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說來話長……”
…………
此事說來話長,前世褚靜怡跟随謝懸天涯逃亡後,一直杳無音信,郎遠曾千方百計打探兩人行蹤,但苦于當時無力自保,所以一直不得确切消息。
直到後來他們一齊跌進魔界縫隙的消息傳開,郎遠以為二人必已遭不測。
誰知四年後一天,師妹卻獨身一人出現在他面前。
還記得那是元曆瑞景二七七年秋。正逢霜降節氣,那日凝露成霜,覆紗千裡。
與往常一樣郎遠正帶着手下喽啰巡街查鋪,忽聞聽來報有姑娘來找。
那時郎遠正自心煩意亂,巡街這種差事本來無論如何輪不到家族郎姓子弟,無奈他現在隻是一個落魄回鄉的無名庶子,上有不壞好意虎視眈眈的嫡母、不是後爹勝似後爹的親父,下有人脈盤結油滑刁鑽的手下,中有應付不完的明槍暗箭,哪有心情見什麼姑娘,一口回絕了。
那姑娘卻鬧将起來,人聲喧嘩中郎遠暗愠,決心要給這不識相的姑娘一點教訓,等人闖到跟前,他赫然發現那姑娘竟是師妹褚靜怡。
那時的師妹,看上去如一片羽毛般脆弱無依,蒼白如霜、宛然欲碎,未語淚先流。
“……表哥……”
她輕聲道:“表哥……師父仙隕了……大師兄……大師兄再也回不來……我該…怎麼辦……”
話還未說完便暈倒在地。
郎遠急忙上前接住,探查發現師妹靈脈枯損,已近油盡燈枯,才知她為何看起來這般虛弱。
親人失而複得,郎遠喜出望外,他費盡心力救治,甚至冒着風險四處延請名醫,堪堪保全師妹一身修為。
師妹蘇醒後,程郎遠終于得知了在永仙峽谷發生的事,以及謝懸的下落。
褚靜怡傷好便留在了他身邊,在背後盡心盡力替他奪勢出謀劃策,閑暇時她還說了很多關于謝懸在魔界的事,卻始終對自己的經曆隻字不提,隻是後來日益沉默。
奪勢功成,郎遠擔心師妹就這樣一輩子孤獨終老,曾提議将全部身家三分之一與她作十裡紅妝,覓一良胥佳偶,風光出閣,得終生依靠。
當他将說與師妹,師妹未置可否,隻是神色淡淡:“以色侍人,色衰愛弛;燃燈取光,天明燈滅。”
又反問:“師哥不妨扪心自問,他們争相娶我,究竟是看重我這個人,還是看中你的助力?”
“若你能點得出誰他是沖着我這個人來的,你讓我嫁。我便嫁。”丢下這麼一句,褚靜怡翩然離去,從此越發深居簡出,潛心修煉。
郎遠當時隻是無言以對,以後再也未提。
就這樣到了瑞景三七四年。這一年郎遠早将慕師留下的諸多資财悉數并進,郎家勢力也盡收囊中,他穩坐家主之位三十載,此時卻苦于轄下勢力發展到瓶頸,再難寸進。
同年,源界發生了一件四海震驚的大事,某日西南地界天空忽然洞開一個巨大的缺口。
蒼穹之上,缺口之外,恍若幽深冥海血淵,無見辰星,有紅黑霧霁日日流灌而入。
其形其狀,所見所聞,千人千辭、諸般不同。有說得見天女降世,亦有說見天魔群像,亂言紛紛,莫衷一是。
這驚天動地的異象引來八方雲動,五湖四海之地修士積聚于此。
很快人們發現那紅黑霧霁流過之處,人與動物均異化突變,或血脈噴張爆體而亡,或性情乖張日漸癫狂,最後都沒有好下場,無論修為高低,無一幸免。
聽此此處,謝懸心中暗忖:“這個場景倒似曾相識得很”,未及深想又聽郎遠繼續說道:
“後來流傳起一個說法,那西南天開豁口處原是開天尊戰域外天魔之地,開天尊曾在此地與域外天魔鏖戰三年,終于将天魔擊潰趕回域外,但他所持神器至寶“鴻蒙筆”卻劃傷了天蓬,雖然事後極力修補,卻仍留下了‘天之瘢痕’。”
“傳說那天魔被趕出域外後,便死在天蓬不遠處,時間一長軀體潰散,那倒灌的黑紅之物便是魔軀死氣。”
“這‘天之痕’受死氣無時無刻沖刷,日複一日薄弱,萬年至十萬年不等就會再次裂開,若不及時進行修補,源界衆生将迎滅頂浩劫,是謂‘蒼穹隕滅劫’!”
“開天尊是上古傳說人物,年代久遠,流傳至今世人都已不知這位先賢是否真實存在過,或隻是後人杜撰。”郎遠嘲諷一笑,“也有秘傳如今仙界至尊就是開天尊,不過源界無人有本事當面問問仙尊,真相如何已不可考。”
可是好巧不巧,那天痕所在恰距源南相去不過千裡。性命攸關、利害相交,别人能退,郎遠卻不得不冒險前往。
他原打算将家業交托給師妹,自己一人前去查探,奈何褚靜怡始終不允,無奈最後還是兩人一通前去。
這一路他們經曆許多兇險,好在都能化險為夷,可臨末一天,褚靜怡竟然失蹤了。
郎遠吓得肝膽俱裂,唯恐師妹遭遇什麼不測,拼了命地四處尋找,所幸不多久在一座不知名小山坳尋回。
“詢問發生了什麼事,師妹通通隻推說不記得,又百般查不出異狀,我雖心有餘慮,當時無暇他顧,這事就擱置了。”
随着時間推移,死亡的人越來越多,魔氣侵染的土地越來越多,邊界逐漸逼近郎家轄地。
郎遠一面收束難民安撫人心,一面廣發帖邀天下強者會商,轄下勢力變得魚龍混雜,他又需在各路大佬面前極力隐藏,殚精竭慮好似每日走鋼絲一般,整天焦頭爛額。
盡管辦法想盡、手段用盡,可是各方勢力各懷私心,并不齊心,至于旁觀他的郎家覆滅的人也不在少數,接連幾次組織補天失敗後,郎遠幾近絕望崩潰。
褚靜怡正是此時忽然站出來以身補天。
“那是聲勢最為浩大的一次,卻還是失敗了,我以為百年辛苦基業終将付諸流水,不由心灰意冷。”郎遠道,“師妹卻忽然出現在天痕之側。”
她懸立當空,俯瞰世間,身披金彩斑斓,神情悲怆憐憫、寶相莊嚴,宛如神女臨凡,凜凜不可犯。
在衆人之上,她道:
“先師座下,青氲山先掌門慕氏一門,決無背道棄義劣質之徒!”
她的聲音貫響天地間,似宣告又似勸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