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姐,你就讓我去吧,我保證什麼都聽你的。”
秦良玉無奈地笑着,拍了拍肩上的手,道:
“先去坐好。”
“好!”秦民屏聽這話,立馬知道有戲,趕忙回去坐好。
“阿爹對這次援朝之戰,是不是有什麼話要交代?”秦良玉問。
若隻是要出兵的消息,頂多下個月,全國各地便回知道。
招兵之事也需幾個月,即便他們提前不知道,也不妨礙。
秦葵點了點頭,道:
“援朝戰争主要是海戰,白杆軍更擅長山地作戰,這對你們來說是劣勢。
這幾個月,加訓海上作戰能力,戰場上切忌出風頭,莫要搶功,隻要能近身觀戰已是大獲。”
“好。”秦良玉立馬懂了秦葵的意思。
馬千乘卻不解道:“為什麼?”
若他們表現得好了,石矽豈不是又能重新得到了朝廷的重視?
“還沒到時候。”秦葵道。
馬千乘還想問,秦良玉對他搖了搖頭。
“這次良斯和老三别去,留守石矽,以防播州大亂。”秦葵叮囑道。
“是。”
兩人同聲應道,毫無異議。
回到石矽後,秦良玉立馬召集所有人,準備訓練水戰。
石矽多山,不少人上山爬樹的能力很強,但卻極少有人會水。
秦良玉不要求他們凫水能力有多強,至少落水後不會下沉。
再有,在船上能站穩,不會暈船。
一個月後,朝廷要援助朝鮮的消息傳到石矽。
覃氏主動找上秦良玉,提起石矽參軍的事。
秦良玉為這次戰争做足了準備,和覃氏聊的得很是盡興。
覃氏适時提出讓馬千驷也參加這次的戰争。
她想讓馬千驷在此次戰争中立功,如此便有了争奪土司之位的資本。
秦良玉自然應下。
馬千驷是土司府的次子,他有為國立功之心,她高興還來不及,又怎會拒絕。
至于他是否有其他的心思,她完全不在意。
七月,朝廷集結七萬大軍,從各地趕往朝鮮支援。
秦良玉安排秦邦屏、秦民屏率領五百土兵先行。
她和馬千乘再領五百土兵,晚半月再出發。
此次援朝石矽共出一千兵,其中六百名是白杆軍。
秦良玉留下六十六名白杆軍,繼續在萬壽寨招兵訓練。
另外,秦良玉囑咐秦攢婧注意覃氏的動向,一旦與播州有往來,立馬告訴秦邦翰。
此次支援朝鮮,不僅石矽出兵,黔、楚、蜀均有出兵,各地正是兵力薄弱之時,若他再生出異心發動變亂,能在最短的時間内占領各地。
不過若真到了那一步,秦良玉也無能為力。
她隻能盡最大的努力,先保住秦家,保住石矽。
此次援朝之戰,主要由陳璘、鄧子龍統領指揮。
秦良玉隻遠遠地看見兩人,卻并未照面。
對他們而言,石矽的土兵甚至算不上是朝廷的正規軍,吃着朝廷軍饷的士兵們,大多也瞧不上他們。
秦良玉也不在意,這次,她本就是想讓石矽露個臉,順便讓馬千乘回去之後能承襲土司之位。
至于其他,暫時都不重要。
能忍則忍,不能忍,咬咬牙也得忍下去。
從登上海船,到與朝鮮軍彙合,與倭寇開戰,三方各有輸赢,戰事一時陷入了僵局。
直到來年八月,傳出了豐臣秀吉的死訊。
倭寇統帥小西行長無心戀戰,下令駐軍秘密撤退,于巨濟島集結,再候船回國。
陳璘和鄧子龍收到倭軍要撤退的情報後,立即着手調整部署,決心在露梁以西海域,包圍和殲滅倭軍。
此戰大明将領鄧子龍、朝鮮武臣李舜臣戰死,倭軍雖成功撤退,卻傷亡慘重。
曆時一年多的援朝抗倭之戰終于結束。
秦良玉帶來的一千兵,犧牲了大半。
她第一次見識到了戰争的殘酷。
雖然剛開始她讓土兵們莫要沖到最前方,保存實力,可當雙方真打起來時,什麼也都忘了。
衆人訓練了一年多,第一次上戰場,本就控制不住,何況敵方又是屢次侵犯大明的倭寇,打起來更是熱血沸騰。
石矽土軍的英勇直接傳到了統領各地土軍的劉震台耳中。
以至撤軍離開時,他要留下石矽軍駐守朝鮮。
馬千乘是石矽土司嫡長子,回去之後,便要承襲土司之位。
秦良玉此戰大多居于後方,并未讓人過多地注意。
馬千驷更是能逃則逃,能避則避,膽子小的比老鼠還不如。
如此算下來,石矽便留下了秦邦屏和秦民屏駐守朝鮮。
其他軍隊,則分批立馬撤離。
國内,播州土司楊應龍再次舉兵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