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半時辰的休息時間,幾乎是剛剛在自己座位上坐好,文先生便進來了。
下午先生先給《中庸》解讀釋義,蘇青聽得很仔細。
之後便是比較放松的時刻,按照慣例該詩詞解析了。
文先生也是一個喜愛詩詞的人,尤其喜歡律詩,她重重的咳嗽了一聲,才緩緩地開始講解《竹枝詞》。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這是劉禹錫的詩句,文先生曾經教他《聲律啟蒙》之後,通讀過這首詩,蘇青尤其喜歡那一句,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縱橫開阖,酣暢流利,卻又借古諷今,直擊現實。
文先生一首講完,蘇青埋頭提筆,開始一筆一劃的把這首詩記錄下來,學堂内一片沙沙的寫字聲。
……
夜晚,年家,正院蘭水閣。
燭光明亮柔和,蘇青正坐在椅子上專心緻志的做功課。今晚的默功是《中庸》第二十一和二十二篇各寫三遍,還有《論語.裡仁篇》默寫一遍,還要再把今天學的《竹枝詞》默寫兩遍。
《論語》是上半年教過的東西,文先生怕她忘記,便用這種方法溫故而知新。
文先生這幾個月雖然待她越來越嚴格,卻是個明師,蘇青也靜下心,認認真真的跟随先生學習。
房間裡十分安靜,并沒有人打擾她,隻有翠兒偶爾進來剪剪燭花,免得燈光暗了傷了她的眼睛。
不知過了多久,蘇青總算寫完了今日的功課,起身走走活動一下僵硬的頸椎和手指。她打算休息一下,把今天在書坊裡看到的那半部《孟子釋義》墨寫出來,加深記憶。
……
年羹堯從宮裡回來已經太陽落山了,想着早晨蘇青便央着自己去玉錦樓,自己今兒卻一直不得空,心中不免有些愧疚,一回府便來了蘭水閣。
見她剛剛寫完的功課,便走上前笑道:“給我看一看。”
年羹堯是真正的文武雙全,他跟别的八旗子弟不同,并沒有走侍衛或者筆帖士這兩條專門為八旗子弟打造的升遷捷徑,而是走了科舉之路,還中了進士,進入翰林院入職,走科舉考進士,需要更全大清朝的才子比較,本就已經是極難的事情了,他還能入選翰林院,更是極為優秀了。
畢竟翰林院可是培養朝廷高級官員的地方,從這裡出來的官員,委任封疆大吏、中樞大臣的,大有人在。他一路被提拔,升任四川巡撫,位屬封疆大吏。
後來,四川戰亂後,開始大規模的像四川遷入移民,解決戰亂後的人口短缺,土地荒蕪的問題,年羹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擔任四川巡撫的,不僅要面對複雜的社會局勢,還要處理官場上的種種弊病,實際上這也是一個極大地考驗。
但是他在當時的四川巡撫任上,不僅各項繁雜事物處理的極好,更是清廉有名,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贊賞。所以此時的他才能升任川陝總督,大權在握。
“書法有些進步了,但還需長久努力,不可懈怠。”
年羹堯也看出來了,蘇青的字比之前又好了許多,更加的工整,這也是文先生的方法,先寫工整,再慢慢寫好。
蘇青點點頭:“文先生也說了,沒有七八年時間的苦練,青兒的字是見不了人的。”
“文先生有些誇張了,在二哥看來,堅持三四年,你的字就能拿得出手了,不過董其昌的字練得人很多,要能稱得上書法,确實還要練七八年時間。”
“青兒會堅持下去的,謝謝二哥鼓勵。”
年羹堯坐在蘇青之前的位置上,一篇篇的檢查過去。耐心的提筆标注着錯誤,順便講述文章中蘊含的典故。不疾不徐,文采斐然。聽着二哥清冷的語調,原本枯澀的經文也變得富有生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