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一縷陽光照在長平殿外面,長平殿裡面文武官員各站一側,按照品級高低依次下去。
長平殿内出現一個本該不應出現的人,是三皇子祁望城。
因為當今王朝,明确規定的律法中有一條,除了太子之外任何皇子都不允許上朝,其中包括不能幹擾朝政事情,這一律法是為了保證太子地位鞏固,也為保證太子的最高權利。
在這所有官員中,除了三省之外的人面上并無太大驚訝,這是他們意料中的事,但其他官員并沒有聽到任何風聲,已更改有關太子律法消息。
各位官員心知肚明對視一眼,心裡面紛紛想到太子的地位可能真的要換人了。
太子祈桓予也有些奇怪,餘光撇了一眼站在他身側的祈慕辰,心裡面嘲弄道,他并不知這消息,父皇這恐怕是覺得他不堪重任,不配當太子了。
天子身穿明黃色繡有金龍圖案朝服,坐在龍椅上,頭戴冕旒,祈望城透過垂下來的珠簾,俯視下面莊重站着的大臣們。
随着一旁的太監掐着嗓子大喊:“有事出班早朝,無事卷簾朝。”
早朝由此開始。
有一位老臣想站出來,說三皇子不應該出現在朝延這裡,身邊的一位好友提前拉住了他,向他搖頭,眼睛看過前面站的三省,暗示到他們都沒有一個人站出來,不要做那一位出頭鳥。
老臣理解他的意思,在心底想了一會,他說的并無道理,這恐怕已得到三省同意,趁着今日提示他們三皇子也有權處理政事,不日更改律法就會下達到每位官員手中。
祈慕辰首先站出來,啟禀天子有關臨江郡的事情,以及如何幫助太子殿下,更多是說他如何幫助百姓恢複臨江郡原貌,順勢誇太子殿下的謀略。
天子祈望城聽到祈慕辰的話,瞄了一眼原位站着的太子,頗有感興趣,詢問太子有如何收獲。
祈桓予站出來回答天子的話,客觀回答這次洪災後百姓的困境,還有懂得了身為當朝太子應該如何關心民心,聽取民意,以及他自己親生曆練的經過。
祈恒予和祈慕辰各說各的,兩位皇子說的話,相差甚大,祈桓予說的最多是如何為民着想,祈慕辰說的更多是如何幫百姓。
郡臣們面面相看,祈望城看見他們都有看法,便詢問衆愛卿可有什麼想說的,可恕無罪。
首先站出來的是五監之一的國子監司業喬伊兒,向着在上天子給出自己的意見,“兩位皇子,注重點不一樣,臣覺得如果他們的注重點可以并在一起,是為可貴。”
“你是覺得,兩位皇子如若可以商讨,再把各自良好意見取之,會事半功倍?”祁望城為司業更加詳細解釋他的說法。
“是,臣是這麼認為。”喬伊兒回答天子。
“那太子太傅前來說說看,你對他們有什麼樣子的看法。”祈望城想聽一同前去的沈太傅會不會偏心于太子。
沈池柳知道會有這麼一刻,有所準備站出來,沒有開口先評價兩位皇子的事情,有些惶恐向天子道,他的右臂不小心讓人劃了一刀,難以雙手行禮,願皇上先恕罪。
沈太傅說的這句話,祈望城是知道這傷是怎麼來的,便恕了沈太傅的罪。
“臣倒是覺得,兩位皇子做得都不錯,注重點都放在百姓這一方面。臣也司業所說,若把注重點能夠結二為一,乃是整個王朝的幸運,也不枉費皇上的一片苦心。”沈池柳道。
沈池柳并沒有誇其中一位皇子做得非常不錯,而是從兩位皇子話提出來百姓這兩個詞,再接着同意司業表達的意思,順着他的話講,從小層面直接升華到大層面。
表面是誇兩位皇子學有所成,能夠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一個道理,背地裡順勢誇了兩個人,其一誇了司業是一位不偏不倚的正官;
其二誇的是皇上能有這兩個為民着想的皇子,是整個朝代的幸運,也是皇上平日裡教導得好。
祈望城微點了點頭,沈太傅的話甚得他意,他見他兩位皇兒和兩位臣子還在站着,說了句沈太傅知孤意,揮手讓他們回到原來位置。
他有提出另一件事,關于臨江群為何發生水災以及臨國做的事情給各位大臣說,說完後問各位愛卿有何看法,盡管講,恕無罪。
這是關于兩國之間的事情,過了一會,才有人站出來,是一位武官代表人平昭将軍封軒才,行禮後憤憤答道:“即然元國先來挑釁我們的國土,我們何不派軍攻打他們,來表明我們并不是好欺負的!”
“不可,挑起兩國戰争危害的終是百姓,更何況錢國和元國乃簽約盟友了。錢國物資充足,元國機關突出。他們首先挑起戰争,他們二國可能聯合攻打我國,不樂觀。”剛才沒有站出來的老臣,現在站出來反駁平昭将軍的話。
“禦史大夫這是在說,我們就要平白受着他國欺負嗎!”封軒才道。
“你這個武官,根本不知前朝曆史的三國混戰,所帶來的是怎樣結果。曆史教訓還沒有吸取夠,好不容易換來的太平盛世,難不成不成要重蹈覆轍?”禦史大夫徐義大罵道。
…………
祈望城看着這兩位大臣當衆争吵,頭是有十二分疼,他是來詢問意見,而不是來看他們吵架的,抿嘴咳嗽了幾聲。
兩位官員聽到天子不悅,互相瞪雙方一眼,停下來話題,祈望城在上看到他們臉上皆氣紅一片,尤其是禦史大夫的臉更甚。
祈望城罵他倆話未出口,突然聽到祈慕辰驚呼一聲“太子殿下”,他往那邊一看,祈桓予愣直暈了過去,幸好一旁祈慕辰及時扶住,才免于倒在地上。
早朝因此不告而終,祈望城不可能放自己的皇兒在一邊不管,連忙叫人把太子扶回東宮,命人快點去叫禦醫給太子看病。
沈池柳見太子公然暈倒在太和殿上,也是一驚,好好的怎麼就暈了,他作為太子太傅,也是要去跟随去看太子如何,以免落下一個不關心太子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