記住過去的他,送現在的他進監獄就好。”寶钗說道。
“寶姐姐真是伶俐,三言兩語的就讓我不難過喽。”黛玉笑了。
二人來到林如海的房間前。
黛玉敏銳發現,這裡的地面,沒有那麼多灰塵,似乎近一段時間有人來過,還打掃過。
她推開門,林如海的書桌上放着一捧幹了的白菊花。
“丁默…”黛玉低聲道。
“你怎麼知道是他?”寶钗問道。
“他的理念很冷血,我重啟回憶後對他有了新的認知。他想的是有仇報仇有冤報冤,有恩還恩,他把那些東西量化,具體實施,不帶一點多餘的情感。”
“比方說我爸把他帶回來,養他五年,給他請家教,對他也很好。他會把這件事折算成回報,他有時候出去做了什麼小發明小玩意,會專門給我爸一份。我爸愛看書,眼神不好,又不愛戴眼鏡,他發明了看書透鏡,放在書桌上,透過這片透鏡看書,清晰光亮不傷眼。我爸還覺得他特乖巧,以後肯定知恩圖報。”
“現在他沒在了,丁默沒途徑回報,隻能回來打掃打掃他的房間送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