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宋老太太六十大壽這日,宋家客似雲來,鎮上有錢有名的人家都來了。
一大早,盧曉曉就到了宋府,宋管事給盧曉曉單獨撥了口竈,就在那日試菜的小廚房,又給配了一洗菜燒火的婆子。
盧曉曉先是看了下宋府準備的螃蟹,個頭均勻,手感沉重,隻隻鮮活,又看了看準備的橙子,剝了一隻嘗了嘗,皮薄多汁,酸甜可口,宋府準備的食材不可謂不精心。
然後使婆子将橙子洗淨,又将螃蟹刷幹淨,自己則用刀将一個個洗淨的橙子刻出鋸齒邊緣的頂蓋,再将橙肉挖到碗中,然後準備蔥、姜、蒜等配料,又依次将魚肉、雞蛋、鹹鴨蛋處理好。
等到了開席前的半個時辰,便開始蒸螃蟹,拆螃蟹,炒螃蟹,釀螃蟹,趁婆子釀螃蟹的功夫,又把賽螃蟹做好,擺盤,最後将釀好的蟹釀橙上鍋蒸上半刻鐘。
給老太太做的是橙子蒸蛋,管竈房要了碗牛奶,煮沸後過濾,與雞蛋液混合後倒入橙子中,放入鍋中蒸熟。
宋朝奶制品已普及,市集上有乳酪、滴酥、乳餅等奶制品售賣。但鮮牛奶不易保存,盧曉曉也是問了竈房才知道,宋府每日會買一罐牛奶。
等到開席的時候,蟹釀橙和賽螃蟹都做好了,丫鬟們将做好的菜如流水般的端到了席面上。
随後,盧曉曉便在竈房裡等着,等到席面散了,也沒有什麼人要見她,夜色将黑時,才有個婆子拿了個紅封過來讓她回去,裡面是二兩的銀锞子。
這一回連宋管家的面也沒見着,盧曉曉又想起那日宋夫人與她說的話。
“你可願來府裡做菜?”宋夫人問道。
盧曉曉婉拒道,“謝謝夫人擡愛,小女會做的菜不多,多是些市井吃食,怕入不了貴人的眼。”
“那你可想去醉香樓學手藝?我家老爺與那的掌櫃頗有關系,學成後你可在那當幫廚,這樣你便有師承了。”宋夫人又道。
古代論門派說師承,像是盧曉曉這樣無門無師的竈娘,是很難出頭的,上層人家很少使用,竈人之間也會聯手打壓。
盧曉曉想了下,還是拒絕了,一是盧記食坊離不開人,二是有了師承便有了更多的羁絆和限制。
宋夫人那日也是一時興起,往日裡是注意不到這樣一個小竈娘的,宋管事今日也忙得不可開交,顧不上這頭。
盧曉曉沒有得到預想的誇贊和賞賜,不免有些失落。
這是客人們對蟹釀橙不滿意嗎?不是的,客人對蟹釀橙滿意極了,好幾個夫人小姐都誇了。那是李師傅在使絆子嗎?也不是的,李師傅隻是沒額外提這道菜是誰做的。
竈娘不過是個竈娘,若沒有人有心擡舉拉拔,無人會在意是何人做了這菜,隻會誇主家招待的好。
接下來的幾日,盧記食坊仍如往日一般開業,既沒有客人等在門口蜂擁而入,也沒有天降貴人上演霸道少爺愛廚娘,日子如流水,靜靜地流淌。
盧曉曉很快便釋懷了,就算沒給盧記食坊掙下名氣,那也掙了銀子,還練了廚藝呢,她平日裡去哪得這麼多的螃蟹練手呀。
到了三十這日,盧曉曉又壯志酬籌的準備晚上元三爺要的吃席了,如今盧二郎已經能很好地炖肉、片鴨了。
烤鴨兩隻,這是定了的,剩下的,盧曉曉打算做鍋幹鍋兔,炸道椒鹽鴨架,做碗鴨架湯,再拌上份爽口的涼皮,想了想又決定加份甜點。
無酒不成席,盧曉曉到酒坊買了兩斤芙蓉酒,又買了少許紅曲米。
紅曲米是天然的染色材料,盧曉曉打算以紅曲添色,做道紅潤軟糯的蜜汁桂花藕。
用水将紅曲的顔色泡出,将糯米洗淨後在清水中浸泡上一個時辰,蓮藕去皮洗淨,切去一端的藕節。蓮藕要選表皮粗糙的九孔蓮藕,做出來的桂花藕才夠粉糯。
然後将浸泡好的糯米撈起濾水後,灌入藕孔中,再用筷子一點點壓實,使糯米填滿藕孔,然後将藕節蓋回去,以竹簽子固定,将釀好的蓮藕放入鍋中,加入沒過蓮藕的水,放入糖和桂花,炖足一個時辰。炖藕的時候,又把其餘的幾個菜做了。
等元三郎幾人到的時候,将蓮藕從鍋中拿出,先切出一個平面,然後切成三分厚的藕片,立放于盤子中,再淋上熬制好的桂花蜜醬,成品紅豔透亮、軟糯香甜。
來的人中,都是與元三郎相熟的衙役,有之前在秀水街上的年長衙役,也有剛入衙門的接替元三郎的年輕衙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