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注腳 > 第126章 用馮河

第126章 用馮河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是柴安。

立在廚房入口處的軟木布告闆旁,朝自己這邊很隐秘地比了個大拇指。

即便分屬不同廚房,也終歸是同行,至于眼前節奏是松是緊,安排是能推還是卡住,哪個環節真空銜不上...用不着用誰提示,她一眼也能估個七八出來。

不過這回樸晚在一屋子明暗鏡頭前倒是表現得穩靜,平平淡淡地略過對方的小動作,一路捋着案台邊緣,把重心又挪回料理台去了。

竈上滾水的氣浪慢慢開始往她面上撲——

想來也對,不然席答怎麼會主動在這個節骨眼上開聲進來幫忙呢,還有,還有要是外頭真結束布置,那另外兩個應該也一并出現在這裡的...

琢磨之餘樸晚還不忘調低了半格底火,随即掖好自己曲曲繞繞的猜想,身形一側,利索地揭開了風爐門。

這邊出爐的魚骨帶着十足微妙的焦香,刺邊還凝着一層細膩的油膜,整體骨架規整,看着沒糊也沒斷,她将預處理好的骨料輕輕撥進剛起沸的深鍋,又在鍋耳纏上一束包了老姜碎的紗布,最後落兩節芹根和一段劃開的蔥白,敞口接着用文火慢慢吊味。

嚴格來說今晚這鍋魚湯用不着熬白,隻要能做到透亮見底,沒什麼雜色就行。

瞧着火候啱啱到線,湯氣也漸漸跟着啟穩上揚,這兒的工序也就暫時能告一段落了,可待手邊事甫一放,樸晚卻又職業病似的擡眼拿視線掃了廚房一圈,默着在心裡過數。

往常廚藝鏡頭旨在給專業人士抽空大秀“肌肉”,不過她所謂的義務勞動并沒有摻丁點兒要争場面的花花腸子,純粹想把準備階段的問題快些拆解掉,現在...

夠多湯底,有切魚摘刺,魚丸也在收型進度中,那還差最後一樣空缺。

豬油。

樸晚餘光瞄了眼時間,又順手把袖口推得更高了些,開門見山地問向席答,“席老師會用五花熬豬油嗎?”

她語氣是客氣的,但口吻倒沒半點兒轉彎。

其實樸晚問完當下就有些懊,不該就這麼理所當然地把活丢給席答的。

廚房雖說有自己在,但綜藝總歸是綜藝,要是真出了岔子,她肯定會出來兜底不假,可萬一人家本來沒這方面經驗又礙着形象死扛,事後可未必是一句敬業能補平的了...

“會的。”席答倒是幹脆,甚至沒想給自己話裡留什麼後路,直接就用那副經年壓嗓練氣後的低腔笑着應她,“我們老家那邊叫這種油是熟油,婆婆總熬...”

這邊嘴上話音才落,那邊眼瞧着人都已經利落地摘掉了手上的幾隻銀戒,而後身姿極直地轉身朝器具擺放的案台方向大步邁去。

起初進來見幾人忙活魚肉的時候席答還有些犯怵來着,要真幫忙處理海鮮,對自己來說絕對是項難事,但換成用肥五花熬一晚用量的豬油那就太小事一樁了。

她在案前挑了件小口厚底的銅鍋,又不緊不慢地從架子最邊選了把菜刀,掐在手裡掂量了幾下手感後,才開始動作。

五花寬絲順切,筋邊留整,焯水幾遍後扔蔥姜進去去腥,再加水轉了小火,接下來要做的就隻是靜等出油。

火舌這會兒幾乎不見大起伏,隻在鍋底那圈邊沿微微閃出一圈針細似的亮線。

樸晚倚着台邊,這本來是久居廚房浸出來的職業慣性,留意竈上火溫,留神鍋裡的動靜,尤其還在經曆了早間幾樁煩躁的返工之後,她警惕地想把注意力回歸到最基本的操作層面,防患于未然。

