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了一下,明德帝接着道:“朕想讓陸琰在孫太尉手下掌管部分兵馬,位五品,繼續他侯爺的爵位,你看如何?”
陸琰本就為明德帝暗封的統領,這件事無人知曉。如今昭告朝野位列武将,看來是想陸琰正大光明替他辦一些事情,會是什麼?
林季安道:“回禀陛下,加封侯爺自然是好事,可侯爺身有爵位,怕是會引起一些人不滿。”
明德帝哼笑了一聲:“朕的旨意再不滿有何用,能人居高位,若林大人覺得無别的不妥,不如就如此。”
在第二日太和殿早朝,陸琰升官品,入朝位列武将,如今品職加身,羨煞一衆小官。
林季安知道,現在他又被束了一道枷鎖。
但真正的知情者隻有明德帝和陸琰兩人,加封于他,是随時做好出戰的準備,順理成章派他出去。
下朝後,趙奕明便是第一個來道賀的人。現在陸琰有了官職,入宮都方便了不少,也無需他再幫忙打掩護。
“陸琰,以後跟林大人一同上朝退朝,連一點分開的時間都沒有,美死了吧。”
陸琰語氣平淡:“想的可簡單。”
為了不讓其他人察覺什麼,兩人并沒有一同離去。陸琰正要去找已經先一步離開的林季安,卻被道賀的人攔住了腳步。
“孫大人、周大人。”陸琰行禮道。
來者正是太尉和兵部尚書,再怎麼說以後也是要一同為朝中軍隊效力的,打聲招呼并無不妥。
孫義德一上來就給陸琰的肩膀來了兩下:“陸琰好小子,當初我跟着你父親,如今你跟着我,也算一個輪回。也不知陛下是如何設想,将來這個位置八成落到你頭上了!好好幹,立大功!”
這話雖然确實是發自孫義德内心,但在陸琰聽來卻不是那麼舒心。一直以來他對官品位置的高低都沒什麼欲望,能夠如同父親一樣有機會為國效力已是難得,要是因為其他的事情才選擇效力的話,這份忠心便不再純粹。
“多謝孫大人,日後還有勞孫大人指點。”
“陸侯爺當升五品官職,跟随孫大人做事,以後前程定當不錯。”周均笑着附和,雖是笑,也是勉強。
陸琰跟随太尉的聖旨一下,朝中誰人不知心中最窩火的人便是周均。原本陸玦就分去了一部分調令,這下陸琰跟着孫義德,不就等于調令基本在了他陸家手上。
“周大人。”陸琰朝孫義德身後看去,“何來跟不跟一說,将來也希望周大人可以不吝賜教。”
周均點了點頭:“是,同為軍營做事,隻望這社稷是歸于大周啊。”
林季安在東門下等了有一段時間,陸琰過來的時候是一路小跑着來的。
“被拖了些時候,你怎麼不直接去衙裡,我直接去找你就好。”
林季安見陸琰來了,與他并排而行:“今日下朝還算早,明日起侯爺也是要去軍營了。”
回到馬車上,陸琰才總算可以把人抱住,回應了林季安剛才的話:“我知道,我會每天早點回去。”
林季安的鼻子被壓在了陸琰肩頭,喘不過氣來,用力推了人兩把這才得以緩過。
“陸琰你真是……”在這瞬間,林季安突然想起他很久之前說的一句話,“是誰說作為林夫人,收斂一些總是好的?”
看着林季安得逞的表情,陸琰好不容易回憶起來他說這句話的時候。那時兩人才認識沒多久,而且也誤會了他和李竹依的關系,沒想到真的被林季安聽到了。
不過這話也不是不可解。
“林夫人才要收斂,但是做陸夫人的話就不用了,想怎麼來怎麼來,如何?”
此時陸琰還半攬着林季安,後者聽完這句話,頓時一嗆,急忙把臉撇向一邊:“用不着。”
終歸是陸琰入朝做官,手中交接的事務也漸漸多了起來。如今兩人哪怕能同時入宮,但大多數時候陸琰得去軍營,往往是入夜後回了林府才能見上面。
春季回暖,又是一輪春雨。
趙骅已經到江甯有月餘時間,在與徐侍郎的調查下,果真發現江甯縣令種種罪行,并且據他交代,将江甯這些事情包庇下來的,正是戶部侍郎及其下屬。
傳信一到,明德帝即刻命人将戶部侍郎盧氏等人處決并且将其人家産全部充公,順帶借此殺雞儆猴,重整朝綱。
處決時,盧氏夫人在刑場哭訴,盧氏哪怕之前的确與大家族做了些生意,但隐瞞災情與地方官勾結壓榨百姓一事絕不可能做。
然而,江甯縣令交代是這樣,趙骅他們所找出的證據也是指向如此。人證物證具在,不是一句絕不可能做可以推翻。
隻能說盧氏所做的事情,都在他夫人看不見的地方罷了。
既然江甯官府如今已經徹查清楚,剩下的便隻有安撫百姓以及重新将江甯好好規劃一遍。可趙骅和徐侍郎在這方面并無足夠經驗,再者,促成市井混亂的最根本原因,還是那場大旱。
此為天災,并非人禍。
“眼下江甯那邊旱情未減,糧倉若是長此以往輸送下去消耗量也極大,那邊的百姓還處在不安中,各愛卿可有什麼主意?”
這幾日,徐侍郎傳來的折子不在少數,本本皆言江甯的亂情,望明德帝可以早日派人前來相助。
奉政大夫道:“陛下,江甯四周且有阮水、五蘅等地,不如暫且安頓江甯百姓前往,待到江甯災情恢複,再回去也不遲。”
“俞大人這莫不是玩笑話。”宣議郎言,“阮水五蘅,本就不如江甯大,雖沒有遭遇旱情,但哪裡容得下這麼多人?當地百姓除了養活自己上繳糧食,已經沒有再多餘的了。況且,就算能讓江甯百姓住下,那一年兩年,江甯就算不廢,也荒得不成樣了!”
明德帝道:“宣議郎,那你覺得如何是好?”
“依臣看,不如暫且讓徐大人回朝,另派一位懂得治理之術的大人前往,興許會好不少。”
這正是徐侍郎所請求,也是明德帝想聽到的。放眼這滿朝文武,能讓明德帝想到可以派去江甯的隻有一人。
“谏議大夫,你既任繁城縣令,對當中事務定是熟悉不少。若朕派你前往,可否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