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青很喜歡清晨穿過大半個府邸去文先生學堂的感覺,這種靜谧的努力時光讓她有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
帶着翠兒一邊加快了走路的速度,一邊小聲的背誦着中庸中的經典句子,這些都是文先生說過必須要熟記的。
“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當蘇青背了一半之後,她已經到了學堂門口。
學堂内,文先生已經到了,正在一邊臨摹字帖。
跟先生行了禮,翠兒便把書箱放在座位上,蘇青拿出抹布給自己的桌子上擦灰,這是她讀書的習慣,向來喜歡保持桌面的整潔,再開始讀書寫字。
上課的時辰到了,文先生邁着方步,手裡拿着戒尺和書走了下來,新一天的學堂生活便這樣開始了。
“今天,先默寫《中庸》第二十篇,還是按着我的規矩來,若墨寫不出來,或者字迹有塗改、不端正的都要受罰。”
自從發現蘇青天賦聰穎之後,文先生上課便不再放水,反而開始嚴格的要求她。
蘇青吸了口氣,在走道的小水桶裡舀了一小勺清水加進硯台裡,開始磨墨,不一會兒便也提筆寫道:
“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也,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
文先生走了下來,站在旁邊看她默經,不由得暗暗點頭,蘇青基本上每次都能默寫出來,而且字迹工整,頗有風骨,顯然私下裡也是十分勤奮,下了苦功的,隻是想到她這樣的勤奮好學,卻偏偏是個女兒家,又不由得暗暗可惜起來。
……
今日下午的課業晚一些。中午休息大概有一個半個時辰,蘇青便先去額娘的屋子裡用午膳。
果木鴨子,珍珠燴魚,醬汁臘肉,紅燒獅子頭,燒茄子,釀豆腐,酸辣筍絲,再加上一些時令蔬菜,主食是澆好了汁子的炸醬面。一桌子上滿滿當當,色香味俱全。
此時用功了一上午的蘇青早就餓得前胸貼後背了,胃口反而極好,自然不客氣的大口嚼了起來,比平日裡還多吃了好幾片果木鴨子。
“小姑!”還沒吃完午膳便聽到有人叫她,隻見年斌在門口氣喘籲籲的,顯然是剛吃了午膳就跑過來的。
他是大哥年希堯的兒子,今年剛滿十歲,跟着府裡的另外一位先生讀書,平日裡跟蘇青關系極為要好。不過他吃飯挑食的厲害,高高瘦瘦的,穿着一件質地考究的青緞士子服,腰束革帶,他比蘇青矮了大半個頭,相貌十分俊秀,一雙眼睛格外明亮。
年斌的課業十分出色,作詩很有靈性,書法尤其好,可謂是家學淵源,蘇青也很佩服他的學問,姑侄二人偶爾在一起讨論功課。
“小姑,今兒一起去儒林書坊看書吧。”他略顯興奮的道。“都有些日子沒去了。”
兩人跟太太撒嬌保證了很久,才得了準許出門一個時辰。
蘇青三口兩口的解決了手裡的鴨子肉,換了跟年斌一樣的儒衫,兩人便一左一右的出了正房的大門。
京城北邊兒以官道為中心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擴散。寬闊平坦的官道從小鎮的中間穿過,兩邊分布着數十家各式店鋪,又銀樓、藥鋪、騾馬行、酒館、客棧、雜貨鋪、綢緞莊、當鋪等等,甚至一間叫做“春香閣”的大門前,總站着幾位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子,惹得路邊的行人頻頻觀望。
各行各業的小販們更是把各式小攤子擺滿了官道兩邊,不斷地大聲吆喝着,路上人來車往,非常的熱鬧。在府裡呆久了,蘇青骨子裡已經習慣了安靜,所以每次來到街上的時候,都會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似乎進入到了另外一個喧嚣的世界。
大約走了一條街,他們轉了個彎,書坊便在不遠處。這條街的第三家店鋪上挂了大招牌,上面寫着“儒林書坊”四個大字,就是這裡了。
兩人和衆人一起走進書店大門,一股墨香味兒撲面而來,書房裡已經有不少人,大部分都是穿着深色儒袍的飽學之士,也有向自己二人這樣打扮的年輕學子。
年斌拉着蘇青一排排去尋找心儀的書。書坊和藥鋪一樣,千百年來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格局,兩邊都是一排排高大的書架,各種書籍分門别類的擺放着。
書坊的中間是一排又長又寬的桌子,上面也擺滿了書,地面是用木頭鋪成的,很多人便席地而坐。
蘇青很快找到一本《孟子诠釋》,這是本朝頗為權威的一本孟子解析,不僅有全文,還有釋義,也就是怎麼理解裡面的每段話,甚至還有史實的闡述。這正是蘇青這兩天要學的部分,她不再分心尋找,便席地而坐,很快便開始快速的浏覽這本書。
當年斌找到了想買的書,她也基本把這本書讀了有一半了,下午的課業快開始了,兩人便付了銀子,加快速度一起趕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