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說,這些事人盡皆知,即便她不記下來,但凡拉個百姓來,也都能說得繪聲繪色。
秦良玉回到書房後,按照書上寫的時間,從頭開始看。
第一本還沒看完,便廢了一張書桌。
她原以為楊應龍剛登上土司之位時,要安分許多。
沒想到還未承襲便專橫跋扈,手段殘暴,對族親更是非打即殺,他父親楊烈之死,或許也與他有關。
之後的事更不用多說。
秦良玉看完所有的資料後,去萬壽山待了近一個月。
每日親自訓練白杆軍,除了常規訓練,還多了一項近身肉搏。
百人為一組,與她同時比試。
一個月下來,所有人的抗打躲避能力都提升了一大截。
秦邦翰購買的火槍運到了萬壽山,秦良玉召集所有白杆軍,一同訓練火槍作戰。
七月,馬千乘承襲石矽土司的敕書與調兵诏書一同送到。
馬千乘當初上書不僅有請襲之事,還有願出兵圍剿楊應龍。
否則敕封诏書也不會這麼快到。
秦良玉回到石矽後,為應對楊應龍做準備,此時早已萬事俱備。
馬千乘行完土司繼承大禮,便點兵出征。
秦良玉提議二人先兵分兩路,馬千乘帶三千白杆軍先行,她則另帶五百白杆火槍軍帶糧後行[12]。
她一直讓人注意覃氏和馬千驷的動向,繼承大典結束後,兩人便從土司府後門悄悄離開了。
覃氏此時已不是石矽土司,馬千驷再無承襲的可能。
除非他們劍走偏鋒。
唯有投靠楊應龍這一條路。
抗倭結束後,朝廷任命李化龍總督川、黔、湖廣三省軍事[13]。
李化龍帶兵至四川,又從延甯四鎮、浙、閩、滇、粵、河南、山東、天津各地征兵,并從各地土司調兵三千,劃入三省軍中,統一調配。
其中川軍分四路,從綦江、南川、合川、永甯出發。
黔軍分三路,從烏江、沙溪、興隆出發。
湖廣偏橋,分兩翼,從白泥、龍泉出發。
三省兵馬從八路并進,每路約兵馬三萬,到婁山關彙合[14]。
但凡對大明軍政了解些,便知楊應龍死期将至。
蜀兵雖弱,但若舉全國之兵,一個小小的土司焉有抗敵之資?
楊應龍往日舊友,未免招禍上身,早已與之斷了往來。
楊應龍長女本已許配洪邊宣慰使宋承恩,但因楊應龍謀反,宋承恩便拒婚[15]。
這一舉動,楊應龍不僅失去了一大助力,更讓不少原本想支持他的人,變得搖擺不定。
此時馬千驷若入播履踐舊約,對他而言可不單單是一門婚事。
畢竟,馬千驷是石矽土司的次子。
若馬千乘不幸身亡,他可就是下一任石矽土司。
屆時石矽便也被他收入囊中。
秦良玉絕不會讓此事有絲毫出現的可能。
這些事看着雖小,但有時候影響大事走向的,往往是這種細枝末節的小事。
秦良玉讓盧葉帶人緊跟着二人,伺機而動,若他們做出不利石矽之事,可讓其‘自我了結’。
馬千乘帶兵到重慶城西紮營,第一次見到數千朝廷正規軍,各個身着統一盔甲,手握長槍,訓練有素,殺氣直接撲面而來。
這些絕不是以往孱弱的蜀軍。
以往白杆軍訓練,馬千乘沒去觀看過,若依舊如以前的土兵一樣,他們這三千土兵難擋一面。
馬千乘又上請再調兵兩千前來[16]。
秦良玉若是知道他的想法,怕不是能快馬加鞭趕來,和他打上一架。
還未開戰,便慫了。
哪是他們蜀地男兒該有的志氣!
秦良玉和馬千乘彙合時,已是來年元旦。
“阿姐,你怎麼也來了?”秦良玉在馬上遠遠地便看到了秦良斯,行至營前,忙下馬上前問道。
離開石矽前,她把練兵之事交給了秦良斯。
這次出征她帶了大半白杆軍,剩下的白杆軍留在萬壽山,再訓練新兵。
可她瞧着他們身後,怎麼會有這麼多陌生的面孔?
之前的幾千白杆軍,她都有印象。
但這些人瞧着的确是他們石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