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靠草台班子發家緻富 > 第65章 聖旨

第65章 聖旨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自紀桑當衆“羞辱”過那男子之後,那些士族大夫倒是消停了不少。隻不過來看戲劇的人也明顯少了。

夏侯郢提議下個劇本寫點适合全民觀看的故事,然而紀桑已經想好了要寫什麼。

他們既然不喜歡“現實主義”題材,那她就寫神話志怪。

自上古以來,狐狸就是祥瑞的象征。

“綏綏白狐,龐龐九尾,成于家室,我都攸昌。”傳說大禹聽聞這首《塗山歌》,于是求娶了九尾塗山氏。在九尾的幫助下,大禹開啟了第一個華夏王朝的統治。之後狐狸的形象逐漸拟人化。然而,對女性化的狐狸形象卻被污名化,“狐狸精”、“狐媚子”成了勾引和禍亂的代名詞,而男狐卻在各種作品中成為聰慧儒雅的書生或智者。

憑什麼?

她要寫一個新故事,寫一個超級英雌。去掉對女性“狐狸精”的污名化,恢複靈狐祥瑞的名聲。

不過她已經吸取了“教訓”,傳達的理念要潤物細無聲。畢竟這些根深蒂固的想法不會因為她導演出一部劇就讓人們紛紛覺醒,但是她可以一直寫,一直演……某一種觀念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無形的長期的過程。當人們慢慢接受她的戲劇,接受她的理念,無形當中也會改變自己的思想。

一直想要修煉成仙的九尾靈狐,意外覺醒靈力,于是化身人形在人世間結緣積德,然而百姓得知她的身份後卻對她避恐不及。反派為增加道行違反天理,招緻禍端,九尾為了百姓卻選擇犧牲自己與反派對抗,成功拯救世人。最後上天感動,九尾成仙。後來百姓們為她修建了一座九尾祠。

修仙是主線,增加一個追随且愛她的男主為副線,再加一個善良最後犧牲的智者婆婆角色,按照好萊塢的套路,《九尾》的劇本很快寫完了。

這次的故事看起來就隻是一個玄幻打怪的劇本。

一經演出,又是爆火。

紀桑又加上現代營銷的方式,聯合推出九尾的周邊大賣。沒多久,娃娃們揮舞着的是九尾的道具模型,少女們頭上戴的是九尾的頭飾,姑娘們手裡拿的是畫着九尾形象的團扇……

九尾周邊風靡一時,大街小巷無處不見。

草台班子上下舉觞稱慶。紀桑和孫老闆談成合作,每月安排兩次在白象棚演出。

戲班子又招收了一批演員和工作人員,草台班子的規模已經有一百二十餘人,幾乎都是女子。

不僅草台班子人員越來越多,連女子學堂的學生也越來越多。

紀桑不限年齡,隻限性别。除了常規的讀書寫字,紀桑還設置每周有兩節固定的學習樂器、女工和廚藝,盡量能讓女子多掌握一門能賺錢的技藝。若是合格,便可以直接到戲班子裡來工作賺錢。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有小一百名女子一起來上課,院子裡都站着聽課的姑娘。

紀桑詢問陳巧月賬目,去掉所有的戲班子和學堂成本,現在已經賺了一百多兩。按照這個速度,再等兩年,或許能攢出千兩,盤下一個大一點的看棚。

夏侯郢知道她想有自己的看棚,提議要把白象棚掏錢買下來,結果卻被紀桑制,現在還沒賺到可以買下一個看棚的錢,她不想再額外支出了。

紀桑筆耕不辍,又一鼓作氣改編了《白蛇素貞》。

白蛇不再為報恩而來,而是修行路上偶遇許仙。然而沒想到許仙是故意算好白素貞的劫難,救她一名,其實是要留下白蛇,壞她修行的大反派。最後白素貞親手手刃了許仙,成功得道。

紀桑的戲班子成了街頭巷尾的話題。一張票價竟然炒到了七八兩一張,令人咋舌。

百姓們看了幾十年的雜劇,被話劇這種新奇的表演方式和起伏流暢的故事内容牢牢吸引住。其餘幾家看棚門庭冷落無人問津,好不容易盼着有人走過來,有的老闆上前招呼着,隻見客人揮揮手說是在姜氏看棚排隊的。

老闆抻着脖子向前看去,發現買票隊伍長長一條,都已經從姜氏看棚門口排到自家看棚門口了,惹得幾家老闆十分眼紅。

紀桑看着陳巧月撥動算盤,發出“咔嗒咔嗒”清脆的聲響,她的心情也跟着雀躍了起來。

*

空山堂内,燭火明滅。夏侯郢的神色很冷,一張紙條已經被他捏的發皺。

紙條是京城那邊加快密送來的,上面寫着:平信王密奏,戲班私通蒼西,意圖擾亂民心,有謀反之嫌。

紀桑得知戲班子要暫停演出時,十分震驚,“現在正是賺錢的時候,怎麼能關門啊,這不是斷我财路嗎?你告訴我為什麼要停戲班子?”

夏侯郢歎口氣,隻好和她坦白:“京城那邊傳來消息,有人密奏皇上,說你私通外敵,通敵叛國,還誣稱你的戲文蠱惑人心,意圖挑起民間動亂起義。聖上動了怒,想要治你的罪。”

紀桑驚訝又疑惑道:“什麼?!通敵叛國?起義?這都什麼和什麼?怎麼可能啊,我隻是排了幾場戲而已,哪個神金舉報我啊!”

但夏侯郢從不會和她開這種玩笑。

那會是什麼人啊……

夏侯郢抿着嘴唇,信誓旦旦地說:“放心,我不會讓你和戲班子有事的。”

不日,敲開紀桑房間的門不是像往常一樣的早膳,而是一道聖旨。

她聽聞聖旨來了,還呆呆地坐在床上,沒有什麼實感,直到她看到夏侯郢換上繡鶴官服,匆匆束好腰帶破門而出,她才緩過神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