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星海之下 > 第43章 未來規劃的探索

第43章 未來規劃的探索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實驗室的窗外,微風吹動窗簾,帶着午後獨有的暖意。辦公室裡堆滿了厚厚的文獻資料,書頁邊緣泛着微微的卷曲痕迹,記錄着歲月與思考留下的痕迹。

夜淩霄站在門口敲了敲門,李教授擡頭,笑着示意他進來。

“來,坐。”李教授手指點了點面前的椅子,桌上已經擺好了兩份打印出來的資料。

夜淩霄拉開椅子坐下,目光平靜地掃過桌面。黑色回形針夾住的紙頁略微翹起,最上面醒目地印着“帝國理工聯合研究項目”幾個字,右側則是校企合作項目的簡報。

李教授的手指輕輕敲了敲那兩份材料:“最近這兩個機會,我都幫你接觸過了。正好,你先看看。”

夜淩霄低頭,目光在兩份資料上遊走,連指尖觸碰紙面的動作都帶着他慣有的克制與小心。

“帝國理工的項目是我之前提過的,主要是和他們的精準醫學團隊合作,圍繞個性化精神藥物的基因多态性分析,搭建更精細的數據模型。純學術,方向絕對前沿,成果含金量也高。”

李教授說得平靜,眼裡卻透着一貫的期待。對于夜淩霄的學術能力,他始終抱有極高的評價。

“至于這個——”李教授手指滑向右側那份印着校企合作标識的資料,“這是我們和校外企業聯合申報的國家級項目,個性化藥物和醫學傳感器結合的實時監測系統。你之前做的代謝預測模型,其實跟這個項目的底層需求非常匹配。”

夜淩霄的手微微一頓,指腹無聲地壓住那張紙的邊角,垂下的眼睫微微顫動。

“和帝國理工比起來,校企項目的節奏會更快,面向的也不是純學術圈,而是直接服務臨床和市場。你如果希望看到自己的研究真正落地成産品,這可能是更直接的一條路。”

李教授的語氣依舊是那種引導式的平緩,沒有明确的傾向,但每一句話都精準地指出了兩條路的本質差異。

夜淩霄沒有立刻回答,他的視線在兩份資料上停留了一瞬,随後擡起眼,看着李教授:“老師,您的建議是?”

李教授笑了笑:“我的建議一直都很簡單,走最适合你的路。”

“你的基礎非常紮實,學術天賦不用多說,但科研的最終意義,不是躲在實驗室裡玩數據,而是讓這些數據走出去,真正幫助到人。這兩條路,哪條都沒有錯,隻看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辦公室裡陷入短暫的安靜,隻有風吹動窗簾的簌簌聲。夜淩霄的手指輕輕摩挲着紙張邊緣,仿佛在觸摸某種無形的未來。

“我再考慮一下。”他低聲說。

李教授點點頭,沒有催促,隻是笑着拍拍他的肩:“無論你選哪條路,我都會支持你。”

走出辦公室時,夜淩霄手裡握着那兩份資料,午後的陽光透過走廊的窗灑在他肩上,光影交錯,像兩條并行的路,靜靜地伸展向前方。

相比夜淩霄所在的藥理研究室,白羽辰的導師辦公室明顯更活潑些。白羽辰一進門,就看到導師桌上擺着幾本市場報告和行業調研分析,和純科研組那種堆滿公式與原始數據的書桌截然不同。

“辛苦啦,今天實驗順利嗎?”導師笑着擡頭。

“還行,就是那個傳感器的數據有點不穩定,我打算晚上再跑一組。”白羽辰順手把記錄本擱在桌角,拉開椅子坐下。

導師翻開記錄本,随口問:“你最近對校企合作項目了解多少?”

白羽辰愣了一下:“就是……之前聽說過一點,還沒太關注。”

“你可以多關注一下。”導師笑着遞過一份文件,“上次我們團隊提交的傳感器調優方案,企業方看過之後,對你的部分特别感興趣,點名想見見你。”

“我?”白羽辰有點意外,“他們怎麼會關注到我?”

