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的漢軍揮着長矛和長戟,向着趙軍罵罵咧咧。趙軍更加氣勢洶洶地渡河,他們迫不及待地要殺到對岸,用這些嘴臭的漢軍祭河。
戰船行至寬敞處,兩岸上突然射出無數帶着火把的箭矢,趙軍驚慌失措,有的人重了箭,有的船着了火,慌成一團。
有些将士冒着箭雨沖往河對岸,有些則調轉船頭,往回逃命。黃河上火光沖天,呼号連連。
韓信躲在岸邊的樹叢裡,對手下戰士贊許道:“好樣的,射死他們。”
趙軍的逃兵棄船上岸,卻見自己的大營上空飄着漢軍的大旗,頓時又往黃河邊上跑。不料漢軍從他們的舊營裡沖了出來,一手執劍,一手握盾,大喊着“沖啊!殺啊!”把這些丢盔棄甲的趙軍剁成了肉泥。
為何漢軍會悄無聲息地出現在趙營呢?
原來韓信派出的兩千先鋒部隊提前觀測到了趙軍的空營後,次日清晨趁着趙軍渡河,進了趙營,拔掉趙軍的大旗,插上漢軍旗,并埋伏在大營裡,專門等着這些回來送死的趙軍。
另一邊,九死一生渡過黃河的趙軍,原本以為漢軍隻有一萬人,殊不知兩岸的漢軍紛紛跳了出來,将他們一網打盡。
就這樣,韓信運用三萬将士,隻花了一上午功夫,就打敗了趙國的三十萬大軍,并在泜水斬殺了陳馀,趙歇逃回了襄國。
韓信命令手下将士不要殺李左車,有能擒李左車者賞千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很快就有士兵把李左車綁到了他面前。韓信替李左車松了綁,請他面東而坐,自己執弟子之禮向他一拜再拜。
李左車大為惶恐:“将軍如何行此大禮?不敢當,實在不敢當。”
韓信笑言:“若是陳馀采納了先生的谏言,我又如何能夠取勝?”
韓信手下的将士們也感到奇怪,他們人數不多,也不占據地理優勢,更何況漢軍的精兵良将統統都在關中一帶拱衛太子,大王自己手裡都是些雜牌軍,分給韓信的更是一些魚蝦鼈蟹。這麼一群人,居然輕輕松松就打敗了趙國的三十萬精兵。
衆人不敢相信自己居然這麼猛,于是前來問韓信。韓信是什麼人?他是天才軍事家。他的軍事理論有幾個人能看得懂呢?能懂他的作戰手法的必然也是傑出的軍事家,而不是眼前的這幫臭魚爛蝦!
于是韓信莞爾一笑:“這也是兵法上所說的内容啊,置之死地而後生,就是這個道理。”
一千年後,李世民身邊有個将軍叫李靖,他以韓信為自己的榜樣,卻發現怎麼也參不透背水一戰的奧秘,于是丢下了手中的《史記》,輕蔑一笑:“司馬太監不懂軍事,亂寫一氣。”
司馬遷不懂軍事很正常,但是李靖作為軍事家,卻不能參透背水一戰的奧秘,和韓信手下的那些雜牌兵沒什麼兩樣子。隻不過他的直系上司是另一個軍事天才李世民,使豎子成名!
韓信用兵在于一個字:奇,他是古往今來的軍事家中把聲東擊西四個字運用得爐火純青的高手。
韓信打敗了趙軍,于是想要趁機讨伐齊國和燕國。他拜李左車為師,向他請教齊國和燕國的地形風貌及軍政布局,從而為攻打兩國做準備。
李左車不忍心生靈塗炭,也不是很服氣韓信,盡管韓信很真誠地對待他。
他先是推辭了一番,謊稱自己兵敗,不足以共謀。
韓信禮數更加謙恭,态度更加周到,請求他出謀劃策。
于是李左車說道:“将軍不到半日功夫,殺了趙軍二十餘萬,受降十餘萬,百戰百勝的成安君身死泜水,您的威名早已令燕趙之地聞風喪膽。兵法有言: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不如派遣使者前往燕地,訴說将軍的威名,燕王必然不戰而降。”
韓信皺眉:“那齊國呢?”
李左車:“将軍長途跋涉,将士們勞苦困頓,此番前往發齊,定然全軍覆沒,反而傷了您的威名。不如在趙地休息數十日,讓将士們飲酒吃肉,緩解長途跋涉的勞累。”
韓信沉默不語,李左車見他似乎不信任自己,于是親自出使燕國,将韓信在不足半日功夫打下了整個趙國,殺了陳馀,生擒趙歇的事迹說給燕王聽。
燕王臧荼大為怖駭,當場舉國投降。
這天下午,劉邦正在吃飯,韓信的捷報傳來,輕描淡寫地說了自己打下趙國又收複燕國的事迹,言辭懇切地請求漢王立張耳為趙王,安撫趙國民衆。
劉邦應允了,于是張耳在趙地為王,和韓信一起駐軍趙國。
至此,黃河以北的燕趙魏三國均被納入了漢國的版圖,時為漢王三年十月(前205年)。
在韓信的幫助下,劉邦得以在短短五個月裡轉敗為勝,牢牢占據了整個天下的西部和北部。其中,黃河以北的全部地盤,都是韓信的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