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葉無雙而言,登基為帝,不過權宜之計。
長甯帝既已駕崩,葉無雙也就沒有什麼顧忌了。
隻待選定下任皇位繼承人,她便可以功成身退了。
按理來說,這并不算難事。
想當年葉無雙還在望山村時,光為一個村長之位就夠人争得頭破血流了,更何況皇帝之位,醒掌天下權醉卧美人膝,還怕沒人坐?
隻是,長甯帝臨終之前,似是已經看出葉無雙心中真意,并未發作,隻道:
“我兒,料想人亡政消,我死之後,終究也管你不着了,憑你怎樣随心所欲、為所欲為罷了。
如今我隻有一事,請你萬萬答應:在你之後選定的下任儲君,需得是一位德才兼備的有為之君才可,倘是女郎,則更佳妙,如此,為娘死亦瞑目。”
因為長甯帝這一番話,葉無雙也不得不費些心思去擇選下任儲君。
那承想,待她看過宗室衆人,明察暗訪之後,卻不禁大失所望。
她終于明白,為何長甯帝明明想過廢太女另選宗室女的主意,卻總是屢屢動搖。
不是她有多厲害,而是這群人實在太不争氣。
瞧瞧,這都是什麼妖魔鬼怪、臭魚爛蝦?
這個,蠢笨如豬。
那個,小智近愚。
這位,有勇無謀。
那位,貪求無厭。
……
這麼一群無能廢物,别說是做皇帝,便是所有人加起來,捏成個人形坐上龍椅,不到三天,也得被人趕下來。
——天命已不在趙氏。
收到星耀閣那邊傳來的消息,葉無雙不禁想到。
星耀閣,是葉無雙在考察過宗室諸人後設立的學堂,傳令宗室幼年子女皆需入此讀書,實際意圖便是為了觀察這些幼兒之中是否有可堪造化之人。
閣中所教師者無一不是朝中肱骨、飽學之士,如此一來,實則與往朝的皇子皇女讀書的尚書房無異。
皇帝尚是皇太女之際便後院無人,及至登基為帝,既不選秀,也不立皇夫,清心寡欲至極。
衆人冷眼看來,恐怕皇帝是準備過繼子嗣的,之後設立星耀閣之舉,便更使人了然于胸了。
然而,看透深意的宗室們卻屢出昏招。
有重男輕女的宗室,借着自己長輩身份,暗示告誡家中幼女姐妹:務不可太過上進,隻顧自己出頭,壓過自家兄弟風光;也不可過于不争,需想方設法多多扶持提攜自己兄弟。
聽了這些話的宗室女,言聽計從的固然愚蠢,陽奉陰違的卻也不算精明。
也不知從何處學來的扮豬吃虎、韬光養晦之法,處處甘受委屈、示人以弱,簡直愚不可及。
有葉無雙這個皇帝在旁邊盯着,小小年紀不好好靜心讀書打牢根基,搞這些‘歪門邪道’‘深謀遠慮’給誰看?
你既然扮豬,就别怪大家都把你當豬看!
除了這些‘不思進取’的,也有格外‘上進’、竭力表現的。
拉幫結派,排除異己,勾心鬥角,玩弄心眼,攪得一片烏煙瘴氣。
這才幾歲的年紀,字都不識幾個,就想一步登天,也不怕摔死。
安安分分讀書有這麼難嗎?
爛泥扶不上牆的東西。
葉無雙冷笑一聲。
天要亡你趙氏,這也怪不得誰。
叫你好好讀書你不願,有的是人願意做,做得還比你好。
還是那句話,皇帝還怕沒人做嗎?
恩科一開,挑選出來的進士,哪一個不是滿腹詩書、懂情達理的,比起宗室那些小童不知高了幾倍。
葉無雙擡手挑挑揀揀,選了一百多個表現最為優秀的年輕進士,全收作了弟子,将他們送進了星耀閣中作為新生。
這些進士進入星耀閣那日,所有宗室全部安靜如雞。
葉無雙有一種極為樸素的觀念:能者上,庸者下。皇位有能者居之。
什麼世襲制,家天下,她從來就沒有放在眼裡過。
既然趙氏子孫無能,那她絕不介意摒棄血緣之别,另選賢才上位。
群臣從她的舉動中品出深意之後,不由心驚,各有騷動。
但這些人又如何能夠動搖葉無雙的決定呢?
何況,朝臣們對此事也未必全然反對。
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朝臣們雖然無法拜師,但是他們家中還有兒女啊。
倘若讀書讀得好,武藝習得精,一朝下場中了殿試,入了皇帝的眼,被選為天子弟子,若是更出息些,或許儲君之位,也未必不敢肖想。
從前朝堂開科取士,除非造反,否則最高的頂點也不過宰相/将帥,而現在,卻有可能坐上皇帝之位!
這樣的可能性所造就的激勵是可怕的。
天下英才盡入彀中,而葉無雙作為皇帝,所要做的就是做選擇題而已。
*
幼年之時,葉無雙以紡布賺取家用,每一匹布皆要親手紡織,極為辛苦費力,彼時疲累之時,她也曾想過:若有它力可以替代人力紡織布匹,豈非更加省心省力?
之後她轉業經商,四處行商之際,方知原來從古至今也有無數人同她一樣,都有同樣的疑問與思索。這些人反複琢磨,輔以自身智慧與生活經驗,創造性地制作出各種能以物力替代人力的奇巧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