“你思路靈活,懂技術也懂用戶需求,這種結合點在很多純學術研究者身上是缺失的。”導師笑着解釋,“比起一直埋頭做理論研究,你這種有點‘産品思維’的人,其實更适合走應用+研發結合的路。”

白羽辰低頭翻了翻文件,頁面上的公司LOGO和項目描述映入眼簾,熟悉又陌生。

他笑了笑:“其實,我還沒想好未來走什麼路。”

導師看着他,語氣比平時多了幾分認真:“每個人的路都不一樣,你和夜淩霄是很好的搭檔,但未必适合走完全相同的路。最重要的,不是追着别人的腳步走,而是找到适合你的位置。”

白羽辰心裡猛地一跳,指尖無意識地扣着記錄本的邊角。

走完全相同的路,真的不行嗎?

他低聲應了一聲:“嗯,我會認真考慮的。”

走出辦公室時,白羽辰仰頭看了眼湛藍的天,陽光刺得他微微眯起眼。他腦子裡亂七八糟地閃過各種畫面,有夜淩霄在實驗台前記錄數據的側臉,有他們并肩走在林蔭道上笑着打鬧的瞬間。

未來是什麼樣子,他還不知道。但有一點,他知道得很清楚——他想和夜淩霄一起走到未來。

夜晚的校園微風習習,宿舍樓下的路燈把林蔭道照得一片柔和。風吹過樹梢,枝葉輕輕搖晃,影子映在牆面上,像無聲的記憶在慢慢流動。

白羽辰推開宿舍的陽台門,抱着胳膊走出去,探頭看了看不算亮的星空。他呼出一口氣,靠在欄杆上,手指沿着欄杆的冰涼鐵皮無意識地滑動,指尖摩挲着那些年久留下的劃痕。

宿舍裡還亮着燈,夜淩霄安靜地坐在書桌前,一邊記錄着實驗筆記,一邊聽到陽台門被推開的聲音。他擡頭看了一眼白羽辰的背影,沒有說話,隻是順手從桌上拿起一罐前兩天買的冰鎮可樂,拉開環扣,帶着拉環敲擊金屬罐身的清脆聲走過去。

可樂遞到白羽辰手邊,冰涼的罐壁貼上掌心,把白羽辰從飄遠的思緒裡拉回來。

“霄霄,你還記得我們第一次一起吹風嗎?”白羽辰沒有看他,手指捏着罐子,嘴角挂着若有似無的笑。

“記得。”夜淩霄站在他身側,目光順着他的視線看向遠處,“那天實驗失敗,你非要拉着我去操場跑圈。”

白羽辰輕輕笑了一下:“後來想想,那次好像也沒什麼特别的事,就是突然很想讓你陪着我。”

“你現在也是?”夜淩霄問,語氣平淡,卻精準戳中。

白羽辰愣了愣,低頭看着指尖凝結的水珠,沒急着回答。他側過臉,眼神懶懶地看着夜淩霄:“霄霄,我們以後……會不會走散?”

夜淩霄眉心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像是沒預料到這個問題。他偏過頭,認真地看着白羽辰的側臉,那雙總是帶着笑意的眼睛裡,此刻多了一點不加掩飾的不安。

“怎麼突然問這個?”夜淩霄聲音低沉,帶着夜晚特有的溫度。

白羽辰低頭,手指輕輕摳着罐口的拉環,聲音裡透着點随意:“我導師說,我可能更适合往企業那邊靠……跟你走的路,可能越來越不一樣了。”

夜淩霄沒有立刻接話,風從他們身旁吹過,帶走白羽辰刻意壓低的聲音,連帶着那些尚未出口的不安和猶豫。半晌,他忽然伸手扣住白羽辰的手腕,稍一用力,把人拉到自己面前。

白羽辰一愣,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夜淩霄用額頭輕輕抵住額頭。

近到連呼吸都纏在一起,白羽辰眨了眨眼,想往後退一步,卻被夜淩霄牢牢扣着手腕,退無可退。

“不會。”夜淩霄聲音低而穩,像一道随風吹來的低音弦,落在白羽辰耳側。

“你怎麼這麼确定?”白羽辰擡眼看他,眼底還留着一點沒來得及收回的慌亂。

夜淩霄低頭看着他,手指順着他的手腕向下滑,十指相扣,掌心的溫度一點點傳遞過去:“因為你走哪兒,我都跟着。”

白羽辰的喉頭微微動了動,指尖收緊,反手扣住夜淩霄的手:“可是你也有自己的路。”

