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澤鳴總是撒謊。
并非性情頑劣熱衷戲耍他人,或者溫良心軟常說善意謊言,他隻是習慣如此。
這個習慣的成因很難一言蔽之,如果一定要追根溯源,主要原因大概能歸結為兩個。
其一是紛至杳來的試卷上毫無頭緒的難題。
需要過程的大題無可奈何,但選擇填空這種僅求一個答案的題型,他姑且還是會胡亂蒙上,畢竟卷面分數漂亮的好處多多,沒有幾個小孩會拒絕動用連“舉手之勞”都稱不上的努力去換取。
而事實證明他自幼便是歐皇,純靠盲猜的部分正确率居高不下,少有馬失前蹄的時候。
不過随着年級的升高,僅求一個答案的題目占比愈少,再歐的臉也隻能讓他在不擅長的科目中堪堪勾住及格的紅線,使成績不至于太過難看。
這裡并不是在說明不空題的行為會推動說謊習慣的形成,隻是他的運氣總是很好,卻又經常疏于記事,面對一個要求嚴苛缺乏耐心的父親,信口胡說比老老實實地回答“不知道”更有可能避免一場家庭戰争——雖然現實中過多的選項讓蒙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其二則是大人情緒與言語之間的錯位。
他對情緒的敏感程度要遠超旁人對他保守的揣測,鳴隻消一瞥,便能捕獲視野範圍内所有活物那一瞬最幽微的喜怒哀懼。這大概是某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和波導無甚關系——他以前就能做到,硬要說的話,那邊世界才能感知使用的波導反而是後來者。
比起口直心快的同齡人,長輩常常言不由衷,甚至會吐露與當時情緒截然相反的話語。
“老師和那幾位同學談過了,他們知道錯了,答應老師不會再那樣做。下次再在學校裡遇到什麼,要及時和老師說哦。”
彎下腰來如此說的生活老師滿面笑容,内裡卻堆砌着小山似的疲倦與煩厭。
這就是人類相處規則吧。
已經無數次目睹這類場景的鳴醍醐灌頂,過往他人難以理解的言行都像在這一刻撥開了迷霧。
如果學習這種技巧,他是不是就能随心所欲的生存了呢?不用再被強迫喝豬肝湯之類難以下咽的東西,彈珠卡牌小零食什麼的,也可以輕易到手了吧?
等鳴回過神來,對不清不楚、不想回答的問題撒謊已經成了他下意識的習慣。
而了解他的人都悉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