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謀漢 > 第52章 斷尾求生

第52章 斷尾求生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郦食其獻言:“臣有一計,可解荥陽之圍。”

劉邦大喜過望:“先生請言。”

郦食其斂衽頓首:“願大王效武王伐纣、商湯代夏故事。”

劉邦疑惑不已:“寡人資質驽鈍,請先生明示。”

郦食其摩拳擦掌:“昔年商湯滅夏,封夏後于杞,周武滅商,封商後于宋。而秦亡六國,六國之後卻無尺寸之封,故而秦祚不壽。吾王若能将天下分封給六國之後,一來彰顯您的仁義,二來這些人為了維護自己的法統必然會前往荥陽勤王,近則荥陽之圍可解,遠則我漢祚可延續千秋萬代。”

兩漢加在一起隻有區區四百一十餘年,離千秋萬代還差得遠,然而劉邦被郦食其的華語深深打動了,他扶起郦食其,柔聲說道:“就依先生所言。”

劉邦吩咐左右,速速令城中工匠趕制印绶,自己則伏案奮筆疾書,大封六國之後。郦食其坐在劉邦身側,睜大眼睛看着他一筆一劃地寫字。

依了郦食其所言,分封諸侯的書信都沒有寫上名字,劉邦對郦食其說道:“等工匠們做好印绶,先生就可以帶着這些印信出發,為寡人立下不世之功了。”郦食其一臉驕矜。

張良先前的侍婢誕下一位漂亮的男嬰,他如今寵愛的侍婢又懷孕了。然而張良聽說荥陽被圍,顧不上家中的美婢和嬌兒,騎上快馬向西沖去。他沿途換了三匹馬,直至第二日申時才趕到荥陽城。

守城的是前魏王豹和周昌的大哥周苛,兩人遠遠看見張良,連忙命士兵将他從角門迎了進去。

昔日張良雖然冷淡,好歹伸手不打笑臉人。如今的張良卻對衆将士不理不睬,登堂入室去找劉邦。

劉邦正在吃飯,見了張良,說道:“子房過來,有個客人向我獻言大封六國之後,以此解荥陽之圍,削弱項氏實力。”

張良氣得血直往腦門湧,破口罵道:“哪個混蛋為大王出的昏招?”

郦食其坐次位于劉邦左下手,正在飲酒的他不由老臉一紅。張良來不及除去狐裘和氈帽,徑直擠到劉邦身旁,一把抓過箸筒裡的筷箸,丢在案幾上,向劉邦分析天下大勢:“這是峣山,這是黃河,山之西,河之北,悉數歸于我大漢。陛下九死一生打下的基業,應當傳于您的後世子孫,為何要聽豎子之言,将自己的江山社稷分封給非親非故的六國之後?六國之後有功于大王嗎?無也。六國之後忠于大王嗎?非也。”

劉邦放下了杯箸,陷入沉思。郦食其自知理虧,狼吞虎咽吃着面前的炙肉、蒸鵝和魚酢,把值錢的食物吃光光後抱着酒壇子一溜煙跑了。

劉邦說道:“周武王使用分封制,享國祚八百年有餘,先生與我,俱為周人。秦棄封建親戚不用,手足自殘,大廈初就,轉瞬即傾,何也?”

張良雙手各執一根鑲玉烏木牙筷,蘸取杯中醴酒,在案幾上畫了兩個圓圈:“往昔商湯、周武王伐夏桀殷纣後封其後代,是基于完全可以控制、必要時還可以緻其于死地的考慮,然而如今陛下能控制項羽并于必要時緻其死地嗎?昔日周武王克殷後,殺了商纣王得到了他的頭顱,如今陛下能得到項羽的頭顱嗎?”

張良目光如炬看着劉邦,劉邦羞慚地低下了頭,喃喃道:“自然是不能的。然而千金市骨、旌忠尊賢,卻也不失為王天下的手段。”

張良聞言連連擺手,怒其不争:“一别數月,漢王竟變得如此迂腐!昔時武王一統天下,表商容之闾,封比幹之墓,釋箕子之囚,是意在獎掖鞭策本朝臣民。如今城下有楚軍圍困,境内有宵小眈眈,漢王當務之急是旌忠尊賢嗎?分明是退敵于外,震懾宵小!”

劉邦無言以對,張良一疊聲說道:“武王散錢發粟是用敵國之積蓄,如今吾王軍需無着,城裡的糧草都不夠吃,哪裡還有能力救濟饑貧呢?值此二王相鬥之時,焉效改兵為乘,倒置兵器之法?昔時馬放南山,牛息桃蔭,蓋因天下太平耳。現激戰不休,怎能偃武修文呢?如果把土地都分封給六國後人,則将士謀臣各歸其主,誰又跟随主公征戰天下呢?屆時楚軍強大,六國軟弱必然屈服,誰會向您稱臣呢?”

劉邦聽了張良這一番鞭辟入裡的分析,頓時如醍醐灌頂。他舉目往郦食其的位置望去,卻見老匹夫連人帶酒壇子消失得無影無蹤。劉邦起身,一拳砸在案幾上,怒罵:“豎子誤我!”語畢,吩咐左右将工匠們所制的六國印绶及自己剛寫好的信函盡數銷毀。

張良及時趕到,使得一場風波消弭于無形。

郦食其見劉邦采納了張良的谏言,暗道不妙。他以為會被漢王處死,最次也是被驅逐。于是躲在自己的房間裡拼命地喝酒吃肉,心想死也要做個飽死鬼。誰知他把自己吃胖了一大圈,都沒有等來漢王的處罰。

是夜,劉邦和張良一起清點盤點軍需,發現城中的糧草隻夠半年之用。這時他想到了蕭何,若是蕭何在,何故至于斯!而張良想到了韓信。

兩人對視一眼,張良率先開口:“吾王天命所歸,焉能久困于此!楚人韓信,是大王一手提拔的,如今他擁兵數十萬,為大王鎮守黃河以北。您如今隻需一封帛書,遣他前來,荥陽之圍頃刻解矣。”

劉邦聞言,即刻修書一封,命使者策快馬前往修武縣。

使者去而複返,向劉邦說道:“韓信不肯出兵。”

劉邦面露不忿之色,左右紛紛罵道:“此等變節貳臣,可共富貴不可共患難!”

陳平變節的次數比韓信多了去了,因為兩人都是背叛項羽轉頭劉邦的緣故,他深怕衆人連他一起記恨,于是大罵韓信豎子,罵得比所有人都大聲。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