“那就并肩走。”夜淩霄聲音不高,卻帶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白羽辰怔怔地看着他,好像第一次發現,這個平時冷淡克制的人,竟然能說出這麼直接又溫柔的話。

風繼續吹着,晾衣繩上挂着的T恤被吹得輕輕晃動,發出細微的摩擦聲。宿舍樓下偶爾有走過的學生,但那些雜音仿佛都被隔絕在這塊小小的陽台之外。

白羽辰沒說話,忽然踮起腳,在夜淩霄唇角輕輕碰了一下,像羽毛落下。

“霄霄,你真的越來越會說話了。”白羽辰低聲笑,聲音裡是藏不住的甜意。

夜淩霄沒反駁,隻是握着他的手,帶着他一起靠在欄杆上,肩并肩看着遠處的夜空。

未來的路還很長,他們并不清楚終點在哪裡,也不知道究竟要走多遠才能找到答案。

但至少,他們已經知道——彼此始終站在對方身邊。

不管前方是同一條路,還是兩條交錯的平行線,他們都會想辦法走到一起。

夜風吹過,帶着校園裡栀子花淡淡的香氣,白羽辰偏頭看着身側的人,眼裡映着點點星光。

“霄霄,我好像越來越離不開你了。”

夜淩霄握着他的手,掌心的溫度比風更暖:“那就一直賴着。”

白羽辰笑得眼睛彎彎:“好。”

夜色下,兩人的影子貼在一起,被拉得很長很長,像是他們将要走過的未來,一眼望不到盡頭,卻始終并肩。

夜晚的宿舍裡隻開着桌前的台燈,暖黃色的光圈籠住一張攤開的筆記本,紙頁上整齊排列着藥物代謝路徑的箭頭與标注,像一張鋪開的微縮地圖,通往未知的終點。

夜淩霄坐在書桌前,手指輕輕敲着鍵盤,屏幕上的頁面頻繁切換,從帝國理工的項目介紹,到曆年合作成果彙總,從基因多态性分析的前沿論文,到幾篇略顯“跳脫”的産業轉化案例。

他向來習慣高效檢索,浏覽記錄中幾乎清一色是學術期刊和數據庫文獻。然而最近幾天,他的搜索記錄裡,慢慢多了些不屬于他慣常關注的内容——

“英國校企合作模式及産業反饋” “歐洲藥物市場準入與臨床反饋機制” “醫藥器械産品開發周期與風險評估” “個性化藥物産業轉化成功案例分析”

光标閃爍着,頁面停在一篇聯合研究的産業總結報告上。報告中詳細描述了某個精準醫學團隊如何将基因數據分析技術,與藥物智能監測設備結合,形成實時反饋+個性化幹預的完整閉環。

“個性化藥物的真實價值,不僅體現在藥效本身,更體現在它能否被實時理解與反饋。”

夜淩霄的目光定格在這行小标題上,指尖輕輕敲了敲桌面。

他從不排斥基礎研究,那是他的立身之本,也是最熟悉的領域。但當李教授把校企合作項目放在他面前時,他并沒有第一時間排斥。

不是因為校企項目更容易出成果,也不是因為産業化帶來的額外資源,而是因為——

站在應用端的白羽辰。

他翻過的每一頁報告,每一個案例,每一個數據模型,腦海裡總會浮現白羽辰在實驗台旁舉着那枚小巧傳感器對他笑的樣子。

“霄霄,你看,這次信号延遲降下來了。”

那天,白羽辰興奮得連防護手套都沒脫,就拿着記錄表跑到他面前,眉眼彎彎的,像一隻剛抓到魚的小貓,得意又期待。

他當時隻是低聲“嗯”了一句,接過記錄表草草看了幾眼,沒什麼表情,但現在想起來——

那是白羽辰真正屬于他的位置。

在夜淩霄心裡,白羽辰從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研人。他的思維更活躍、更跳躍,甚至有時候過于感性——他會因為實驗數據好看就拍下來做手機壁紙,會因為某個參數設計“特别好記”就把它寫在筆記本封面。

夜淩霄知道,白羽辰确實不屬于單純的學術圈,但正是這種偏市場與應用的思維方式,讓他和白羽辰形成了一種天然的互補。

他們從來就不是要走同一條路,而是要走兩條可以交彙的路。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