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在家待着,自己的手工活是越來越熟練了,從針線開始上手,到現在都能劈竹拉絲做燈籠了。
王夏至做的是小燈籠,可以串起來挂院子。
“等到晚上一點燈,猶如星海。”挂上之後王夏至滿心歡喜。
喜歡的除了自己的,還有止戈她們的,她們制作的各個小動物燈籠也很好看。
“咱們足不出戶也能有遊燈市了。”
“哇,真漂亮!”四姑娘一進來,看到滿院的燈籠,開心的一笑。
王夏至上前迎道,“太太,三姑娘,四姑娘。”
“馬上就中秋了,阿娘說過來看看你可好,缺不缺什麼?”四姑娘上前牽着手打量道。
“謝謝太太,也謝謝你們,我好多了。”說着忙請人進屋坐着。
四姑娘跟着人繞過屏風,進入内廳。
一進屋内,最吸引人眼球的,是窗下拼了一半的小房子,和散落在毯子上的迷你小家具,小布料。
再往另一邊看,是鋪毛毯的搖椅,邊長的小桌上還放着一本未看完的書,和兩三碟果子。
看着這些物品,幾乎可以想象出,它的主人是過得多麼惬意。
“未整理,有些亂。”昨晚拼煩了就放着未動,想着今天接着幹,結果今天一天都在弄燈籠,幾乎都忘了,現在看着有點不好意思了。
“我道覺得很惬意,很喜歡。”尤其是看到桌邊上養着胖乎乎的鯉魚時,四姑娘更是喜歡了。
入座之後,丫鬟們上了茶,王夏至笑着道,“前幾日病了,還未親自祝賀你喜得良緣。”
“你身子好了我才安心,更何況你送的那套孤本書做賀禮,我很喜歡。”三姑娘笑道。
“這迷你小燈籠還有燈芯。”簡直就是複刻了外面的那些燈籠,太精緻了,四姑娘盯完了鯉魚,又看回小屋子,滿心喜歡的說道, “能點着嗎?”
“是能點蠟燭。”
“是止戈他們做的嗎?手藝真好。”
王夏至也覺得身邊人的手藝太好了,簡直是全能型選手。
給我當丫鬟真是浪費。
也不知李延年是在哪兒找到這樣的人才。
“她是怎麼做到的,我想去問問。”四姑娘轉頭說道。
王夏至說道,“她現在還在做燈籠”
“我去看看”四姑娘說着看向阿娘。
“我也去。”三姑娘也跟着說道。
“去吧”太太點點頭。
兩位姑娘出去後,太太看着眼前的姑娘,招呼到身邊過來坐。
摸不着頭腦的王夏至來到太太身邊,然後見太太摸了摸自己的小臉,牽起手鄭重的說出今日過來的原因,“當年船行之洲地界,不慎起火,危難之時,是你兄長救衆人一命。”
“如今你兄已去,此大恩難以為報。所以我和老太太商量過,想收你為女兒,不知你可願。”
“太太。”
上面的那句是帶着真誠的官方話,下面的這句當是心中話,“當年之事,如今想來依舊後怕,若非你們,我幾乎絕後,是你們保全了我這個家。”
大姑娘出嫁,嫁的是老太太娘家親戚,加之老太太長姐八十大壽,所以除了在外遊學的大兒子,還有生病的小女兒,其餘二子兩女皆跟老太太一道去。
當時要是真出事了,這個家說不定就得散了。
“你們商量商量,再與我說。”說完太太又叮囑道,“這兒早晚溫差大,要注意身子,節後雨水多,這段時間比較潮濕,烤火時要注意些。”
“好,謝謝太太。”王夏至起身送别太太。
人走後,王夏至與姑娘們接着做燈籠。
而對于認親這事,還是等李延年回來後再說。
第二日,早起後依舊是在院子裡跑五圈,然後吃早飯。
早飯吃完後,一邊消食一邊看着邸報。
看着看着眼睛突然瞪大了一下,震驚的說出了口,“史家居然被削爵革職抄辦了!”成年男女一律流放嶺南,未滿十二者特赦,奴仆全部發賣。
都已經是五天前的時候了。
突然想到自家舅舅就在史家當差,王夏至對着人說道,“止戈,最近有沒有京中來的信?”
“姑娘,尚未有。”
是了,京中就是有信也這麼快到。
的确,家中壓根沒時間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