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兒姐,我們等你可久了!”
“老幺回來了!還帶了好吃的!”
“這下就差你啦!”
原來他們遲遲沒有吃,是因為在等小雀兒。
她是這裡的孩子王?
原來她也是個流浪的孩子?
孩子們發現廟門前小雀兒與那兩個大人的對峙,漸漸安靜下來,探頭探腦,大氣不敢出,觀察着大人的動向。
“算了,我可是有急事要宣布。”小雀兒雙手叉腰,頗為神氣地擺出一副一家之主的大人模樣,“你們請便吧。”
衛绮懷還打算一會兒向她打聽一下窮奶奶那裡的消息,當即從善如流地拉着呂銳踏進去,站到孩子們不遠處,笑眯眯地等待她的下文。
對于這樣自來熟的大人,孩子們下意識地想要親近,然而他們小心翼翼慣了,顧忌到她們的幹淨衣裳,又有些畏縮。
不過小雀兒不怕她,更何況,比起眼下将要同小夥伴們分享的消息,這兩個不速之客才不重要呢。
她快步繞過衛绮懷,興沖沖地跑到孩子們面前站定,煞有介事地整理了一下她的衣冠,像個初出茅廬的演說家,清了清嗓子,高聲宣布道:
“我方才聽說了,新出的布告講,涅槃大典提前了——就是明日!”
“涅槃大典?真的嗎?”
“那能有假?這可是皇宮裡的人親口說的!”小雀兒傲然道,“一字不差!”
衛绮懷沒想到她要宣布的竟然就是這個消息。
她更沒想到孩子們的聲音霎時間沸騰起來——涅槃大典在民間的聲望比她想象的要高。
“涅槃大典!”
“這次會有鳳凰涅槃嗎?”
“不知道哎……但是這次提前了呀,說不定呢!”
“别想太多了。”有個孩子潑了盆涼水,像是對此已經不抱任何希望,“鳳凰已經十三年沒出現啦,難不成這次就會涅槃嗎?”
“十三”這個數字未免有些太過準确了,衛绮懷禁不住好奇道:“難道十三年前鳳凰就出現過麼?我記得,那鳳凰分明是在幾百年前涅槃的……”
她的驟然發問吓到了幾個膽小的孩子,可是也有活潑的孩子即刻回了她的話:
“沒有錯,涅槃典是百年前設下的。可是十三年前的每次涅槃典鳳凰都會回來看我們呀!”
衛绮懷訝異道:“還會回來看你們?那真的是鳳凰嗎?”
難不成,這些孩子們口中的鳳凰,隻是某種罕見的候鳥?
“真的是!五彩斑斓的!羽毛是金色的!在火中燒旺了,就會變成金色的灰!”
提到傳聞之中的鳳凰,孩子們來了興緻,也不管眼前隻是剛認識的大人了,紛紛争着搶着回答,甚至還手舞足蹈地告訴她:
“我爹娘說,十三年前的每次涅槃大典,都是鳳凰浴火之日!也是祥瑞庇佑我們之時!每個看見鳳凰的孩子,都有靈根!”
有個腼腆的小姑娘看了看她和呂銳,特意鼓起勇氣補充道,“若是得了機緣,也能像仙師姐姐你們一樣,修煉成仙的!”
聽了這樣稚氣的話,衛绮懷啞然失笑,心中卻不覺搖頭。
每次慶典都能出現的奇迹,大概不能被稱之為奇迹了——如此頻繁的祥瑞降世,看來隻是國師府那些人折騰出來的好彩頭。
但是,“看見鳳凰的孩子都有靈根”,這種說法,未免也太投易國國主所好了。
……不,或許正是因為在這樣的說法中長大,易國國主才會罔顧自己資質,一頭紮進求仙問道之中,繼續促成這種惡性循環。
呂銳也對這句話頗有微詞,“既是祥瑞降世,難道就沒有别的吉兆麼?比方是護佑一方河清海晏,或者來年五谷豐登嗎?除此之外,步步高升、财源滾滾也是很實在的吉言——”
此話剛一脫口,她就意識到這樣的話不該對孩子說。
大人講給孩子的話出了錯,自然要歸咎于大人。
上位者講給百姓的吉兆,自然也要歸咎于上位者。
“是國師府的那些人……”她微不可察地一頓,盡力讓自己的語氣柔和,“這樣說的嗎?”
她一說到國師這兩個字,孩子們熱鬧的聲音裡便傳來不和諧的音調——
“國師?那個老國師?才不是呢!”
“我們十三年沒見過鳳凰,這都要怪她!”
“對對!我爹還在的時候就說過,自那個國師一上位,鳳凰就再也沒回來過!”
“鳳凰一定是不喜歡她!”
“幸好她被處決了!”
“不知道今年的新國師能不能把咱們的鳳凰找回來……”
“得了,聽說新國師還是她的師侄,定然和她狼狽、那個詞怎麼說來着?哦!對,定然和她狼狽為奸!”
“哎哎,國師也分左右的!這次主持的好像就是另一個……”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吵了起來,呂衛兩人不得不在這樣片段性的話語中提煉着她們想要的信息。
——先代國師在位其間,從未在涅槃典上造出祥瑞降世的吉兆?
——連街頭巷尾的小乞丐們都怨聲載道,看來這位國師名聲差到了極點。
——是不是就是因為這個,如今的右國師才如此迫不及待地想要幹出一番“佳績”,以此鞏固地位,或者進一步高升?
“接引久違的鳳凰涅槃”,這真是一個絕妙的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