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且攜十萬精兵而來,衆目睽睽之下,田廣被架着表态,隻得捏着鼻子同意了他。
事後,有楚人問龍且:“韓信雖然品行不端,作戰卻着實骁勇。将軍為何棄齊人之謀不用,執意與他對峙?”
龍且壓低聲音說道:“這你就不懂了,齊王用齊人的計謀在齊國的土地上擊退漢軍,我們楚人遠道而來,無功而返。如果齊楚聯軍,打敗漢軍,我們楚國就能名正言順地占據齊國一半地盤。為什麼不打?”
下屬連呼“将軍英明!”,一臉崇拜地退場。
不日,韓信大軍壓境,雙方沿着濰水排兵布陣。水戰,是韓信最擅長的打法。他命令士卒們縫制沙包,日夜兼程做了一萬多個沙包,堵住濰水上遊。然後率領漢軍乘船順流而下,與逆流而上的楚軍在濰水中央對決。
兩軍正在交戰,韓信詐敗,命令漢軍調轉船頭,向上遊逃亡。龍且見狀大喜過望,于是身先士卒,前去追趕韓信的船。
漢軍奮力劃槳,上岸後撤走上遊的沙包,湍急的河流洶湧而下,先頭的楚軍連人帶船被河水沖走,死傷大半,後面的楚軍見水勢洶湧,根本無法登舟。這時,韓信率領漢軍順流而下,襲擊楚軍。龍且當場被殺,在岸上的楚軍見狀,潰散而逃。齊王田廣也引齊師逃亡城陽,投奔他的兄弟田廣。韓信領兵追殺至城陽,殺了齊王田廣和将軍田光,城陽破,是時跟随田氏兄弟的齊軍和楚軍紛紛投降,一共有十萬多人,韓信将他們編入了自己麾下的漢軍。
韓信又命令曹參前往膠東,灌嬰追殺田吸。二人領命前往,曹參大軍攻破膠東,大敗齊師,殺了田既,而灌嬰的車騎部隊追索田吸于千乘,殺了田吸和同行的諸公子。王叔田橫見大勢已去,帶着自己的部下一路東逃,逃到東海之濱,乘船到了一處與世隔絕的小島(田橫島,在即墨),自立為王。
至此,齊國平定,枝繁葉茂的田齊諸公子幾乎被屠戮殆盡,齊國的軍隊和楚國派來的援軍也都被收編,齊地七十餘城,插上了漢國的旗幟。
與此同時,在西邊戰場上,漢軍收複了荥陽和成臯,曹咎伏誅,衆人正在荥陽東側圍攻鐘離眜,就在要擒拿鐘離眜時,遠遠看見楚軍的旗幟,漢軍連忙撤離戰場,回到了荥陽城裡。
項羽失了成臯,于是駐軍在荥陽東北處的廣武,與劉邦隔着鴻溝對峙。
濰水之戰的戰報很快送到了項羽的手上,韓信殺了龍且、田橫并田齊諸公子,齊楚聯軍十餘萬人皆降漢。韓信,曾經是項羽的執戟郎,項羽對他頗為優待。此時得知齊國在韓信的掌控之下,又聽說了韓信投漢後一直小動作不斷,讓劉邦數次損兵失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項羽決定聯合韓信,從而為自己争取轉圜的機會。
數日之後,楚使武涉帶着禮物前往臨淄,向韓信北面稱臣。韓信受寵若驚,遂命人烹牛宰羊、殺雞殺鴨,以最高的禮節來歡迎武涉。
韓信不過是小小魏相,在武涉口口聲聲的大王中,迷失了自我。
推杯換盞間,武涉勸韓信自立為王:楚王願與将軍結盟,将軍擁兵三十餘萬,據齊地七十餘城,理應為齊王。
韓信想起早年在項羽麾下,自己獻策無數,項羽一概不聽。如今風水輪流轉,項王也有來求他的時候,怎麼說也要揶揄舊主一番,出一口惡氣。
于是韓信假意說道:“哎,大人實在是折殺韓信了,我有什麼能耐呢,隻不過是受到了漢王的寵愛,替吾王暫時看管齊地。”
武涉此前掌握的情報和韓信說出來的話嚴重不符,于是愣在現場。韓信繼續陰陽怪氣:“漢王對我無比寵愛,把他的衣服給我穿,把他的食物給我吃,金銀珠帛、犬馬車騎供我享用。大王恩重若此,我又怎能背叛吾王,與外人結盟?先生請回吧,韓信就當足下沒有來過。”
這番話一說,不僅是武涉,就連席間作陪的曹參、灌嬰等十餘名漢王心腹都愣住了:漢王确實慷慨待下,但那是對自己的近臣、親信以及盟友,韓信他何德何能,又何時受到過漢王的寵愛?
衆人一頭霧水,不知韓信意欲何為。
武涉說道:“漢王多次落在項王手中,是我王仁慈寬厚,才容許他苟延殘喘至今。然而此人一經脫身,就轉頭對付項王,如此背信棄義之人,閣下何必為他所用?況且項王與您有舊交,楚國願意全力支持閣下為齊王,三足鼎立,平分天下。”
韓信冷笑:“我侍奉項王多年,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謀不聽,畫不用,轉效漢王,才有如今的一切。當今之時,韓信聲名日隆,棄漢降楚實乃明珠暗投。”
武涉避席勸說:“當今之時,劉項相争,二者俱為不世出的英雄豪傑。然而天地雖大,卻隻容得了一位皇者。如今,天下的走勢取決于将軍,您站在左側,項王勝。您站在右側,漢王勝。若使漢王滅了項王,下一個要對付的就是将軍您。”
韓信一時間逞口舌之勇,說道:“漢王對我信賴有加,他授我上将軍的印绶,與我十數萬精兵,沒有漢王的慧眼識珠,絕無韓信今日成就。古語有言:士為知己者死,韓信縱使去死,也絕不會背叛漢王。”
武涉拂袖而去,曹參、灌嬰等人也被韓信突如其來的忠誠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