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1〕每逢春節,腦海中總會浮現出這句從兒時便耳熟能詳的詩句。
轉眼間便來到了除夕,也算是我在這過的第一個年。
傳統的老上海人在過年時有許多的習俗禮節,不過林家的祖籍并不是上海,所以也就沒有很多複雜的禮節要遵守。
可我依舊還是暈頭轉向的,但一切隻照着姐姐做,總歸不會出錯。
此刻,正是黃昏之時,府外的爆竹聲此起彼伏。處處均是過年的喜悅氣氛,人人喜笑顔開,嘴裡盡說着讨人歡喜的吉利話。
我心中不免暢快,來回在府中繞着,還一道幫着丫頭們更換門神與桃符。
隻見每個房間内皆散有石灰,畫出弓矢戈矛等形狀,是以“辟邪”之用。門檐前則插有冬青柏枝芝麻梗等物,取其意“冬夏長青”,含有期望康健的意思。
不過最有意思的是,等到外邊放起炮仗,鑼鼓聲響起時,每個屋内便要點上電燈或蠟燭。
我本是不解,後才得知此謂“照虛耗”,是為點燈照床下,驅除穢邪鬼怪,以求平安順遂。
之後林家上下聚在祠堂,我等小輩則恭敬地立于長輩身後,目視長輩祭供祖先遺像。
我一掃目光,可見像前陳有各類果品,名為“齋真”。看到這兒,我不禁餓了肚子,忙又垂首,怨自己不敬神明。
最後,終于到了年夜飯這關,我期待已久的。
衆人有說有笑地來到膳廳坐下,氣氛頗為和諧,林常亓與大哥、玕懷大哥聊着近來生意的狀況,周氏在詢問之骐的課業,身旁的姐姐則與大嫂唠着家常。
我環視一周,才發覺唯獨少了李氏一人。
心裡不禁唏噓感歎一句:殘燈風滅爐煙冷,相伴唯孤影。〔2〕
而後又擡頭望向窗外,不知不覺間,天已如此之黑。
丫頭們端着紅色金邊漆木的托盤進進出出,每上一道菜便高聲喚一聲菜名。
我聽着都是些什麼“長庚菜”、“安樂菜”、“如意卷”、“金元寶”的吉利名字。再低頭一瞧,可不就是菠菜、青菜、百葉包肉和蛋餃麼?不過還挺有意思的。
傳統年夜飯的菜肴一般是“老八樣”,我默默數了一遍,有扣雞、紅燒鲫魚、走油肉、鹹肉水筍、扣蛋卷、三鮮肉皮、扣鴨、扣三絲,外加一隻大冷盆,看得我簡直口水直流。
外面不斷傳來煙花爆竹的燃放聲,和睦融洽的氛圍下,屋内難得多了些許歡聲笑語。
年夜飯撤了後,衆人留在屋内守歲,我瞧了一圈,隻有姐姐與之骐會時不時飲口熱茶,并無多言。
我頓感無趣,便拉了秋檀一塊跑到院子裡看煙花。
一道道優美的弧線劃向天空,紅的、黃的、藍的......朵朵煙花競相綻放于黑夜,點亮了夜空,一時間恍若白晝。
一朵燃罷,另一朵又登場,仿佛永遠沒有結束的那天。
“小姐很喜歡煙花麼?”秋檀捂着耳朵向我問道。
“什麼?”聲音太雜,我并未聽清。
她大聲重複了一遍。
“喜歡!”我對她笑道。
“可這煙花就放那麼一會兒,聞不到摸不着的,沒有花香不說,還盡是火藥味。”她吸吸鼻子,皺了眉。
“就是因為短暫絢爛,我們觸碰不到,所以才顯得美好呀。”身後傳來姐姐柔和溫軟的聲音。
我驚喜道:“姐姐!快來一塊看煙花!”
回頭一瞧,發覺衆人皆出了屋,就連一向不喜熱鬧的玕懷大哥也在。見隻有晚輩在此,我這才敞開笑容,愈發沒規矩地說笑起來。
“姐姐,你瞧,那朵紅色的煙花像不像牡丹花的樣子?”我拉了姐姐向前一步走去。
衆人聞言,也随我的目光看去。
隻是,唯獨一人,不看煙花,而盡看觀賞煙花的人。
我回頭意味深長地瞧了一眼玕懷大哥,随即看向大家,興奮地說道:“要不我們來玩遊戲吧?”
大哥來了興趣,說:“好啊,不過你想怎麼玩?”
“我們每個人輪流說一句帶‘煙花'的詩詞如何?要是誰說不出就罰誰。”
“好,秋檀,去拿壺酒。”大哥很是贊同我的想法。
衆人随後圍坐在一旁的亭子中,桌子中央則放有一壺酒與半壺茶,及六個茶杯。
首先從我開始,我随口便道:“星辰日月高天際,雪散煙花遍海隅。”〔3〕
接着是姐姐:“眼前□□非非天,煙花夢斷空遺钿。”〔4〕
玕懷大哥接道:“樹色深含台榭情,莺聲巧作煙花主。”〔5〕
大嫂笑道:“秋風急處煙花落,明月中時水寺開。”〔6〕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之骐不加思索便脫口道。〔7〕
最後是大哥道:“秦城樓閣煙花裡,漢主山河錦繡中。”〔8〕
......
幾輪下來,大家都毫不費力,最後卻在我這裡卡了殼。
我在腦子裡搜刮了一遍又一遍從小到大在課本上學到的古詩詞,最後支支吾吾半天,憋出一句:“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