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綜英美]研究員 > 第156章 156 現狀

第156章 156 現狀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

華尼托是在鬧鈴聲裡醒來。她醒來的時候已是次日清晨六點半。

若有專業催眠師在場,一定會義正言辭告誡過量長時間深度催眠有害無不。事實上這樣的話她曾聽到耳朵生繭。也幸好那寥寥數名催眠師從沒見過她自我催眠的場面。所以除了初學階段,她再沒要催眠師陪同。

她沒有馬上起來,坐了一夜多少有些酸麻,縱然這把辦公椅講究得能調解成躺椅的角度。華尼托呼出一口濁氣。不過這片刻,夢境所經曆已徒留殘影,還是她長此以往頻繁用藥的副作用。趕在記憶全線消退前,她從收納盒裡右上方的小格取出膠囊就着涼水服下。

因動作而坐直的身體再度塌下,她靠着還沒調至的椅背緩慢、深長得呼吸。這不是什麼令人享受的過程。破裂的碎片從記憶的各個角落湧現,拼圖重組,強烈高頻的信号不斷刺激着每一個神經元。那種感覺好比是學生時代拼命去記怎樣都想不起的誦讀内容時,過度用腦的刺痛,來之更甚。在短短藥效時段快速喚醒一夜的冗長,相較重複深度自我催眠本身,很難說何者更為折磨。

她又一次,如同以往許多次,回到結點,逆着人流與霓虹,走過長而空曠的水泥路,深淺不一的腳印落在夜雨中未幹透的瀝青,蔓延至一切結束和開始的地方。沿道的路燈昏黃與間隔,便利店掉漆的招牌,經停的公交和停泊的私家車牌号……在二十餘年的回溯中,她已能倒背如流。

可每一次回溯又是不同的。她在真實的夢境裡又構築了夢,不同的夢。不同的假設,不同的選擇,多微末的不同,都會造成天翻地覆的結局。她在她創造的夢裡見過無辜的路人黑化,也見過逃脫一死的基地研究員逃不過良心自殺……

都是假的不錯,而又何嘗不是某種意義的真。人生最艱難并非不如意十之八九,而是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說來多容易,實則多困難。轉錯一道彎,猶豫多一秒,便是永恒的錯過。

記憶終于回籠,滿頭的冷汗也逐漸幹涸。華尼托終于站起身,慢條斯理收起測量儀和錄音筆。和被試體不同,她沒有把自己的夢錄入任何芯片。沒有痕迹得才無從查證,她從不信世上會有不透風的牆。她的夢在她的記憶,和實驗前後寥寥幾句境況描述。

***

華尼托在赤道基地逗留了小半月,工作重心是由斯泰爾森博士主管的貝魯西斯項目。這是基地、是組織的大項目之一,人力和資源都以最優配備。斯泰爾森博士轟動性的發現為項目組再搏頭籌,華尼托順勢借調了“夢境”小組的技術員。

自“夢境”技術成熟,項目組已毋需初創時的規模,除核心要員仍在崗負責維護、升級、優化,大部分技術員都轉協助崗,外派為各需求單元實際執行“夢境”技術。雖是技術支持,也是供不應求的技術支持,且多為情報、行動部門占用,科研局隻有寥寥一些配額。

斯泰爾森小組在深度催眠和時空穿梭方面的成功推論,使華尼托得以在會議侃侃而談,讓各方勢力不得不承認,以“夢境”技術發掘作的技術前提,将為正式時空探索定向且節省開支。

貝魯西斯自哥譚轉移,幾經波折,終于重返一線關照。縱然這于他本人沒有太多分别。貝魯西斯的一天大多處于昏睡,但這種昏睡和哥譚醫大時期又是不同的——醫大時的他隻是沉眠。如今的沉眠是表象,他在沉眠抑或說催眠後的深度精神世界裡發掘、探索,所以即便長久得閉着眼,他應仍是疲憊的。精神力損耗之疲勞大抵是勝于體力的。

硬作比較,卻是好過韋斯特曼納群島上的逗留期。他的每一個日夜,如那終年冰封不散的極寒北地,滲不透陽光。不分晝夜無止境的逼淩、折磨,連成年特工鋼鐵意志都可馴化折服的手段,用在徒有倔強憧憬的少年身上,且不提浪費與否,到底會有成效。華尼托記得,當少年終于被從淌血的密室裡釋放,曾被折辱打壓也未滅星光的一雙眼,終不再滿盛希望。那曾不服天地不彎曲的脊背,在雙翼折斷後,終也不堪重負得佝偻。

他仍是讓許多人為癡狂、天賦異禀的變種人,但曾叫人驚豔的少年貝魯西斯已與他相别于命運的狹隘分岔。他泯滅作九頭蛇千篇一律的實驗品,不再給人以掌控外的期待。

無畏深淵的少年勇士,終為深淵吞噬。

心理組為此而抗議,雖是難起波瀾。那些偏執的心理學家一如既往為貝魯西斯和如他般負隅頑抗的靈魂而癡迷。看那些人一次次撞上南牆、一次次不屈着爬起、再一次次逐漸被消耗的緩慢毀滅,是他們的樂趣。

現在的貝魯西斯被磨滅了意志,于他們便是一件廢物。

但以華尼托和項目組的角度,沒時間也不可能和他耗。“夢境”技術的發揮效用,取決于夢境同潛意識的契合程度。目标在潛意識中越為确信,夢境的可探索度也越高。何況,項目組對“夢境”技術的期望不僅限于對貝魯西斯潛意識的開拓。他的天賦絕佳,精神力極強,但未經開拓的能力如璞玉,難現價值。項目組有技術以對其精神之力雕琢,前提是需得他配合。所以,不論從哪一角度,貝魯西斯都必須被馴化。

韋斯特曼納群島基地的隔絕地理,和阿爾卡利合作實驗室,都使其成為這一目的的最優之選。

參與過“703号馴化企劃”的成員都還記得,赤足少年踩在瓷磚,一步一哆嗦的模樣。深刻入骨髓的恐懼,是哪怕記憶全失,路過相似建築格局都不禁發顫的,肌肉記憶、條件反射。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