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也是深藏起來的撒手锏。
在看到書信的一刹那,潘家人立馬慌了神,在确定消息的真實性之後,匆匆派人到宮中與潘瑤彙報。
潘家不過就是京城中一個不起眼的小家族罷了,整個家族之中,最有話語權的并非如今坐鎮潘家的潘家家主,而是那個憑借自己的美貌和手段成功立足于後宮的潘瑤!
更何況,這被他們安排出去的孩子,還是潘瑤胞妹之子!
得知這變故已經不是他們守在潘家的人胡亂說說就能解決的問題了,潘家家主一番猶豫之後,立馬動用了潘瑤留下的聯系方式,将那封燙手山芋一樣的密函丢了出去。
接到信件的那一刻,潘瑤手上的書籍直接掉在了地上,随後又被潘瑤匆匆跨過,無人問津。
誰也不知道潘妃怎麼了。
隻是聽聞,潘妃接到了一封家裡送來的加急信件,之後就匆匆趕到禦書房。
然,平日裡備受皇帝喜愛的潘妃,今日也不知說錯了什麼話,引得皇上雷霆大怒,呵斥聲連在禦書房門口打掃的小太監都能聽得到。
如此場景,潘妃的目的自是未曾達到。
而她,就這麼直接跪在了禦書房門口,大有一副若是皇帝不答應,她便不起來的架勢。
正是秋冬交際之時,寒風刺骨,可是引得不少人暗自感慨。
消息傳到安南王府之時,安南王已将張畔送回來的信件閱覽完畢,自然也知曉了那兩個遺落在人販子手裡的孩子對于潘家是何等存在。
潘妃如此,也無可厚非。
當時玉畔先生自請剿匪,說是人販子手上有京中權貴之子。他半信半疑,隻以為張畔這是想方設法暫時脫離他的視線,免得日日被他監視罷了。
不曾想,竟真給他尋回了這麼一份大禮!
安南王看着張畔信件上的文字,一雙眸子之中帶着幾分思索——張畔說的不錯,潘家實力雖小,但潘妃在宮中卻可能得到一些更為私密的情報。
若插手,對于潘家而言,乃雪中送炭。
而對于他們,不過順手牽羊罷了。
“吩咐下去,讓青雲樓的人散播消息。就說冥山那處發現了一個拐賣孩童的匪窩,據說有不少京城權貴們在燈市上走丢的孩子也在其中。隻是禁衛軍不知此事,為了攻打尹村而放火燒山,隻怕是要帶着這些孩子一同化為灰燼!”
尼姑庵與尹村并非在同一個山頭。
但,那邊的幾座山都屬于冥山的地界。
權貴們想要找回自己走丢的孩子,而他想要趁機送給潘家一份大禮,讓他們欠自己一個天大的人情。
總的而言,目的都是讓禁衛軍撤兵!
而至于那模糊不清的消息,不過就是跟他們玩一把文字遊戲罷了。
收到安南王的指令,手下的人立馬将此事安排下去。
至于安南王自己,則是換上朝服,親自進宮觐見!
做好事可不能不留名,趁着潘妃現如今還未曾在寒風中病倒,他要當着潘妃的面與皇帝求情,讓這個潘家的主人好生看看,他安南王是如何給他們送炭的!
安南王到禦書房門口之時,潘妃還直直跪在禦書房門口。
隻不過,畢竟已經被寒風刮了一上午,即便潘妃再怎麼用自己的意志力挺直身子,也不由得有些搖搖欲墜。遠遠看去,幾分蕭索。
終歸是皇帝最為寵愛的王爺。
連通報都不需要,安南王便直接推門走了進去。隻不過,那扇被他私自打開的房門,卻在他的暗中示意下,并沒有再關起來,留給潘妃一個窺觑的途徑。
“臣聽聞,近日發現了一窩匪徒,專門以販賣孩童為生,不少京城人士在燈市上走失的孩子,就是落在了他們手上。”
并未點名匪徒所在之地,安南王恭恭敬敬将消息說出。
溫昀景的目光依舊在折子上,不曾因這番話移動分毫。
“不過一窩匪徒,派人清剿了便是。”
他的語調沒什麼情緒,一聽便是漫不經心的敷衍之語。
“已經在清剿了。”
安南王眼簾低垂,被掩蓋的眸子暗中探查着門口的動靜,“那匪徒正駐紮在冥山之上。臣記得,尹村那群人不識好歹,連皇上的恩賜都敢拒絕,皇上已經派兵前去,倒是正好帶着這一窩人販子一同剿了。”
聽到這裡,溫昀景那盯在折子上的目光終于動了。
潘妃已經在他這裡鬧過,他自然也知曉安南王說的這是哪一窩匪徒。
他擡頭往潘妃的方向看了一眼,又轉回将目光落在安南王身上,上下打量一番,“此時朕自有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