然而看着看着,關注點就漸漸偏航了。

起先不過是觀察着鍋沿外那雙手的翻揀動作,結果視線一寸一寸不受控地朝上爬,捋着肩胛輪廓的轉折,擦過頸側清瘦的線條,最終停在了席答專注又微低的半邊臉上。

可她也說不清究竟想從對方的神色裡印證出什麼——

後廚排異性強,更不興賣人設這一套,雖說主廚在用人識人上都有一套自己的模式,可當下她也是切切實實拿不準,到底這位深谙舞台塑造的席老師是本身就常沾這些煙火氣,還是在鏡頭前用技巧扮演着一個熟悉後廚的角色...

但換個角度,把舞台臨場經驗嫁接進這種靠肌肉記憶的地方,就算是演的,也确實讓人看不出什麼違和感。

嗯,很高級的處理...

嗯?

樸晚腦子裡光是這麼閃了一下,很快就意識到自己這點想法不對勁。

興許是太累了吧。

緣着疲勞讓直覺判斷失了準心,才會誤把再普通不過的配合看出什麼别的意味來...

所幸這念頭起得輕,散得更快,她沒說話,朝對方面前的空氣歉意地笑了笑,随即擡眼銳利地掃了一圈其他人。

幾個料理台正忙着在拉操作特寫,效率雖然說不上好,倒也各自還撐着節奏。

隻是眼角繞回那鍋漂着霧氣的魚湯時,不知怎的,她好像在升起的一層濕白背後看見了自己的臉,輪廓被什麼拖得陌生又疲倦,還不等細看,畫面就被打散了。

樸晚條件反射地眯了一下眼。

...

撇開私人層面的恩怨,當晚之後的準備工作都推進得很順暢。

待食材備料一切都就緒,也差不多捱到了開張的時候,打氣,分工,再等燈箱一亮,門一推就算正式營業。

和市面上多見的經營型綜藝步驟差不多。

至于真正意義上的“營業”部分,說到底跟樸晚關系不大,她在這檔節目裡挂的是常駐經理,乍一聽體面,其實就是守守調性,救救場面,況且前廳還跟着自家的兩位小員工做保險,臨場應變也夠靈活周全。

如此一來,開張後自己反倒成了最清閑的那個...

吉祥物。

樸晚面不改色地側了側臉,視線一蕩,意外瞥見角落裡倚着根吃灰許久的撐杖。

其實下午在廚房的時候就自覺得有陣腳疼,本來那地方就沒養利索,期間又被扯了一下,隻是當時礙着事态,要真讓她氣還沒順過來就當着鏡頭去補根撐杖,未免顯得太苦情。

這才第一期,樸晚還不想給自己疊什麼話題。

倒是這會兒嘛——

這會兒還在時不時就得配點過場反應的鏡頭底下,照舊不方便有什麼大動作...

可自那根斜倚的撐杖甫一入眼,殘像在腦子裡就再也揮不去了。

不過是盯了小會兒,腳底卻像被一線細火悄悄點着了似的,分不清到底是下意識的條件反射還是真的舊傷複發,痛感自踝骨處蜿蜒着往上蔓,竄進胃腔,爬過血管,再絞進意識裡,咬得人腦仁直發脹。

她屏了幾秒氣,趁人群不注意,借着撐桌的動作給自己緊繃的腳腕稍稍松了松力。

應該快接近尾聲了吧...

