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七殺星 > 第328章 啟蒙1.0(一)

第328章 啟蒙1.0(一)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自從收到那張來源不明但言之鑿鑿的字條,葉夫根尼就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以及對“盟友”的懷疑之中。

不用别人提醒,他當然知道基輔羅斯西線正面臨着何種危機;不用别人提醒,他自然也能想得到,沈夜北到底在等什麼。

——問題就出在,到底是誰給出這份近乎陽謀的“絕密信息”?

葉夫根尼第一時間就聯系了高歡。出人意料的是,高歡并沒有立刻承認或者否認,而是通過李三這位“中間人”,極為謹慎地詢問米哈伊爾“遞紙條”之人的樣貌等特征。可米哈伊爾卻像忌憚什麼似的,支支吾吾說不出來,到最後居然惱羞成怒讓李三的人“閉嘴”:

直到幾天後,李三這邊才調查出來:

原來是這位“将軍獨苗”酒瘾犯了,偷偷溜出去喝大酒時遇到了一個楚人“酒友”,據說那位“酒友”非常慷慨地請他白喝了大半天的名酒洋酒,這張字條自然也是那位“酒友”塞給他的。之所以遲遲沒告訴他爹,自然也是擔心挨揍。查出這種結果的李三自然不會在葉夫根尼面前告他那位不肖子的狀,便隻避重就輕道:

“這張字條,并非高理事長或我們的人交給令郎的。我們懷疑,這可能是沈夜北或者聯邦的反間計。”

對于這種屁話,葉夫根尼理所當然地當場就被氣笑了。“沈夜北,能這麼‘好心’提示我,他接下來最有可能采取的措施?這種事情,難道不該是你們第一時間轉告我們嗎?”

李三微微一哂,随即心領神會:“實不相瞞,我們之前已經與亞曆山大元帥試圖溝通過……”

後面的話自不必說,一切盡在不言中。

“……罷了。”

基輔羅斯人向來不擅長陰柔的東方式鈎心鬥角,葉夫根尼也不能免俗。他頭疼的揉了揉額頭,傻大黑粗的下了定論:

“既然元帥不在乎,我在乎又有何用?那就繼續打吧。早晚都是打,為免夜長夢多,那就早打早消停!”

——————————

時間進入八月下旬。

京都城那邊,議會已在一片群情激奮中,以超過三分之二的多數票通過了對沈夜北本人的彈劾案——而且,還是彈劾将其立刻停職、收押的議案。

議員們,或者說廣大公衆,并沒有忘記沈夜北還是“戴罪之身”這件事。人們的邏輯也都很簡單粗暴:

當初把你放出來,讓你領兵,是為了讓你打勝仗、打退基輔羅斯洋鬼子的!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廢物。那就滾回國獄去吧!

衆院彈劾案通過之後,接下來就是參院表決,這之後就可以走司法程序了。在此過程中,楚聯邦民間也沒閑着——

部分學者,開始借此“東風”,研究起半議會制在楚國這個東方國度中的實踐來。

“啟蒙運動”。

這次後世稱之為“啟蒙1.0”的、自下而上自發性質的文明開蒙運動,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在聯邦曆一九一六年的夏/秋之交萌出新芽,并在極短時間内席卷全境!

“領頭羊”分别是京都的周昱山(注1)和松江的許萬章(注2)。作為頂級學府教授的周昱山文風嚴謹、思想深邃,而作為“通俗小說家”的許萬章,腦子裡似乎永遠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奇思妙想。這兩人也不知是怎麼想的,竟不約而同分别在《新夏周刊》和《南方消息》這兩大主流刊物上,發表了兩篇主旨近乎一緻的評論文章——

《新夏周刊》一九一六年八月二十五日頭版:《論法律與權利》,作者:京都大學文法學院教授周昱山。

“……結果法學認為,法律并非孤立于整個社會體系的神聖概念,而是可以完全被容納于社會體系的,是社會運行、變化的終極結果。這種結果是相對穩定、受到強制力量維護的,并且可以反過來促進或進一步阻礙社會發展。法律從來都并非神聖不可侵犯,其真正的生命力不在于條文多麼精确、完善,不在于其能否涵蓋社會生活方方面面,而在于它能夠被應用、被實踐。

隻有條文規定,沒有實踐空間的法律,是死亡的法律。死亡的法律不是法律。真正的法律一定是活着的法律。活着的法律通常不是強行從外部世界移植而來的,而須是由全體民衆曾為之付出無數時間、精力甚至性命去抗争,才能争取來的。沒有任何一位統治者,會在未經過與民衆協商、談判的情況下,制定出一部活着的法律。這樣的社會裡,民衆隻配履行義務、承擔責任,而不可能享有任何真正的權利。

權責分離——權歸皇室,責歸百姓,這是典型的古代社會的特征,也是法律從未經過平等協商而随意制定的必然結果。法律既然能夠随意制定,當然也能夠随意更改,所謂‘朝令夕改’、‘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即此理也。”

《南方消息》一九一六年八月二十七日頭版:《有什麼說不得的?》,作者:專欄作者、旅居作家許萬章。

“自古以來,我們百姓就被官府要求,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曆代皇帝都有個通病,那就是總有一股蜜汁自信橫亘心頭——

隻要聽不見反駁我的聲音,就沒有人反駁我。隻要沒有人指出問題,問題就不存在。如果有聲音,那聲音就該被掐斷;如果有人指出問題,那就解決指出問題的人。

古時曾有位鳳雛,認為蜘蛛的耳朵長在腿上。為什麼呢?别人問。他便将蜘蛛腿擰斷,然後命令蜘蛛“爬”!蜘蛛動也不動,于是他得意地對發問者道,我就說吧?蜘蛛的耳朵果然長在腿上!

這是野史。正史上也沒少鬧過笑話。秦朝宦官趙高,曾當衆指鹿為馬,群臣莫不噤聲。為什麼?因為敢說真話的,會被認為是不願屈從于權力,是要被立刻從物理上消滅的。久而久之,“不說話”就成了所有人用來明哲保身的最好辦法,甚至是唯一的辦法。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