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曉其實更喜歡老北京二八醬,二分芝麻醬加上八分花生醬,花生醬的醇香中和掉芝麻微微發苦的後味,細膩綿長。
可惜北宋時,花生還未從海外傳入中國。
做好芝麻醬,接着做辣油、麻油。
将晾幹的茱萸、辣椒分次放入鍋中,小火翻炒焙幹水分,再分别用石臼搗制成沫,倒入盆中摻和均勻,加入鹽、少許糖、一小勺醋調味,再将一大勺的熟芝麻撒于茱萸辣椒面上。
起鍋将油加熱,待油溫微微冒熱氣,加入生姜、大蔥增香調味,炸至幹枯焦黃時,撈出大料,待油溫再次升起,油面冒氣後起鍋。
先舀一湯勺的熱油均勻地澆在芝麻上,激出芝麻的香味,然後迅速将芝麻與茱萸辣椒面拌勻,再舀一勺熱油澆入碗中,繼續翻攪,讓碗中的調料受熱均勻,最後将剩下的熱油都倒入碗中,紅亮香辣的辣油就制得了。
辣油用了茱萸和辣椒,豐富了辣味的層次,味道也更加醇厚。紅豔油亮的色澤,濃郁的香辣氣味令人垂涎欲滴。
再做麻油,麻油的做法與辣油略有不同。将麻椒洗淨控幹水分備用,起鍋将油加熱,筷子伸入鍋中略微起泡時,将晾幹的麻椒用漏勺下入鍋中,轉小火熬煮,再加入生姜、大蔥增香,不斷翻動鍋中的配料,讓麻椒的麻味和香氣漸漸融入油中,直到麻椒變得微黃,便熬制好了。
盧曉曉用筷子蘸了蘸放涼的麻油,放入口中,先是聞到一股清新濃郁的香味,接着一陣酥麻,然後漸漸平複下來,變得柔和醇厚。
接着又熬上一大鍋骨湯,隻等一會燙菜用。盧曉曉要做的吃食就是後世風靡大街小巷,讓人欲罷不能的麻辣燙。
準備好湯底、調料,盧曉曉又開始制作魚丸、蝦丸、豬肉丸,雞胸肉切片腌制,鴨血、蓮藕、蘿蔔切成薄片,白菘、青菜洗淨瀝幹水分,粉絲浸泡水中。
等一切準備妥當,竈房裡已是大大小小的各種容器擺的滿滿當當的。往後若要做麻辣燙生意,還要尋盧爺爺打個放菜的架子,再編織一些竹籃。
又說盧大貴,先與趙杏花去了趟碼頭取海鮮,然後跟往日一樣,去張家取鴨,李家取肉,接着去集市,看看有沒有一些山珍野味賣,再把村裡出來賣貨的人家帶回村,賺個車資。
回到杜家村,先把帶回的吃食拿去盧二伯家,往日裡盧大貴會先跟盧老爹說會話,再到老宅裡侍弄種在屋後的辣椒。
今日要去找張大娘說事,放下東西,跟盧老爹招呼了幾句,就駕着車走了。
到了張大娘家門口,正聽到張大娘破口大罵春花的婆家黑心肝,罵杜有财沒眼光,選了這樣的親家。
“大妹子,有财在家嗎?”盧大貴在門外呼喚道。
屋裡瞬間安靜了下來,過了片刻,杜有财來開門,道,“大貴,找我何事呐?”
“張妹子托曉曉的事情有些眉目了,我來說一聲。”
“她找曉曉何事?”杜有财疑惑道。
打從盧大貴找杜有财,張大娘就拉長了耳朵聽什麼事,聽到是盧曉曉讓來的,趕緊從屋裡出來了。
“快快快,快進來,咱屋裡說。”
盧大貴進了屋,張大娘的兩個兒子都出去了,一個去了粉絲工坊幹活,一個去了學堂讀書,家裡隻有杜有财夫妻兩人。
“我去給拿些吃食過來。”張大娘招呼道。
“大妹子别忙活了,我一會兒還有事,說完就走,咱都老鄰居了,不用這樣客套。”盧大貴道。
接着把盧曉曉的主意說了番,杜有财連聲說這主意好,道這些事兒都不難,他立馬去辦,張大娘對他總算是有了好臉色。
這之後,城關鎮漸漸起了個傳聞,說是有一女子,嫁到婆家後,小夫妻辛辛苦苦攢下了一點家底,丈夫出了意外,夫家不但不幫忙,還霸了她家家财,苛待她們母子,好不可憐。為何無人伸張正義?隻因這女子是外鄉人。
等大家都對這女子的處境同情不已,傳聞來了轉折,說夫家村裡的裡正,幫理不幫親,把這惡毒的婆家狠狠地訓斥了一頓,又叫他們把霸了的家财還了回去,給了女子一個公道,人人都對這裡正稱贊不已。
杜有财使了勁,又托了關系,等傳聞在城關鎮越傳越廣,便不再動作,隻等李家村裡正的反應,勢已經造起,就看他是乘勢而上,還是被人抓住把柄了。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說回如今的張大娘家。
張大娘得了這樣好的主意,歡喜得很,要留盧大貴吃午食,盧大貴連忙拒絕了,道盧曉曉今日要做新吃食,他趕着回去嘗味道呢,張大娘又是好一頓誇。
等盧大貴回了老宅,把紅透了的辣椒摘下,澆上水,又去各家收了菜,緊趕慢趕回了鋪子,還是過了午食的點,進門就問盧二娘子吃了嗎。
“吃過了,可好吃了,連菜帶湯吃得幹幹淨淨的,一點沒剩。”盧二娘子回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