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個剛入城不久,對城市抱有不切實際幻想的鍍金旅團新人,對着它發呆了許久,直至我的金手指……系統指着一個綠色的頭上有聰明草的人對我說:「去,你衣食無憂的日子來了。」
我:啊?
「他誰?」
「這不重要,他好感度91。」
想要發奮努力,最後對軟飯低頭,還說了一句真香。
綠色的頭上還有聰明草的人名字叫艾爾海森,是須彌教令院的大書記官,财務自由的同時,還兼具了不可複制的倒黴。
他隻是如常的打開耳機,走自己的路,瞥到了一個發呆的我,就成了撲通一聲掉進愛河的智者。
毫無道理,毫無邏輯。
他離河岸都有一段距離,結果愛河爆改愛的海洋,由理性和感性共同構成的防線無聲無息的被淹沒。
他也是。
這對我而言是一個完全的好消息,我在須彌城裡遇到一個可靠的向導,一個友善的萬事通,以及一個合乎心意的戀人。
「好歹懷疑一下命運的饋贈。」
「沒有必要。我很擅長放棄思考。」
我懷疑了,然後呢?
我是能擺脫系統,還是能放棄到手的饋贈?
都不能。
那我就沒必要去考慮太久之後的事,我的惰性就是能夠躺平的時候絕不站起。
人的視角有局限性,像我,我從不能看到太過久遠的未來,即使危險近在咫尺,死線就在眼前,在不曾抵達那個時刻前,我依舊會荒廢到最後一秒。
艾爾海森在給我普及文化知識時,對這點多有認知。
大書記官在求學時和畢業後都見過這樣的人:說是放棄掙紮了,又總能卡在死線之前交上去一份亂七八糟的論文;說是努力了,論文又是卡點交的,内容又是亂七八糟的。
我的學習能力無疑是及格的,我對學習的态度也無疑是不太上心的,知識灌注于我的腦海中,我隻留下我想要知道的,其餘的從不攝入。
“你對知識的習得非常有分寸,多一分你都會迫不及待的将它還回去。”
艾爾海森不是非要讓我浸泡在知識的海洋裡,他隻是教導一個人應具有的常識,然而我水潑不進油滴不進,偶爾還荼毒大書記官的精神,讓他浪費至少半個小時去看一篇天馬行空不着四六的論文。
偶爾的落地都隻是在證明我的智力沒有問題。
向導萬事通和戀人可以兼容,但不能跟教導主任兼容。
我現在到了特定時間段看着艾爾海森就發憷。
知識是個好東西,但也有一群人在知識的習得上永遠想要努力,永遠三分鐘熱度。
這是艾爾海森無能為力的事。
在知識上,天才與平庸者的共同話題少得可憐。
好在,這段常識習得的過程持續時間并不長,我跟艾爾海森不必長久的互相折磨。
「我以為你很擅長學習。」
「我是個普通人,在智力上沒有出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