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暴怒之下,一面命令英布、共敖、蒲将軍等楚地舊将等帶着心腹軍隊,結伴前往彭城,請求義帝熊心毀約,封項羽為關中王。另一面呈兵四十萬,駐紮在鴻門,日日夜夜對着諸侯的将士大喊大叫:子羽願與諸公共享天下,傳至後世,千秋萬載。奈何劉季小兒,寡廉鮮恥,搶先進入關中,是他違約在先,是他阻攔了衆人的路,攔住了衆卿的複國大業。若讓他為關中王,我們六國舊民的血白流了。九泉之下,我們有何面目去見自己的祖先;百年之後,我們有什麼留給自己的後人?
衆人沉默,項羽抓過自己麾下的一員小将,在衆人面前問他:“你跟随本将軍多久了?”小将低聲說:“三年了。”“你是什麼職務?”“是您的别将。”“二十年後,你的兒子可以做到什麼職務?”“若蒙将軍不棄,臣之子可為侍郎。”“你的孫子可以做到什麼職務?”小将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對項羽說道:“求将軍恩賜臣的兒子數畝田地,臣之孫輩可免于饑寒矣。”
項羽長歎一聲 ,問道:“諸将士南征北戰,九死一生,所求的是什麼呢?是為了我們的懷王陛下高枕無憂,是為了都城裡的大官多娶十幾個小妾?我們付出了鮮血和犧牲,我們得到了什麼?我們的子孫又能得到什麼?”
衆人開始騷動,項羽補充了一句:“子羽收回最後一句話,諸公九死一生,然而未必都能留下子孫。”
此言一出,似乎是踹了衆人的肺管子。那些年輕的将領和士卒們一個個哇哇大叫,聲震雲遏。
項羽說:“依子羽之見,諸公為了反秦大業舍身忘家,如今暴秦已誅,諸公當論功行賞,光耀我們的門楣,蔭庇我們的子孫。”
“好好,将軍說的對。”
“項王,項王。”齊軍和楚軍的陣營裡有人在喊,先是零零星星的幾聲,接着越來越大,最後四十萬将士齊聲叫着“項王”,就連渭河對岸的劉邦的軍隊也能聽見。
英布、共敖、蒲将軍帶着項羽的帛書回到彭城,觐見懷王熊心,請求懷王收回當日與諸将的盟約,分封項羽為關中之王。
懷王對曰:“如約。”
英布怒目相向,懷王冷笑:“寡人是楚人的王,是諸侯國的盟友,宵小鼠輩,還不退下。”
蒲将軍将英布拉至身後,說道:“他年輕,不懂事。請大王恕罪。”
熊心冷笑一聲,他不願也不屑和這幾人虛與委蛇:“都城中有千軍萬馬,憑你們帶了幾個人,也敢逼宮?”
此言一出,一隊隊身着重甲,手持利劍的兵士魚貫而入,在大殿上齊齊跪下,口中山呼:“吾王萬歲。”
“如今暴秦已誅,寡人不日将是天下共主。”熊心高高在上地說道,英布受了如此羞辱,内心已有反意。
懷王派遣使者跟随三人,前往關中履約。
項羽收到消息後,火冒三丈。
“我們辛辛苦苦地打戰,對抗秦軍主力,而劉邦大搖大擺地走進鹹陽都城,是為不義,如今還要封他為關中王,将三秦之地送給他。那我們呢?我們這些人如此辛苦,又得到了什麼?”
諸侯聯軍這些日子被項羽日夜洗腦,已經真的以為巨鹿之戰對抗的就是秦軍全部兵力了,一個個怒罵劉邦的無恥和懷王的昏庸,恨這兩人阻礙了他們升官發财,一個個恨不得把兩人咬死。
其實劉邦所行的西線對抗的才是秦軍主力,殲敵最多打下最多土地的是劉邦。這點大家心知肚明,隻是他們人多勢衆,故而有理。
“子羽欲與諸将平分天下,恢複周禮,讓我們的子孫得以繼承我們先輩的榮耀,讓我們的子女互相聯姻,讓我們的血脈得以存續。然而我們的懷王不這麼想,他......”項羽說到最後,欲言又止,他手下一個耿直的小兵果斷開口:“懷王要與諸将為敵,懷王扶持那個膽小懦弱的劉季,把我們戰功赫赫的衆将軍們不放在眼裡。”
項羽睜大眼睛,環視左右,左右皆為他的心腹,這些小兵們齊刷刷地喊道:“懷王欲與諸将為敵,懷王不把諸将放在眼裡。”他們像複讀機一樣,反反複複喊着這兩句話,齊将田安坐不住了,拍案而起:“我是齊國王室,因為傾慕子羽的英勇,特地打下趙國數十座城池,攜帶大量的人馬,珠寶,糧草前來投奔子羽。我隻知楚國有公子羽,不知道有那個什麼心的什麼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