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舒青看着她倆,笑着搖搖頭,然後公布了答案:“是吃飯。”
玉啟失笑道:“你這不是捉弄我們嗎?我記得你對着我舅父侃侃而談,說什麼職業技術學院能夠讓老百姓的孩子學上一門手藝,然後賴以為生。他們來讀書,本身就是為了吃飯。”
提到李博,陳舒青立馬端正坐姿,對玉啟道:“這就是我求您的第一件事情了。等您回了太守府,一定要多多為我美言,千萬讓太守大人消消氣。”
“怎麼,我舅父覺得這傳單不靠譜?”玉啟笑着問。
“太守大人高瞻遠矚,自有他的道理。”對于職業技術學院的第一金/主,陳舒青不吝誇獎。雖然連丘敦雨都聽出來,她的話有點敷衍。但陳舒青依舊面色冷靜地繼續說下去:“他覺得我最初的想法比較好,就是讓入學的孩子們上午讀書算術,下午學習手藝。但——”
“人數太少了。”玉啟漸漸有點理解陳舒青想說的内容了。
“正是如此。”這一問題整整困擾了陳舒青幾個月,她從提出免費供應飯食,再到如今借施粥的機會發傳單,可以說嘗試了許許多多的方法,隻為了提高了入學率。
“我忽視了一個問題。即便是一個孩子,即便他可能還不到十歲,但隻要能夠在家裡做點活計,都能減輕家中的負擔。所以盡管我們提供了飯食,有些負擔比較重的家庭,還是不願意送孩子們來學習。”
“那這個‘交稅算賬’又是怎麼回事?”玉啟大概能想到李博不高興的地方,陳舒青這麼一來,不是慫恿着老百姓在交稅的時候自己私下多算算嗎?這樣他秀水太守府的顔面何存?
“這隻是一個噱頭!”陳舒青斷然答道。
既然那些家庭舍不得讓孩子們犧牲做活的時間來讀書,那她就把主意打到别人身上。
毛紡所對面那間酒肆的店小二,啟發了陳舒青的思路。
即便是在這個封建的時代,也沒有人願意永遠踏步不前。那些茶館、當鋪和綢緞行内的小夥計們,哪個不希望自己将來可以成為店鋪裡的掌櫃呢?
那麼想要實現這樣的人生理想,就要學會算賬。
一間鋪子裡面可能有四五名夥計,想要從中脫穎而出,獲得掌櫃或者賬房的青睐得以學習記賬和打理貨物,需要的可能是幾年乃是十幾年的時間。而這些東西在現代社會,本來就是每個人都會在義務教育階段學到的知識。
“所以,我開設了晚班和旬班。這些夥計們,隻要願意來上課,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選擇合适的班次。要麼晚上打烊了之後來上課,要麼等到自己休息的那一天來上課。”陳舒青說到這個安排,眼睛亮亮的。她不是什麼出衆的美人,但此刻雙眸如星,竟讓人有種炫目的感覺。
玉啟忽然想到方才謝峰的态度。早在普光寺的時候,她就發現了異樣。那次地藏殿雙方相持的事情之後,她特意命随行的武士将前後因果都講了一遍。原本謝峰并沒有朝着地藏殿的方向來,是聽到了陳舒青她們主仆被武士攔截,所以才出頭的。
她不喜歡這些招惹是非的仆人,因此不久之後,就将當時在場的武士和身邊随侍的宮女都遣回了王府。後來女帝派了墨雪衛來,她身邊也就常常隻帶着丘敦雨了。
現在想來,謝峰并非為了和皇族怄氣才如此行事。
他……