首日的客人幾乎都是沖着嘉賓來的,難掩粉絲心态,點菜确認彼此間有沒撞款不說,語氣小心,舉止羞怯,生怕給自家哥姐營業添亂一樣,不過倒也正是這個原因,預備食材用得不夠,除去按位供應的魚湯被消耗得幾樣食材見底,其餘廚房和烤架兩頭都輕松得很。

但前後算下來,營業額卻實打實比預期超出一大截,把中午跟節目組采購的盒飯費用都一并覆蓋掉了。

大圓滿。

錄制推進至此,主軸拍攝基本收尾,接下來的安排就是喝喝飲料,聊聊天,借着員工餐的名義處理掉廚房的“剩菜剩飯”,結束日程。

趁幾位在烤架前忙着的空檔,樸晚悄咪咪地兜回廚房,把始終沒用上的一小網蛤蜊按着青口的蒸法草草焖了幾下,權當自己也盡了份力。

當然,是象征性地。

考慮到等下還有清潔工作,席答幾個也索性走清醒路線,給大夥備得飲品全是無酒精。

沒有多餘的裝飾,也沒有調酒的浮誇花活,素口直玻璃杯底有些肉眼可見的果肉,一點儀式感但不多。

為了讓接下來的拍攝畫面不那麼幹癟,節目組另外挑了二樓露台布置晚場,工作人員圍了些花藝做背景,燈串在頭頂密密匝匝地纏挂下來,配着慢慢端齊的餐點和飲品,終于有了些生意之外的人情味。

這是流程上最後的安排。

也是幾位嘉賓正式的“破冰晚餐”。

緣着節目主要還肩負的旅遊推廣任務,主持人抛來的第一張題卡落點并不新鮮,「從什麼角度都行,聊聊和濱城的緣分。」

好巧不巧,枯燥的話題偏挑樸晚這邊開始。

她沒推诿,當着一衆人的面從商業缺口談到飲食生态,再順水推舟講到z世代的生活節奏,甚至不忘歸結出一句“冥冥之中”做收尾...

聽下來像甘願為城市未來押注似的,自洽又輕巧,可細琢磨卻又覺字句圓熟得就是在完成任務,不疼不癢,沒什麼活人味。

果不其然,鏡頭沒在她這套戰略考量上停太久,比起上頭部門安排的這個“攬客招商”的必要環節,對準另外幾個小年輕說不準更合觀衆胃口。

演說一個接一個,有人拿城市名做冷笑話,有人爆料自家團在濱城巡演時的烏龍,有人談自己上學時期的糗事...

氣氛較一開始活絡了不少,話題就自然而然地就遊走開了。

樸晚姿态松弛地啜了一口飲品。

她當然不會傻到在鏡頭前句句都交代實話,更對抛開職業角色看自己這件事有着本能的敏感。

公式回答不過是用來臨場糊弄一下,當着這類鏡頭肯定是說得越空泛越安全。

可一旦話題啟了頭,那些原本壓在記憶底下,久不見光的舊賬就難再裝作它們不存在。

剛才那套商業考量隻能算最微末的原因,落腳濱城,還因為那年工簽到期不知道該去哪續下家,腳下這座城市和老家的距離既沒有近得暧昧,也談不上遠到橫跨大半個地圖,生态臨海靠江,房價和氣溫也都在接受範圍内,恰好江芥也在這開公司...

可惜這些理據就算摞得再多,依舊沒有足夠分量支撐起她在那樣一個灰頭土臉的節骨眼上,用夜露這個名字在濱城重開一局。

再加碼的話,彼時這座城市有望跻身國内次一線,年輕人很多,還有當地承諾的各種創業扶持...

還是不夠。

她低下眼,無意識地用指腹蹭了蹭杯壁凝起的一圈水痕。

說到底,還是夜露這個名字太重了。

呼...

樸晚回了回神。

那邊嘉賓還在說,但似乎已經進入了自由發言階段。

說黑白合同,說通告壓榨,說跨國經紀換了一個又一個,說無數次自我懷疑,說超長的訓練時間和被擠壓到幾乎不存在的睡眠,說為最後花路名額擠破頭...

話題繞着所謂的困難鋪陳得一個接一個,情到深處還會哽咽一下...

其他幾位都或多或少給了些表示理解的反應,像考後對題一樣或點頭或附和,場面已然邁入既定好的煽情走向。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