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史記節選 > 第19章 平津侯主父列傳3

第19章 平津侯主父列傳3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主父偃,齊臨菑(今山東臨淄)人,學習戰國時代的縱橫家的學說,晚年才開始學習《周易》、《春秋》、諸子百家的學說。他遊于齊國許多讀書人之間,沒有誰肯厚待他。齊國許多讀書人共同排斥他,他無法在齊呆下去。主父偃家裡很貧窮,又沒地方去借錢,于是他隻好四處遊曆,希望能夠在其他諸侯國獲得機會,但諸侯國也沒有人看重他,于是他的生活過得越來越窘迫。在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主父偃認為諸侯中沒有值得他遊說的,于是他西行入關,拜見衛将軍。衛将軍多次向皇帝推薦主父偃,但皇帝并沒有召見主父偃。(這個時候衛青還沒有帶兵打仗,但是已經得到劉徹的青睐了,公孫賀和公孫敖都因他顯貴,為什麼劉徹不答應衛青傳召主父偃呢)。主父偃因為資金短缺,在京城停留久了,很多公卿門下的賓客都讨厭他。最終他直接上書給皇帝。早上奏折交上去,到了晚上的時候,皇帝就接見了主父偃。(哇哦,更奇怪了)

他所說的九件事,其中八件是法律條令方面的事,一件是關于征伐匈奴的事。其原文是這樣說的:

我聽說賢明的君主不會厭惡率直的進谏,因此能夠廣泛地觀察問題。忠誠的大臣不會躲避嚴厲的懲罰,敢于直言進谏,所以國家的政策不會有失策,功業可以流傳萬世。現在我不敢隐瞞忠心,逃避死亡,而要向您陳述我的愚昧想法,希望陛下能夠赦免我的罪過,稍微考察一下我的想法。

《司馬法》有言:即使國家再大,如果熱衷于戰争,那麼這個國家最終會滅亡。即使天下安定,如果忘記了戰争的威脅和準備,那麼國家将會處于危險之中。天下已經安定,天子演奏《大凱》的樂章,春秋兩季分别舉行打獵活動,諸侯們借以春練軍隊,秋整武器,用以表示不忘戰争。憤怒是悖逆之德,兵器是不祥之物,争鬥是細枝末節。古代的君主一旦發怒,必然會導緻伏屍流血,因此聖明的君主對這種情況非常重視。那些緻力于戰勝敵人、窮兵黩武的人,最終沒有不後悔的。從前秦始皇憑借戰勝對手的兵威,蠶食天下,吞并各個交戰的國家,統一天下,其功業可與夏、商、周三代開國之君相同。但他一心取勝,不肯休止,竟想攻打匈奴。

李斯勸谏說:“不可以攻匈奴。那匈奴沒有城郭居住,也無堆積的财物可守,到處遷徙,如同鳥兒飛翔,難以得到他們加以控制。如果派輕便軍隊深入匈奴,那麼軍糧必定斷絕;如果攜帶許多糧食進軍,物資沉重難運,也是無濟于事。就是得到匈奴的土地,也無利可得,遇到匈奴百姓,也不能役使他們加以守護。戰勝他們就必然要殺死他們,這并非是為民父母的君王所應做的事。使中國疲憊,而以打匈奴為心情愉快之事,這不是好政策。”

秦始皇不采納李斯的建議,就派蒙恬率兵去攻打匈奴,開闊了千裡土地,以黃河為國界。這些土地本是鹽堿地,不生五谷。這以後,秦朝調發全國的成年男人去守衛北河地區。讓軍隊在風沙日曬中呆了十多年,死的人不可勝數,始終沒能越過黃河北進。這難道是人馬不足,武器裝備不充裕嗎?不是的,這是形勢不允許呀!秦朝又讓天下百姓飛速轉運糧草,從黃縣、腄縣和琅邪郡*海的縣城起運,轉運到北河,一般說來運三十鐘糧食才能得到一石。男人努力種田,也不能滿足糧饷的需求,女子紡布績麻也不能滿足軍隊帷幕的需求。百姓疲憊不堪,孤兒寡母和老弱之人得到供養,路上的死人一個挨一個,大概由于這些原因,天下百姓開始背叛秦王朝。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