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台寺是一座千年古刹,按書裡設定,它始建于一千年前,是當時西域前來傳播佛教的高僧在中原講經的道場。相傳這裡得佛祖庇佑,無論是許願求簽還是祈福消災都靈驗無比,因此後來直接被征用為皇家佛寺,隻是在每月特定時日才向百姓開放。
經過曆朝曆代數十位帝王修繕後,雲台寺的主殿已是碧瓦金磚,雄姿昂然,曾有文人贊其“窮華極麗,盡妙罄能”。
相傳數百年前中原大亂時,叛軍統領想要一把火燒了這座為皇家服務的佛寺,結果堆好燃料正欲點火時,忽有黑雲卷着狂風呼嘯而至,大雨傾盆而落,撲滅了火苗,但雲台寺内卻滴雨不落,佛光普照,據說是佛祖在此顯靈,這才保全了寺廟。
關于這座佛寺顯靈的傳說,最近的一次,便是趙昶出生前,先帝在此一連數日閉關祈福,最後太子伴随天降的甘霖出生。
但雲昭昭對于這種設定是不以為意的。
她是個典型的唯物主義者,無論是曆史傳說還是神話故事,在她看來都是客觀現實在創造者大腦中經主觀想象加工成的片段,更别說小說裡這種設定了,不知道是作者從哪個犄角旮旯的百科中抄過來的。
盡管如此,當她下了馬車,站在雲台寺大殿前時,還是被這座千年古寺給震撼了。
主殿内金碧輝煌,流光溢彩,建築之恢弘,陳設之華麗不亞于皇宮。兩排十八羅漢的鎏金造像寶相莊嚴,栩栩如生,正中一座釋迦牟尼的塑像高約一尺,通身乃純金打造,頂部的發髻塗了黑漆,每一個發髻中心都鑲嵌着顔色各異的寶石,讓她一個現代人見識了才什麼才是真正的“五彩斑斓的黑”。
因為太後前來祈福,雲台寺的僧人以及附近尼姑庵中的比丘尼,俗家的修者都來了,平日清冷的大殿瞬間熱熱鬧鬧。
住持慧通大師親手将比拇指還粗的凸龍香奉到太後跟前,打了個佛号說:“阿彌陀佛,太後娘娘仁心厚德,以慈悲為懷,實乃國祚之福。”他說完周圍衆僧衆尼也紛紛附和。
太後笑得十分謙和,她說:“慧通大師過獎了,哀家每逢半月來此上香,為的多是百姓社稷,而今日所求之事,既是國事,也是哀家的私事。”
慧通大師一副了然于心的表情,“阿彌陀佛,天家之私事也是國事。”
太後點頭笑道:“是了,果然什麼都瞞不過慧通大師。”
她轉頭對身邊一衆人說:“陛下登基已快滿三年,至今仍未有子嗣,哀家今日就是為了陛下的私事而來。”
她旁邊的一名中年女官說道:“太後娘娘對陛下那簡直是比親兒子還親,陛下年幼時便事事親為,如今退居慈甯宮後更是每日早晚必定要為陛下誦經祈福兩次,每月逢初一與十五,也定是風雨無阻前來雲台寺為陛下燒香。”
衆人在一旁紛紛附和,都說太後慈愛之心,乃國之幸事。
太後莞爾:“諸位過譽了,哀家如今也不過是個在深宮中苟延殘喘的老人家,現在唯一的心病就是孫子,我們這種上了年紀的人,餘生最盼望看到的就是子孫滿堂。再說了,先帝登基三年的時候,别說孩子了,就連皇子都有三四個了。你們說,哀家能不急嗎?”
太後說這話的時候,眉頭舒展,清雅隽麗的臉上看不到什麼皺紋,甚至比剛才發言的那名女官看着還要年輕,在場的衆人都跟着笑,表示太後一定會如願以償。
接着太後捧着手中的香,神态無比莊重,動作無比小心,虔誠得如同最忠實、最深信不疑的佛教徒,對着中央那尊釋迦摩尼像三叩首。
就在她進行最後一次叩拜并起身時,一聲極細極輕的摩擦聲讓殿内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太後手中凸龍香斷了一根,偏偏斷的還是中間的那根。
燒盡的一小截香跌落到地上,摔得粉碎,隻剩下一攤灰,而留在太後手中的部分,已經熄滅了。
香燒到半途突然斷掉或熄滅,視為不祥。這是雲昭昭一個不信佛的現代人都知道的忌諱,更别說古人。而且太後手中的凸龍香看着也比普通的線香粗壯許多,按理說是不存在斷的可能的,如果斷了,要麼是人為破壞,要麼就是說明……這是不祥中的不詳。
雲昭昭環視四周,果然,除了後排幾個不知道出了什麼事的小沙彌面露疑色外,其餘的人臉色都是煞白一片。
慧通大師的幾名弟子更是吓得渾身發抖,全然沒了出家人遇事不驚的淡然,有一名看上去資曆不淺的和尚甚至吓得暈了過去。
慧通大師不愧是德高望重的高僧,他雖驚愕不已,但舉手投足間依舊是不慌不忙。
隻見他脫去袈裟和内裡的僧衣,袒露出瘦骨嶙峋的上半身,顫顫巍巍地跪下,請罪道:
“阿彌陀佛,這三支香乃貧僧親手準備的,未經他人之手。怪隻怪貧僧宿世怨業深重,心不至誠,惹佛祖不快,貧僧這便向陛下,向太後娘娘負荊請罪,望太後娘娘開恩,不要責罰寺内其餘人。”
旁邊,一個和尚含淚攙扶着他道:“師父……您已經九十多歲了,這是何苦,還是請弟子替您受罰吧。”說着他跪地不起,旁邊衆僧人也紛紛跪下
“是啊,還是請弟子們替您受罰吧。”
“請太後娘娘開恩,要罰就罰我們吧。”
“噗……”
在衆人哭天搶地的請罪中,太後輕笑了一聲,随後說道:“都起來吧,慧通大師,您也起來。月容,你快去扶一下大師。”
“诶。”蘇嬷嬷聞言,立馬上前去扶慧通大師,“大師,您起來罷。”
慧通大師執意不起,反而把頭低得貼近了地。
“請太後隻責罰貧僧一人。”
太後見拗不過他,隻好說:“罷了,許是那香放置已久,入秋後夜寒露重,受了潮也是常有的。慧通大師快快請起,哀家答應不責罰貴寺任何一人便是。”
聽了她的話,衆人均是長舒一口氣。慧通大師被人扶起,帶着寺内衆僧和衆比丘尼一同齊呼“太後仁德”。
這聲音極為真誠,大家均是發自内心,仿佛除了佛法,世間再沒有什麼比這句話更令人信服。
短暫的“插曲”過後,太後讓人換了根香,重新許願祈福。所幸的是,這一次,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