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外面有位老者說是有要事找您。”一老仆從進後院來禀報。
“我這就去。”環玉不耐煩地走出外堂。環玉想,是不是為了婚事,娘不是說都準備的差不多了嗎?
“仙翁,好久不見了,您現在可好?”環玉對所見使者并不陌生,他正是送青鋒劍給她的人。可那人臉色鐵青,低沉的聲音夾雜着恫吓。
“你父親在蜀國戰敗被抓,要想救人,看你怎麼做了。”他似乎沒有認出環玉,說罷留下一封書信,揚長而去。信上大緻說要她做内應,在大婚之時殺了國王,方可換回她父親。這種事她是斷斷做不出來的。而父親是否在敵人掌控中也是未知數。
她正遊移不定,又有人來報,讓她進宮去,吐蕃使節前來朝賀,說是聽說這位新人很不凡,想要沾沾貴氣。“這可真是新鮮事,還沒大婚就要抛頭露面接待使節了嗎?”
一進王宮,就見一僧侶模樣的人谄笑道:
“天仙一樣的人,可救國安邦,亦可禍國殃民,今日一見,女菩薩眉宇間充滿靈氣,果不同于凡夫俗子。”僧人上前一步,眼裡滿是激動,行一大禮,顫聲道:“貧僧有一事相求,您一定要成全。”環玉目光看向國王,國王柔聲對僧人說:“您請講”。吐蕃使節又一拜,“達瑪大贊普辭世後,我朝分崩離析,吾奉國師之命尋找轉世靈童,尋了幾十年,不曾想竟落在了貴國,國不可一日無主,現我欲将其帶回,不知陛下可否應允。”
環玉覺得很别扭,心中暗想,這些年都是在和蜀國打仗,吐蕃雖然過去強盛,但如今日漸式微,四部無論哪一部都沒有緣由也不至于尋釁滋事。但靈童轉世怕是四部都不會歡迎吧。國王應聲到:“既然貴教信奉因果,你們的靈童來到此地必有原因,那就是要與孤王結成眷侶,高僧您原本也是來朝賀的,與其千裡迢迢尋來,千裡迢迢空歸,不如等我們完婚觀禮結束再回去禀報大國師也不遲。”随即命侍衛帶那僧人去驿館休息。
第二天,國王召見環玉,問道:“昨日僧侶之事,你怎麼想的”,國王還提到了昨日來溫府的老者,問道:“環玉可知此事與你父親有無關系啊”。當然,國君對臣子家裡發生的是還真是了如指掌。環玉答道:"啟禀陛下,兩件事看上去似乎毫無關系,但恐怕爹爹出事了”環玉不敢隐瞞,将書信之事據實上報,請求救助。國王笑笑說,“我一定想辦法讓你爹爹回來參加咱們的婚禮的。”國王表面上風清雲淡,發出了召令,但卻下密令調查,并剝奪了溫老将軍的實際軍權。
正值五月,本應山花爛漫,這一年卻冷得讓人無法相信,連年盛開的鳳仙花也寥寥無幾,如同初春的感覺。這個春天來得早或者晚對于滿朝文武似乎意義不大,因為一切都那樣和諧喜慶。這對于溫将軍卻是盼了十幾年的大事,他快馬加鞭,果不孚衆望,如期趕上了冊封大典。大典上他表現得似乎對先前信件和僧侶的事一無所知,儀式正在如預先準備的那樣開啟,奢華的場面也許前所未有,在場的人都是滿臉笑容,除了一個人,吐蕃使節。他應邀觀禮,他留在太和城的每天都在想辦法勸國王放棄環玉,勸環玉跟他走。近一個月的相處,年過半百的僧人對年紀尚小卻處事沉穩的環玉的敬愛與日俱增,他多麼希望這場婚禮不順利,然而小半日的慶祝結束了,國王與環玉圓滿禮成。
國王今年24歲,在燭火的映襯下,一張俊朗的臉無比威嚴。對這場早就安排好的政治婚姻的達成,他沒有特别情緒波動,的确,這是任務。
是夜,本應像一對夫妻的兩個人的對話,更像陌生人之間的聊天。
環玉:“陛下,從今以後您就是我夫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