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新學年,新分班,新老師
第三學期很短,一月上旬開始,三月中旬結束,沒有期中考試。
瑪利亞初來時的日語口語水平就足以應付小學生級别的日常對話了。
除了不會寫漢字、對日本的“常識”缺乏了解、容易不小心混入俄語的音譯片假名取代本該是英語或其他拉丁語系的舶來詞片假名,她的卷面很難看出她是個外國人。
經過與新環境半年的磨合,瑪利亞總算不再是隻有理工類科目的分數一騎絕塵——一年級升入二年級的年終考試,她所有科目都做到了有多少分就考多少分。
春假和寒假差不多的短,瑪利亞依然全程出國去玩了。不同的是,這次松田和萩原也跟她一起。
她還邀請了特别喜歡她、但她不知道為什麼有點害怕的高橋彌生,和萩原家的千速姐。
高橋彌生的父母不放心女兒單獨出國,千速姐要和朋友大江忍去追星看演唱會,沒空陪小孩子們玩。
開學前一天,三個小孩子各回各家。
瑪利亞和松田一回家就大睡特睡,萩原也困得要命,但對萩原來說,精神需求的滿足優先級高于生理本能:
這孩子強撐着在全家人面前,講完了他們是如何騎馬、如何玩雪、如何參觀博物館、如何參觀動物園、如何鑽進坦克當偵查手,如何在對遊客開放的潛艇裡聽松田激情開麥……
然後本來不暈車也不暈船的瑪利亞和萩原就都暈船了。
最後的行程隻好取消,讓這幾個小孩子修養睡覺倒時差,飛回東京。
在聽他講故事的家人熱烈鼓掌、千速姐也充分表達了對這次出去玩她拒絕掉的悔恨之情,萩原才心滿意足地倒下,追随小夥伴們的步伐,去找夢之女神了。
雖然日本的夢神不是女神,但隻要世界上有神話的夢神是,Hagi醬就要去找她。
他們的學校每年的新學年都會重新分班,目的是說是防止小團體形成,其實是把特别調皮的盡量往一起放,讓他們最好内部消化,給一個練手的新老師當班主任,練好了就是老教師,練廢了自動跑路。
升入二年級的三個小夥伴發現,分班告示上,二年A班的名單,他們仨赫然在列。
二年級的生活有條不紊地進行着,其中發生了一件大事:
松田的爸爸突然被警察以“涉嫌殺人”的罪名逮捕了。
松田丈太郎受目擊者指認,出現在一個造人毆打緻死的受害者死亡現場,在警方沒找到其他犯罪嫌疑人的前提下,就把他抓了。
他們生活的這座町,民風還是比較淳樸的,很少發生重大刑事案件,殺人犯一時間成了町内熱搜第一的新聞,風波很快就進了校園。
瑪利亞一開始沒把這件事當一回事——她根本不覺得松田丈太郎會殺人。
他和松田一樣,有着“隻會參加正規比賽”的人才有的那種對規則發自内心的尊重。
她不知道要怎麼描述她的“感覺”,殺過人的人,比如索尼娅阿姨的朋友和部下們,不管有多和藹可親,怎麼叫着“瑪莎”把她抱起來舉高高,和沒殺人的人,是不一樣的。
索尼娅阿姨曾經意外于她的童言稚語,誇她聰明,告訴她,是否殺害過同類是一條線,邁過去了就回不來。
受限于年齡與對世界的認知,瑪利亞不是很能理解“死亡”。
其實也不是很能理解“規則”。
是松田在和她也開始學拳擊,再跟他打架時,一再說她“違規”了,她才慢慢有了“和陣醬那家夥打架不是隻是赢過他就好了,還要遵守額外的規定,不然就算‘違規’,要被‘罰分’‘罰下’”的意識。
所以那段時間松田對戰瑪利亞的戰績勝率大大提高,從4:6變成了9:1,全靠罰分對手……
萩原跟他們倆比,算得上嬌生慣養,那幾天又被流感擊倒了沒來學校。流感是當季的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具有傳染性,他不許小夥伴們去探望,消息不靈通。
松田的日子一天之内就變得難過起來,到處都有竊竊私語的小孩,說他是殺人犯的兒子,以後子承父業,也會變成殺人犯。
瑪利亞上廁所的時候,分到B班的高橋彌生不知道等了她幾節課間,立刻上前,悄悄拉着她,說了這則傳遍全校的流言。
小姑娘的本意是勸瑪利亞遠離松田,瑪利亞卻當場暴怒,問起了流言鍊的關鍵轉播人。
高橋彌生從沒直面過瑪利亞發火,怕得說不出話,她的同伴戰戰兢兢地躲在遠一點的地方,又想勸瑪利亞不要生氣,又不敢靠近。
瑪利亞隻好按捺下怒意,通過闡述事實的方式安撫高橋,松田沒有殺過人,松田的父親也還沒有被确認犯罪,現在就開始在學校裡傳播流言的人一定是個居心不良的壞人,欺騙所有善良的人來獲得關注。
她準備等下午的體育課這種時間寬泛、接觸得到的同齡人也多的場合,調查流言的源頭。
調查結果指向四年級的海星猴子。
哦豁,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