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
昨晚睡前,王夏至本想着明天飄去賈府看看情況,但人一醒來之後,就回到了身上,隻能算了。
于是,閑着沒事的人,便跟着翠草一起在那裡串珠簾。
城外的她們很悠閑,城内李延年們可就忙活了,除了朝廷内的一堆事,還有邊境上的事。
往年一進入秋冬,草原一些外族必來侵.犯,今年也不例外,更甚今年炎熱,草原内已發生多次火災,想必入秋後他們糧食會大減,恐有大戰。
除了防備西北那邊,東南沿海現在也不安靜,外番入侵,聖上已令南安王出征。
糧草、辎重、兵員等等事務,夠七皇子等一衆官員從早忙到晚,連回家地時間都沒,導緻今晚人在三皇子府中過夜。
“這是你嫂子熬的參雞湯,嘗嘗。”三哥習慣性的把湯盛好,才把碗遞過去。
接過碗後,七弟說道,“三哥,我都這麼大了,自己來。”
“好。”
“當初還不到車輪高,一轉眼都這麼大了。”
吃了夜宵,三皇子對于前面的感歎,轉變為實質的問候,“你如今也到了知人事的時候,也該讓内庭給你預備人了。”
“不必,”拒絕完的三皇子接着道,“我有人選。”
“那丫頭?”三皇子記得,有一個小丫頭跟在七弟身邊多年。
李延年點點頭,“是”
“行,你喜歡便好,”這事得順心,才方好,“不過得讓兩個行事嬷嬷去教導一番。”
“好。”
此事點到為止,三皇子道,“時候不早了,我回去了,你早些休息。”
七皇子起身送出門,“三哥也早些休息。”
一無所知得王夏至,正惦記着初十集會。
集會很熱鬧,賣的都是附近鄉民們挑着擔,背着筐,帶着自家種的菜,采的山貨,手工編織等等物件過來擺攤,而那日方丈與六嬸他們會去擺攤賣山貨,王夏至就跟着去湊熱鬧。
賣的人多,買的人更多,附近住着的鄉民,私塾裡的學生,甚至是城裡的人都來。
現在吃是苋菜的季節,隔個攤位就能見着一紮紮的紅苋菜,半集市都是紅苋菜的天下。
可就這樣,自家攤位上的菜還是很快就賣了,還帶着一些山上的野果子都賣了好些。
自己的瓜果還剩一點點時,這太陽也升的老高了,還熱的很。
“這點子就别賣了,留着自家吃了,我們去吃涼茶吧。”路口那家攤位上的涼茶涼粉很好吃,去晚了可就賣沒了。
“好。”剩下的這點瓜果賣相不是很好,估計也賣不出什麼幾個銅闆,所以大家便收拾東西,去吃涼茶。
秋老虎的餘威大的很,過了午後,集市就散了大半,隻剩下些零零散散的人蹲着,看看能不能逮着幾個路過的人。
此時的王夏至一行人,也吃完了涼茶,準備回去了。
而就在這交錯縱橫的行路中,王夏至遇見一位熟人。
這位熟人與衆人擦肩而過,去下邊的黃村,直到城門快關了,才匆匆趕回來了。
“路上可是有什麼事耽擱了”都快封城門,自家男人才回來。
男子放下包裹,脫掉外衣,接過女子手中得毛帕,一邊擦臉,一邊說道,“回的時候在耽擱了一會,娃呢?”
“在爹娘那”女子把外套挂好,又到了一杯水,“東西可送過去了。”
“都送過去了” 男子坐下來松口氣,喝口水才道,“柱子家還真是家徒四壁,連口喝茶的碗都沒有,也不知道他們這幾天是怎麼過來的。”
原來這男子是王夏至二姐的丈夫,去看的這人是同村的遠房親戚,原也是在賈府當差,不過現在被攆了出來。
說來,二姐這樁親事能成,還是因為這親戚。
二姐的丈夫不是賈家人,原是米店的夥計,有時會過來給送米,或逢年過節時走動,次數多了,就遇上幾回二姐他爹。
孩子爹見人能幹,又踏實,模樣品行也不差,加之當時老大的事,也動了不想讓自個孩子嫁奴仆的心思,于是費了好一番功夫與心思,才讓兩人成了親。
所以如今親戚出了事,理應去看看。
“不是說老家還有一些東西嗎?”怎麼就過的如此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