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前面虐的太多了,評論區總有人說感覺不到攻愛受,作者為了體現一下渣攻的深情,讓黎影在登基之後力排衆議與月景浔成親,甚至立他為後。
但是身為帝王後宮之中又怎麼可能隻有一個人,如果不是這本書的評論區罵聲太多了,作者很可能還會再開一個第二部,寫的就是主角受在後宮之中與那些男的女的宮鬥的劇情。
多麼歹毒的作者啊。
月景戌當初看完全文後,腦子當中隻有這一個想法,不知道的還以為主角受上輩子殺了作者全家,虐身虐心就算了,國破家亡之後不能報仇,甚至還要跟自己的滅國仇人成親。
雖然書中的設定裡主角受就是超愛,但月景戌反而覺得有些可悲。
當時他就是欠,為了看一看追妻火葬場的劇情點開這本小說,結果作者文案詐騙,别的文章是火葬場根本燒不起來,這篇文章直接火葬場壓根沒燒。
如果他知道之後自己會穿進這本書裡,他絕對不會再為了滿足自己那該死的好奇心去看。
一本書裡百分之八十的人腦子都是有點問題的,他一個正常人想在這裡活下去得多難啊。
抱着既來之則安之的佛系心理,他想在這個世界好好活下去其實也很簡單,不造反,然後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内去改變月國最後可能會被滅國的結局,即使最後什麼也做不到,他提前知道結局也能先一步準備跑路。
一開始他其實并不是很喜歡書中那個戀愛腦的主角受,可當他第一次被自己的母妃帶着去皇後宮中看見了那個還在襁褓中的孩子時,他就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在一本書當中人物會做什麼、會有怎樣的命運都是作者賦予的,他們隻能通過文字去了解到人物的生平,可如今月景浔再也不是冷冰冰的三個字,而是一個有體溫,有心跳,以後也會有感情的活人。
還是他的弟弟,即使他們之間并沒有血緣關系。
月景戌來到這裡的時候還是一個嬰兒,他從始至終都知道自己并不是皇帝的兒子,是當初皇帝還未登基之時從邊關帶回來的戰士遺孤,因為撿到他的時候正好是戌時,所以給他取名叫月景戌。
最開始兩年他隻是抱着看客的心态留在這個世界,随着時間的推移,他對于這裡産生了感情。
月景戌穿書之前是家中的獨子,父母忙于生意根本就不關心他,他一直是一個人住,剛來的時候他甚至還有閑心猜測了一下他的父母多久能發現他已經不在了。
原本以為皇室中人親情這種東西就隻是一個擺設,可他沒想到皇帝對他們兄弟三個人都一視同仁地疼愛,即使他這個老二根本就不是他的親兒子。
長兄太子對他很好,最小的弟弟雖然調皮天真了一些,可他是真的非常可愛啊!
月景戌後來就主打一個質疑月國人,理解月國人,超越月國人,這麼可愛還嘴甜的小團子誰能不喜歡!
管他有沒有血緣關系這就是他親弟弟!
以後誰敢欺負他他第一個不放過!
天色漸晚,他一個人坐在偏僻的角落裡看着逐漸升起的月亮喝着悶酒。
當初他為了不走上謀反這條路故意當一個不學無術的纨绔,他想救自己,救月景浔,最後救這個國家,可他忘了這裡終歸是一個書中的世界,每個人的命運最後都是被安排好了的,想要違抗命運就得付出慘烈的代價。
半年前他就得到了月景浔失蹤的消息,他當然知道他人在哪裡,可是他無論用怎樣的辦法都沒辦法對任何人說出這一點,不僅如此,不管派再多的人去尋找,月景浔就好像突然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一樣,得不到任何消息。
月景戌也不是沒想過自己親自去一趟姜國找他,可是他根本就無法離開月國,在邊境的這七年間他也無數次嘗試想要去姜國,每次當他即将踏入姜國國土之後就會突然陷入昏迷,再次醒來之後又出現在自己的軍帳中。
每一天他都會想想書中的劇情,阿浔今天又被黎影怎樣欺負了。
他要把這每一件事情都記在心中,即使再不舍得,現在能做的就隻有等,等到阿浔之後被出使月國的人認出來,他就可以回家了。
他絕對不會謀反,等阿浔回來之後無論如何他也要替他報仇。
劇情再強大又如何,即使劇情站在黎影那邊,他也總會有辦法成功的。
畢竟七年前他也成功過一次,隻是那次付出的代價太大了,那也是他這二十多年時光裡唯一一次後悔為何要反抗。
月景戌一口氣将壺中的酒喝了個幹淨,永安帝是真的将他當成親生兒子,可是他想不明白的是如今朝中動蕩,三皇子許久不曾出面,底下的那些親王坐不住想要搞小動作,讓太子娶公主不是更好嗎?這種事情為何會輪到他頭上?
所以說月景戌終究曾經是一個來自現代的人,對于這個時代的了解這些年間雖然很深刻,但有些方面的細節兼顧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