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勝利号”的沉沒和暴風雪的持續,船長在這支隊伍裡的威信也在逐漸下降。如果再繼續受困下去,這種情況會進一步加劇。
“那之後呢?”江隐問,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到她身上。
“如果救援因為這個遲遲不來,我們該怎麼辦?”
船長的臉色陰沉下來。
受困在茫茫大海的一處冰原之上,沒有救援,想靠自己逃生是不可能的。
“我們還有多少物資?”他問。
“食物可以支撐兩個月。”早已清點過物資的江隐立刻答道:“如果省着點吃,還能堅持更久。”
“燃料缺一些,但有太陽能闆作為補充,消耗速度變得很慢,同樣至少可以支撐這麼久。”
船長的眉頭略微舒展了點,但江隐又緊接着說道:“以現在太陽偏移的速度,我們的時間大概比正常慢了一百倍。”
凱瑟琳博士立刻直起身子。
“你确定嗎?”
“不會差距太多。”江隐對自己“數據化”的能力還是很有信心的。
“你的意思是,我們這裡過一百天,外面才過一天?”船長遲疑着問。
“是的。”
事已至此,江隐也沒必要再隐瞞什麼。事實上,她現在反而有一種石頭終于落地的安心感。
時間的異常也屬于“伊塔”的影響範圍内,也就是說,現在的時間延緩和之前的鬼打牆屬于同一種天象。
“伊塔”在新曆後的世界,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異常天象,與它相關的研究也很多。
和江隐剛才騙他們解釋的不同,“伊塔”所造成的空間異常其實有一定的規律,将人直接傳送到茫茫大海或石頭縫裡是很罕見的。傳送的區域要麼是鬼打牆似的重複,要麼有共同或完全相反的特征。
而時間上的異常,往往局限在一片特定的空間裡。有的是可以破除的,有的則不行。
在江隐所在的世界,“伊塔”和α、β一樣,很容易形成自己的鎖定區。異常天象在此地長久地徘徊,造就一種獨立于其他地區的特殊生态。
而鎖定區,是新曆後才出現的。
所以這裡的“伊塔”現象,要麼過段時間就會自行解除,要麼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破除。
前者不能指望。一百倍的時間延緩,外界哪怕過去一天,科考站内的資源也要消耗殆盡了。
至于後者,江隐已經有了兩種想法。
“時間延緩肯定有它的範圍。”江隐說:“如果是全世界都被影響了的話,也不耽誤我們被救援。”
“而如果有範圍,我們就可以測出它的範圍。”
“怎麼判斷它的範圍?”船長問。
“我們組建一支小隊往外走,讓科考站裡的人在頂端豎一個旗幟,每隔一段時間就更換旗幟的顔色。如果發現旗幟的顔色很快更換了,就說明到邊界了。”
“同時,讓小隊帶上無線電台的對講機,随時保持聯系。”
後者是江隐根據《天象指南》提供的一點私貨。在這本書裡,和外界的聯系是破除“伊塔”造成的時間異常最普遍的方法。
哪怕在時間延緩的場域中,無線電的傳播速度依然很快。
當它和外界産生聯系時,如果聽到的聲音是正常語速,那就說明“伊塔”造成的影響已經破除,如果是放慢版的語速,那就說明無法通過這種方法破除“伊塔”。
江隐不知道科考站所遭遇的是哪一種,但隻要能測出邊界,哪怕無法破除,也可以讓科考站内的人轉移到外界,在正常的時間流域裡等待救援。
現在是夏季,暴風雪已經停止,哪怕在外等待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當然,她還是得考慮異常天象對她窮追不舍,殺個回馬槍的可能。
以及“伊塔”的影響範圍特别大,覆蓋了整個冰原,讓他們逃到海裡的可能。
知識棱鏡已經消失了,應該不會再發生什麼吧。
江隐隻能在心裡安慰自己。
“如果始終沒有變化,怎麼辦?”凱瑟琳博士問,“出去的話如果再像之前一樣迷失方向呢?”
“如果始終沒有變化,就說明全世界的太陽都這樣了,或者時間延緩的區域比我們所能到達的更大。”江隐說。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做什麼都沒有含義。隻能回到這裡等待救援——如果能等到的話。”
“至于迷路,這不是問題。我們已經知道該怎麼辦了,照着之前的辦法回來就行。”
凱瑟琳博士皺起眉,沒有反駁她的話。
“那麼,讓哪幾個人出去?”她問。
船長沉吟片刻,正欲開口,江隐搶先替他回答。
“我是肯定會參加的。”
她望向凱瑟琳博士,“我建議你也參加。”
為了判斷出範圍,他們肯定會在外耽誤一定時間。而這段時間科考站内的氛圍很可能會更加緊張。将凱瑟琳博士單獨放在科考站裡,要是出了什麼事,她可就前功盡棄了。
“這是一個難得的實驗機會,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