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常吃的金玉糕的做法是盧小娘子想出來的呢!明月姐姐生辰那日我還帶了些去,她可喜歡了。”
“盧小娘子是故事裡說的至善人家?”老太太稱奇道。
“不敢瞞老太太,那金玉糕的做法是小女想出來的,故事是杜撰的,不過功效卻是真的。”
“對對,姐姐說元伯伯找大夫看過了,金玉糕有健脾開胃,養心安神的功效,讓祖母平日裡食用一些。”
宋雲想的姐姐宋雲思嫁給了元家大公子,對這金玉糕的來龍去脈最是清楚。
“原來小娘子還懂一些藥理,今日這火鍋吃得暖烘烘的,極是舒坦。”老太太誇道。
“老太太缪贊了,我隻愛琢磨吃食,可不懂什麼藥理,不過我想着五谷雜糧養人,隻有吃好了,身體也才能好。”盧曉曉一邊說,一邊将煮熟的豬肉丸子盛入碗中。
“是這麼個理,小娘子年紀小小,卻懂得不少。”老太太如今吃舒服了,看盧曉曉是怎麼看怎麼順眼。
見新吃食端上來,低頭嘗了,道,“這丸子不錯,鮮嫩多汁,都嘗嘗。”
宋雲想往日裡不愛食豬肉,先是小小地咬了一口,隻覺得肉丸鮮香有彈性,細嚼後沒有豬肉腥味,隻有鍋底的鮮味,一連吃了好幾個。
剛吃完丸子,嫩牛肉又端上來了,牛肉又嫩又滑,入口即化,然後是山菇,蘿蔔,最後将菜絲下入鍋中,吃了第三碗粥。
第三碗是營養粥,此時的鍋中濃縮了各種白菜的精華,味道鮮美,口感醇厚。
喝完粥,這頓飯才算吃完。
一頓午食,細火慢煮,吃了小半時辰,老太太比往日多吃了不少,吃得面色紅潤,精神爍爍。
宋管事使人将鍋竈碗碟收了去,又偷偷囑咐婆子将鍋裡的粥留着。他可瞧見了,幾位主子都把碗裡的粥吃了個幹淨,這粥定是鮮美無比。
等丫鬟們伺候幾人漱了口,淨了手,又才說起話來。
“今日吃得好極了,小娘子想要何賞賜?”老太太問道。
“老太太吃得好,是小女的榮幸,不敢要賞。”盧曉曉推辭道。
“這粥底火鍋很是不錯,我宋家名下鋪子不少,不若我宋家出鋪子,小娘子出手藝,咱合開一間酒樓,主賣這粥底火鍋。”
“爹的主意好,盧記食坊連個雅座都沒有,我想去都沒機會去,開了酒樓我便能叫小姐妹一起去了。”宋雲想雀躍道。
“謝謝宋老爺和宋小姐擡愛,盧記食坊是家中的生意,雖是小本經營,全家人都費了不少心血呢!過兩日就要在後院裡開間雅座了,到時候定是第一時間告訴宋小姐。”
接着又說道,“若是老太太要賞,不若賞我每月給老太太做頓飯吧!”
“這哪能算賞賜?我看你就是哄我老人家開心。”老太太笑道。
“小女和小女的家人沒什麼見識,沒吃過也沒見過什麼好東西,老太太您見多識廣,就盼着得老太太一兩句點評,把吃食做得更好呢!”盧曉曉解釋道。
“我是聽明白了,小娘子是想讓我給你試菜呢!正好,我也喜歡嘗新鮮吃食,那便這麼安排了。不過今日的賞是不能少的。”老太太樂道。
又對宋管事吩咐道,“拿十兩銀子給小娘子,再安排以後每月一日來府裡做吃食。”
“祖母,你定要叫上我。”宋連玉高興的說道,想到往後每個月都有好吃的新鮮吃食,他便高興極了。
“還有我,還有我!”宋雲想也積極地說道。
“都來都來,我就喜歡熱熱鬧鬧的。”老太太樂開了懷。
下午的時候,盧記食坊的客人不多,趙杏花端了盆水,正在擦桌椅,忽見一頂青布帷幔的轎子在鋪子前停下。
趙杏花忙擦了擦手迎出去,鋪子裡的客人也紛紛探頭張望。
轎帷掀開,盧曉曉左手抱着個瓦罐,右手拎着個紙包走了出來。
“嫂子怎麼出來了?”
轎錢宋管事給過了,盧曉曉給擡轎人道了聲謝,才進了鋪子。
“曉曉回來啦,宋老太太可還滿意今日做的吃食?”趙杏花上前接過瓦罐問道。
聽到這句問,鋪子裡的客人都拉長了耳朵。
“喜歡喜歡,老太太打了賞,還讓我拿了些糕點回家呢!”盧曉曉将右手的紙包舉起來,晃了晃。
“宋老太太可是吃過不少好東西,小娘子做的什麼吃食呀,可有賣的,叫我們也有機會嘗嘗。”一客人問道。
“那吃食的吃法比較特殊,等過幾日,後院的雅閣做好了,便有得吃啦!這新吃食要多人吃才好吃呢,您到時候不妨帶上家人或是約幾個好友來嘗嘗鮮。”盧曉曉又答了客人的幾個問題,才回了後院。
盧二娘子跟了過去,道,“曉曉,咱家鋪子要做雅閣嗎?”
“嗯,我正想跟爹娘說呢,上回二哥去醉香樓說起二樓雅閣的事,我就想着咱家西廂房還空了一間,要不要也做個雅閣,但又怕沒人來吃。”有錢人吃一桌席能趕上普通人家吃一個月的錢了。
“正是,這雅閣的備菜可不便宜,若是沒人吃,砸咱手裡,怕是鋪子裡一日的收入都不夠的。”盧二娘子擔憂道。
“嗯,我原也這麼想,不過今日在宋府,宋家小姐說咱家都是散座,想邀姐妹來吃都沒機會。我就想咱可以設個雅閣,隻接受預訂,菜要提前一日訂好,這樣便不用擔心備菜的事了。”這就有些像現代的私房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